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严国辉专利>正文

一种高保真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727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功率放大器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一PMOSFET管、第一源极跟随器、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二PMOSFET管、第二源极跟随器、第三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三源极跟随器;其中,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连接信号输入端,对输入的信号进行第一级放大;第一PMOSFET管、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二PMOSFET管、第三共源共栅放大器共对信号五级放大,且各级放大电路之间有源极跟随器对电路隔离和增加带负载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保真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具有高保真和动态范围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种高保真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放大器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
技术介绍
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是各种音源设备和功率放大器之间的连接设备,由于音源设备输出的音源信号电平都比较低,不能直接推动功率放大器正常工作,而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能将音源信号放大至功率放大器所能接受的输入范围。由于接收到的音源信号很微弱,如果采用一般的放大器进行放大,放大器本身会引入较大噪声,后一级的放大器对前一级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和引入的噪声同时进行放大,会为音源信号带来严重失真,对音源信号的音质音色影响很大。因此音频前置放大器的设计目标就是要有低噪声、高保真以及高增益的性能。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晶体管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虽然有高增益,但是失真很大,动态范围小,音质音色不好。主要原因是:晶体管自身的开环特性差,因此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为了获得好的频响特性,都增加了深度40db-50db的大环路负反馈;增加深度负反馈虽然能得到非常高的闭环特性,但是在深度负反馈下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内阻会大幅度减小,使得晶体管电路的阻尼系数增大到100以上,进而使得扬声器的振动系数处于过阻尼状态,扬声器振膜的运动则很迟钝,音质就显得生硬不圆润,音源信号丰富的谐波被过滤,使得音源信号出现严重的失真;又由于晶体管都是非线性器件,都会产生非线性失真,当电路动态范围很小时,晶体管会脱离放大区产生开关失真和交越失真,会使得功率放大器听感不好甚至会烧坏高音喇叭。因此,音频前置放大器需要有很大的动态范围,使晶体管一直工作在放大区,减小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失真大、动态范围小而使人耳感受到的音频信号音质不好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保真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具有高保真和动态范围大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保真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一 PMOS FET管、第一源极跟随器、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二 PMOS FET管、第二源极跟随器、第三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三源极跟随器;其中, 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连接信号输入端,对输入的信号进行第一级放大; 第一 PMOS FET管,其栅极连接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对输入信号进行第二级放大;第一源极跟随器,连接第一 PMOS FET管的漏极,隔离第一 PMOS FET管和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 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连接第一源极跟随器的信号输出端,对输入信号进行第三级放大; 第二 PMOS FET管,其栅极连接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对输入信号进行第四级放大; 第二源极跟随器,连接第二 PMOS FET管的漏极,用于隔离第二 PMOS FET管和第三共源共栅放大器; 第三共源共栅放大器,连接第二源极跟随器的信号输出端,对输入信号进行第五级放大; 第三源极跟随器,为所述前置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一反馈电阻,其中,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为信号输入端,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二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一反馈电阻接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为信号输出端。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反馈电阻,所述第一 PMOS FET管的栅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且第一 PMOS FET管的漏极通过第二反馈电阻接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源极跟随器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三反馈电阻,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 PMOS FET管的漏极相连,第四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三反馈电阻接地,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为信号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四反馈电阻,且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四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五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六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五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四反馈电阻接地,且第六晶体管的漏极为信号输出端。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五反馈电阻,所述第二 PMOS FET管的栅极与第六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且第二 PMOS FET管的漏极通过第五反馈电阻接地。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源极跟随器包括第八晶体管和第六反馈电阻,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 PMOS FET管的漏极相连,第八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六反馈电阻接地,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源极为信号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共源共栅放大器包括第九晶体管、第十晶体管和第七反馈电阻,且第九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八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九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十晶体管源极相连,第九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七反馈电阻接地,且第十晶体管的漏极为信号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源极跟随器包括第十一晶体管和第八反馈电阻,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十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十一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八反馈电阻接地,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源极为所述前置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优选但不限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第十晶体管和第十一晶体管均为N型BJT管或N型M0S管。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放大电路采用共源共栅结构,该电路结构能增加带宽,提高电路增益,且该结构电路稳定,不易自激,能减少开关失真;且输入信号经过第一级放大后,会使信号相位相反且幅值放大,采用由PMOS FET管构成的第二级放大能实现电平转换,且由于偏置电压VDD是一定,电路中的所有M0S管均需工作在饱和区(BJT管工作在放大区),该PMOS FET管能使输出信号幅值不会在同一方向偏离静态工作点过大,而增大整个放大电路动态范围,使整个电路中所有晶体管均工作在饱和区,减少失真。2、本专利技术的电路中没有采用大环路的深度负反馈,而是将晶体管的源极通过反馈电阻反馈到地,形成一个小环路的电流负反馈,避免了大环路的深度负反馈带来的失真,能大大减少交越失真。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路在第二级放大和第三级放大之间、以及整个放大电路信号输出端都设有源极跟随器,能减少各级电路之间的干扰,且能增加带负载能力。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路包括有五级放大,能增大整个电路的增益,而增益增强可以用于改善放大器的噪声系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保真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 参见附图1,本专利技术中一种高保真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共有五级放大电路,电路中Ql、Q2、Q4、Q5、Q6、Q8、Q9、Q10 和 Q11 均为 N 型 BJT 管或 N 型 M0S 管,Q3 和 Q7 为 P 型 BJT管或M0S管,在以下实施例和附图中均优选MOS FET管来介绍,所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10,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且第一晶体管Q1的源极与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相连,且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通过上拉电阻R3接偏置电压VDD。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通过上拉电阻R4接偏置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保真音频前置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一PMOS FET管、第一源极跟随器、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二PMOS FET管、第二源极跟随器、第三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三源极跟随器;其中,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连接信号输入端,对输入的信号进行第一级放大;第一PMOS FET管,其栅极连接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对输入信号进行第二级放大;第一源极跟随器,连接第一PMOS FET管的漏极,隔离第一PMOS FET管和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连接第一源极跟随器的信号输出端,对输入信号进行第三级放大;第二PMOS FET管,其栅极连接第二共源共栅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对输入信号进行第四级放大;第二源极跟随器,连接第二PMOS FET管的漏极,用于隔离第二PMOS FET管和第三共源共栅放大器;第三共源共栅放大器,连接第二源极跟随器的信号输出端,对输入信号进行第五级放大;第三源极跟随器,为所述前置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严国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