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思思专利>正文

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2304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1:13
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包括框体、固定装置、吸气装置、进气装置、水箱装置及集气装置,框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管道、第一阀门、第三通孔、握持架及三角块,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弹片、第一摩擦块、第一弹簧、第一横杆及第一支架,吸气装置包括第二管道、风机、第二支架,进气装置包括支撑环、第一过滤网、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固定环、第二过滤网及分散斗,水箱装置包括水箱及第一固定杆,集气装置包括集气板、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块、连接杆、第三固定杆及导向块,第一弹片呈L型,第一弹片的一端与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电缆进行有效的降温,降温效果快速且效果较好,不会对电缆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种电缆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厂中的大型用电设备通常需要配备大型配电箱,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这种配电箱,因此,在工厂的配电车间中通常在长时间大电流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热量积聚。尤其是在配电箱内部走线的电缆,由于配电箱内部的散热情况不佳,而且配电箱内部的电气元件本身也在散发热量,因此,这些情况的叠加就更加加剧了热量的累积,累积的热量对于工厂的配电车间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配电车间人员少,设备较多,长时间的热量累积容易造成电缆外皮的软化,加工老化程度,而且在接触其他物体的情形下容易逐渐引燃接触物体,造成火灾。现有的一些冷却装置,通常是在配电箱上加装排风扇,以便将热量散开,但是,这种装置只是将热量排放到车间环境中,不能实现车间整体的降温降险,而且,配电箱中通常电气元件密集,在某些热量积聚的区域中,排风效果不好,因此,这种装置也难以对具体的部件进行针对性降温。而现有技术中也有对于特定的具体部件加装风扇的设备,但是,这样仅仅是将该具体部件的热量排放到其他部件周围,并不利于整体的降温。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冷却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操作性不高,需要耗费额外的电力。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缆冷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冷却装置,所述电缆冷却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吸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内的水箱装置及位于所述水箱装置上方的集气装置,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上表面左右两侧的第一通孔、位于下表面左右两侧的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下方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第三通孔、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握持架及位于所述握持架左右两侧的三角块,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片上的第一摩擦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片上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上的第一横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上的第一支架,所述吸气装置包括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风机、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支架,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支撑环、设置于所述支撑环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的第三管道、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第四管道、位于所述第四管道周围的固定环、位于所述第四管道内的第二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四管道上方的分散斗,所述水箱装置包括水箱及位于所述水箱上方的第一固定杆,所述集气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集气板、位于所述集气板下方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集气板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集气板上方的连接杆、所述集气板之间的第三固定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上的导向块,所述第一弹片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弹片呈L型,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摩擦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块左右表面呈平面状,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位于左侧,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所述握持架呈倒置的凹字型,所述握持架的两端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握持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三角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三角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的侧面与所述握持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支撑环竖直放置,所述支撑环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支撑环内且与所述支撑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三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散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分散斗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四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呈环状,所述固定环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内表面与所述第四管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水箱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型,所述水箱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水箱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气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集气板呈倾斜状,所述集气板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集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集气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呈竖直状,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集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固定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左右两侧,所述导向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导向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的下表面呈倾斜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电缆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电缆进行有效的降温,降温效果快速且效果较好,不会对电缆造成损坏,可以有效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不需要消耗额外的电力,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并且可以有效的对电缆进行固定,防止电缆弯折损坏,并且有利于电缆的快速冷却降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电缆冷却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电缆冷却装置包括框体1、位于所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缆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冷却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吸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内的水箱装置及位于所述水箱装置上方的集气装置,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上表面左右两侧的第一通孔、位于下表面左右两侧的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下方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第三通孔、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握持架及位于所述握持架左右两侧的三角块,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片上的第一摩擦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片上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上的第一横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上的第一支架,所述吸气装置包括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风机、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支架,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支撑环、设置于所述支撑环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的第三管道、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第四管道、位于所述第四管道周围的固定环、位于所述第四管道内的第二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四管道上方的分散斗,所述水箱装置包括水箱及位于所述水箱上方的第一固定杆,所述集气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集气板、位于所述集气板下方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集气板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集气板上方的连接杆、所述集气板之间的第三固定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上的导向块,所述第一弹片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弹片呈L型,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摩擦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块左右表面呈平面状,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位于左侧,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思思
申请(专利权)人:金思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