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468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包括:内护管和外护管,内护管位于外护管的外部,且内护管的两端均位于外护管的外部,内护管的外周面与外护管的内周面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放置腔;内护管上位于外护管内部部分的外周面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分隔板,各分隔板远离内护管的一侧均抵靠在外护管的内周面上,使得将放置腔被分隔成多个轴向贯通的腔体;各腔体的底部均分布有若干个与内护管内腔导通的散热孔,各腔体的内部吸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护管与外护管的配合,使得保护管内部形成散热腔,从而提高了保护管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缆的被分开放置在不同的腔体内的,避免了电缆堆积的在一起,有利于检修人员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快速提高,电缆在电力、通信传输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缆通常设置有保护管以提高电缆使用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保护管只有一个腔体,电缆在保护管内是成堆布置,即不利于散热,也不利于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该保护管不仅易于检修,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包括:内护管和外护管,其中:内护管位于外护管的外部,且内护管的长度大于外护管的长度,内护管的两端均位于外护管的外部,内护管的外周面与外护管的内周面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放置腔;内护管上位于外护管内部部分的外周面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分隔板,各分隔板远离内护管的一侧均抵靠在外护管的内周面上,使得将放置腔被分隔成多个轴向贯通的腔体;各腔体的底部均分布有若干个与内护管内腔导通的散热孔,各腔体的内部吸热层。优选地,外护管的内周面上环形分布有与分隔板数量一致的对接槽,且对接槽的槽宽与分隔板匹配。优选地,分隔板的板面上设有通孔。优选地,各腔体的内部均设有石墨乳润滑膜层。优选地,外护管的两端安装有端盖,端盖中部设有供内护管穿过的中心孔,端盖上位于中心孔的外周分布有工电缆穿过的进线口。优选地,分隔板与内护管为一体成型。优选地,外护管内周面和内护管的外周上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分别设有轴向布置的第一备用卡槽和第二备用卡槽,且第一备用卡槽和第二备用卡槽相对设置。本技术中,内护管位于外护管的外部,且内护管的长度大于外护管的长度,内护管的两端均位于外护管的外部,内护管的外周面与外护管的内周面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放置腔;内护管上位于外护管内部部分的外周面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分隔板,各分隔板远离内护管的一侧均抵靠在外护管的内周面上,使得将放置腔被分隔成多个轴向贯通的腔体;各腔体的底部均分布有若干个与内护管内腔导通的散热孔,各腔体的内部吸热层;通过内护管和外护管的配合使得内护管的内腔形成多个用于放置电缆的腔体,避免了电缆在腔体内堆积,进而提高了保护管的散热性能;同时,由于不同的线路的电缆被放置在不同的腔体内,也方便了电缆的间隙;此外,由于电缆在保护管内是沿着内护管外周分布的,使得内护管的内腔成为了两端通气的散热腔;由于内护管的两端均位于外护管的外部,在使用时,内护管的一端还可以与冷风装置连接,通过冷风装置向内护管内部递送冷风,从而进一步加快保护管的散热效果;而且由于内护管是贯穿外护管的,在检修过程中,还可以用微型检测装置由内护管的内腔进入保护管内部,对保护管内部进行检测。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内护管与外护管的配合,使得保护管内部形成散热腔,从而提高了保护管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本技术中电缆的被分开放置在不同的腔体内的,避免了电缆堆积的在一起,有利于检修人员进行检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中的内护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中的内护管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包括:内护管I和外护管2,其中:内护管I位于外护管2的外部,且内护管I的长度大于外护管2的长度,内护管I的两端均位于外护管2的外部,内护管I的外周面与外护管2的内周面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放置腔;由于电缆是分布在放置腔内,使得内护管I的内腔成为了两端通气的散热腔。内护管I上位于外护管2内部部分的外周面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分隔板11,各分隔板11远离内护管I的一侧均抵靠在外护管2的内周面上使得将放置腔被分隔成多个轴向贯通的腔体3,各腔体3的底部均分布有若干个与内护管I内腔导通的散热孔4,各腔体3的内部吸热层;通过多个腔体3的设置,使得电缆可以按条理分放在不同的腔体3内,避免了电缆在腔体3内堆积,进而提高了保护管的散热性能;且分隔板11的板面上设有通孔5,通过通孔5的设置可以使得相邻的两个腔体3支架可以导通,利于气流在各腔体3内进行流动。本实施例中,外护管2的两端安装有端盖,端盖中部设有供内护管I穿过的中心孔,端盖上位于中心孔的外周分布有工电缆穿过的进线口 ;外护管2的内周面上环形分布有与分隔板11数量一致的对接槽,且对接槽的槽宽与分隔板11匹配;使得外护管2可沿着内护管I进行轴向滑动;在检修电缆时,通过滑动外护管2即可使电缆裸露出来,不需要扯拉电缆,避免在拉扯电缆时造成电缆的二次损伤。本实施例中,各腔体3的内部均设有石墨乳润滑膜层;当电缆由腔体3穿过时石墨乳润滑膜层受力断裂而产生滑移面,这些滑移面改变了腔体3内壁与电缆之间的摩擦方式,从而达到了减少摩擦阻力的目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外护管2内周面和内护管I的外周上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分隔板11之间分别设有轴向布置的第一备用卡槽和第二备用卡槽(图中并未画出),且第一备用卡槽和第二备用卡槽相对设置;当电缆数量较大,当电缆外径较小时,通过第一备用卡槽和第二备用卡槽可以插入新的分隔板,使得腔体增多。此外,本技术在使用时,内护管I的一端还可以与冷风装置连接,通过冷风装置向内护管I内部递送冷风,从而进一步加快保护管的散热效果;而且由于内护管I是贯穿夕卜护管2的,且内护管I的内腔没有任何障碍物,所以在检修过程中,还可以用微型检测装置由内护管I的内腔进入保护管内部,对保护管内部进行检测。由上可知,本技术通过内护管I与外护管2的配合,使得保护管内部形成散热腔,从而提高了保护管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本技术中电缆的被分开放置在不同的腔体3内的,避免了电缆堆积的在一起,有利于检修人员进行检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护管(I)和外护管(2),其中: 内护管(I)位于外护管(2)的外部,且内护管(I)的长度大于外护管(2)的长度,内护管(I)的两端均位于外护管(2)的外部,内护管(I)的外周面与外护管(2)的内周面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放置腔; 内护管(I)上位于外护管(2)内部部分的外周面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分隔板(11),各分隔板(11)远离内护管(I)的一侧均抵靠在外护管(2)的内周面上,使得将放置腔被分隔成多个轴向贯通的腔体(3); 各腔体⑶的底部均分布有若干个与内护管⑴内腔导通的散热孔(4),各腔体(3)的内部吸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外护管(2)的内周面上环形分布有与分隔板(11)数量一致的对接槽,且对接槽的槽宽与分隔板(11)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分隔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检修易散热的电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护管(1)和外护管(2),其中:内护管(1)位于外护管(2)的外部,且内护管(1)的长度大于外护管(2)的长度,内护管(1)的两端均位于外护管(2)的外部,内护管(1)的外周面与外护管(2)的内周面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放置腔;内护管(1)上位于外护管(2)内部部分的外周面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分隔板(11),各分隔板(11)远离内护管(1)的一侧均抵靠在外护管(2)的内周面上,使得将放置腔被分隔成多个轴向贯通的腔体(3);各腔体(3)的底部均分布有若干个与内护管(1)内腔导通的散热孔(4),各腔体(3)的内部吸热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立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宁国市高新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