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卷筒直槽式无极绳绞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563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运输机械专业的发明专利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绞车长距离正反向带负荷运行并减小钢丝绳磨损和消除运行时绳子的侧向位移.按其牵引力分为8吨、15吨、30吨、50吨等型号.可适用于电厂、码头、煤矿等需要长距离调度作业的场所.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双卷筒转动,两个卷筒上绳槽相对错动一个槽距,且为圆周直槽.其绕绳规律见附图(附图中标记:1、钢丝绳;2、主动齿轮;3、卷筒;4、从动齿轮).(*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运输机械方面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长距离牵引绞车中钢丝绳的磨损、横向摆动及双向带负荷传动问题。本专利技术在设计中采用一个主动齿轮带动两个从动齿轮传动的方案。见图1(图中标记1、主动小齿轮;2、左端从动大齿轮;3、右端从动大齿轮;4、卷筒;5、钢丝绳)将两个卷筒分别固定在两个从动大齿轮上,且每个卷筒上有5道绳槽(圆周直槽)。第一个卷筒上的5道绳槽相对于第二个卷筒上的5道绳槽有一个小的角度变化α,此角度α恰好形成了一个槽距的距离。见图2(图中标记a、槽距;b、卷筒直径;c、卷筒直径;且b=c)α的计算α=arc cos (b2+c2-a2)/(2bc) =arc cos (2b2-a2)/(2b2)当主动齿轮转动时,两个从动齿轮同时产生同向转动。而固定在两个从动齿轮上的卷筒也是同向转动。又因为两个卷筒上的绳槽相对错动一个槽距,所以钢丝绳在通过第一个卷筒上的第一道槽下部进入第二个卷筒上的第一道槽下部后再绕过180°进入第一个卷筒上的第二道槽。以此规律达到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各在其固定绳槽内运动,避免了相互干扰和轴向滑动磨损。其绕绳规律示意图见图3。因为是双卷筒传动,实际绕绳为4圈,其包角为4×2π,基本上不会产生打滑现象。且钢丝绳和卷筒面的周身相对磨损消除。(只有蠕动)在设计中因为主动齿轮和其中的一个从动齿轮有角度α的变化,螺旋角不相等而实际上成为螺旋齿轮传动。(设主动小齿轮的齿斜角为β,右端大齿轮的齿斜角也是β,左端大齿轮的齿斜角为β+α)但α的角度很小(<4°)故而在传动中对齿轮的强度和寿命影响不大。在系统布置中,采用双向拉紧即可实现双向传递负荷。平面示意图见图4(图中标记1、绞车;2、导向轮;3、张紧小车;4、配重;5、牵引铁牛;6、钢丝绳)张紧小车所需配重均按松边张紧力计算。绞车根据牵引力的大小分为8吨、15吨、30吨、50吨等几种型号。目前的牵引用绞车有两大类型有极绳绞车和无极绳绞车,有极绳绞车只适用于短距离传动(约100米以内)。且在钢丝绳缠绕过程中侧向位移量很大,绳子与托辊之间的磨损严重。无极绳绞车适用于长距离传动。但现有无极绳绞车多为单卷筒侧向挤压滑移缠绕方式。在传动中,由于钢丝绳侧向挤压,并在卷筒上滑移,易产生叠绳现象,绳子有横向摆动,易造成绳子脱离托辊。且磨损严重,对运行不利。上述现象在绞车反向传动时更甚,因此往往不能反向传递负荷。而本专利技术的“双卷筒直槽式无极绳绞车”既可正反向传递负荷,又可使钢丝绳和卷筒的磨损减轻,还消除了绳子的横向摆动。有利于系统运行。兼有了有极绳绞车和无极绳绞车的优点,避免了它们的缺点。可适用于电厂、码头、矿山等需要运输、调度货物的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属于运输机械专业的专利技术。目前的无极绳牵引绞车一般只能单方向传递负荷。绕绳规律为单卷筒侧向挤压滑移缠绕。而本专利技术的“双卷筒直槽式无极绳绞车”可以双向(正反向)传递负荷。卷筒为2个,绳槽为圆周直槽,且钢丝绳在其固定绳槽内运动。转动时不 会出现绳子的横向摆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当主动齿轮转动时,两个从动齿轮同时产生同向转动。而固定在两个从动齿轮上的卷筒也同向转动。两个卷筒上的绳槽相对错动一个槽距的距离。钢丝绳在通过第一个卷筒第一道槽下部(或上部)进入第二个卷筒第一道槽 后绕过180°再进入第一个卷筒第二道槽。以此规律达到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各在其固定绳槽内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本发明属于运输机械专业的发明。目前的无极绳牵引绞车一般只能单方向传递负荷。绕绳规律为单卷筒侧向挤压滑移缠绕。而本发明的“双卷筒直槽式无极绳绞车”可以双向(正反向)传递负荷。卷筒为2个,绳槽为圆周直槽,且钢丝绳在其固定绳槽内运动。转动时不会出现绳子的横向摆动。使用本发明的特征是当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伊立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电力部华北电力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