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装置的支承框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126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装置尤其是滑车组的支承框架,它包括至少两块端板,端板通过至少两个纵梁互相连接并且彼此隔开距离。为了创造一种以结构简单为特点的起重装置尤其是滑车组的支承框架,建议,纵梁(6)以这种方式与端板(5a、5b)可拆式连接,即,纵梁(6)的端部沿其纵轴线(L)方向看横向于纵梁(6)压靠在端板(5a、5b)的一支承面(8c)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装置尤其是滑车组的支承框架,它包括至少两块端板,端板通过至少两个纵梁互相可拆式连接并且彼此隔开距离。
技术介绍
由德国专利申请DE 43 10 770 A1已知一种在剧场内用于举升作业的电动卷扬机。这种电动卷扬机由驱动电机驱动,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作用在卷绳筒上。传动装置与两个制动器一起装在卷绳筒内部。卷绳筒两端装在一个支承框架内,支承框架基本上包括两块彼此隔开距离和互相平行定向的端板,端板借助四根平行于卷绳筒纵轴线定向的杆互相固定在一起。这些杆设计为定距管,它们分别借助一个在定距管内部延伸的拉紧螺杆和在端侧旋拧在它上面的螺母与端板连接。在这里,在用于拉紧螺杆的通孔所在的区域内,定距管的平的端面贴靠在端板内侧上。此外,在德国专利申请DE 196 02 927 A1的说明书导言部分中介绍了起重装置,尤其电动卷扬机,它们模块式地由一些组件构成,如电气设备、电动机、传动装置、卷绳筒、支承装置和支承框架。各组件可以可拆式组装,以便能实现多种组合形式。在支承框架上固定起重装置的主要组件,尤其是在那里安装卷绳筒。支承框架至少包括两块端板,它们隔开距离地彼此平行排列并借助纵梁互相连接在一起。每块端板设至少三个用于将纵梁连接在端板上的螺钉连接装置。德国专利申请DE 196 02 927 A1本身涉及一种卷扬机的支承框架,它的特点应在于降低了装配费用和减轻了重量。此支承框架主要由两块端板组成,它们只借助一个上部和一个下部的U形纵梁和一个与之平行并与卷绳筒旋转轴线重合的拉紧元件互相连接在一起。拉紧元件由实心材料制成,在其对置端在设计一个台阶的情况下设有螺杆段。拉紧元件在一端以其螺杆段旋入设在一块端板中央的螺纹中,以及以其环形的台阶通过垫片贴靠在端板平面内侧上。在对置的端板上中央设一通孔,它设计为台阶状,构成一个环形支承面,用于承接在螺杆段起始端上管的台阶。螺杆段穿过通孔以及从外面借助螺母与端板的外侧夹紧。在这里,这两个U形纵梁插入端板内侧适用的凹槽内,以及在那里通过由拉紧装置造成的夹紧力固定在端板之间。在此按现有技术的结构形式中,在端板之间的连接元件设计为有圆形或管状横截面的型材,它们的端部伸入端板彼此面对的面上相应的孔内或在那里贴靠在相应地加工的支承面上。然后借助螺钉连接装置进行固定,它沿型材纵向将型材与端板夹紧在一起。在型材与端板之间的这些连接点,既可以传递沿连接元件或卷绳筒纵轴线方向的轴向力,也可以传递所谓的转角力矩(Eckmomente)。在这里转角力矩指的是例如由于支承框架扭转在端板与连接元件之间的连接点上产生的力矩。与此同时,通过型材的长度在期望的公差范围内,规定了两块端板之间准确的距离和平行度。与上述螺钉连接装置相结合,型材各端侧的端面紧靠在端板相应的台阶面上或夹紧在端板的孔内。对于这种轴向夹紧的连接,型材的端面和端板上的支承面必须满足特殊的要求。在这里必须满足涉及与孔的轴线正交性公差小的要求,因为应紧靠在这些面上以及应将轴向压紧力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端面的这个范围内。除了在端板内侧上的支承面外,在其外侧还制有另一个平的支承面,为的是使这些用于连接装置的螺母和/或螺钉的支承面也与孔轴线垂直。在支承框架受扭矩负荷时,连接装置的形状稳定性取决于环形端面的尺寸,因为考虑到容易装配,在端板中通孔的内表面与型材外径之间必须至少存在一个小的间隙。上面称为端板的起重装置构件也可以是满足起重装置不同的功能的外壳件。它们例如用于固定起吊驱动装置、用于支承卷绳筒、用于固定钢索系绕零件用的横梁、用于安装电气设备、用于起重装置的底座固定或用于安置走行机构零件。由此导致往往难以进入(接近)地将用于把型材与端板固定在一起的螺母和/或螺钉例如装在外壳内部。这些连接点也经常必须从外壳向外转移,以达到可接近的目的。由此使装配困难以及必须不必要地增大端板形式的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装置尤其是滑车组的支承框架,它的特点在于实现了结构简单的构造方式。此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起重装置尤其是滑车组的支承框架达到。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14中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利的设计。按本专利技术,在包括至少两块借助至少两个纵梁互相连接和彼此隔开距离的端板的起重装置尤其滑轮组的支承框架中,采取下列措施获得一种结构简单的构造方式纵梁以这种方式与端板可拆式连接,即,纵梁的端部沿其纵轴线方向看横向于纵梁压靠在端板的一支承面上。这使生产成本最小化,因为在端部构件上只须制造用于纵梁的支承面。取消了制造用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轴向螺钉连接装置的支承面。此外,可特别简单地通过相应地加工支承面达到支承面与纵梁期望的轴平行度,而与纵梁和端板之间的端侧接触面相对于纵梁纵轴线的正交性无关。在这种结构设计中,纵梁与端板之间的端侧接触是不必要的,但也可以实现该端侧接触。按有利的设计,纵梁的端部通过一个沿纵梁纵轴线方向看径向作用的并支承在相应端板上的连接元件压靠在支承面上。因此,纵梁分别力锁合地与端板连接。为了提高纵梁与端板径向连接的稳定性和强度,除了已存在的力锁合连接外,使连接元件的一端切入纵梁的外圆周面内,以构成形锁合连接。结构特别简单并尤其适用于本应用情况的是将连接元件设计为止动螺钉(螺柱)。为了造成所期望的形锁合,此止动螺钉是一个带有环状刀刃的无头螺钉。按在结构上优选的和简单的设计,端板互相面对的内表面设有孔,纵梁的端部插入所述孔中。在这里,纵梁端部在孔中的插入长度大于纵梁端部的直径。通过支承面这种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轴向夹紧相比更大的长度,实现了在受转角力矩负荷时有更高的形状稳定性。在端板之间的纵梁所需要的材料耗费乃至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根据通过滑车组、负荷摆动(Lastpendeln)作用在支承框架上的力矩负荷所需要的惯性矩、安装精度或取决于运输时在这些构件上不可预见的冲击或其他不允许的负荷。所述的径向连接使转角力矩负荷最小化。此外,用于纵梁端部的孔是具有圆柱形截面的简单的盲孔,因此它们能特别容易地制造。这些盲孔的特点在于其低的加工费用,因为可以通过仅一次夹紧完成切削加工。按优选的设计规定,止动螺钉旋入螺纹孔内,它的纵轴线横向于纵梁的纵轴线定向,以及,螺纹孔设在端板的一个构成孔边界的区域内。由此实现了上面已说明的径向夹紧。按一项特殊的设计,端板是矩形的,以及在其角部区内分别设置一个孔。这些孔同心于卷绳筒的中点并彼此分别错开90度。尽管优选为构成支承框架只需要两个纵梁,但在这里设四个孔。这样,纵梁可以与所设计的钢绳流程相调谐,也就是说不妨碍计划的钢绳流程地装在端板上。这些孔也可以应用于固定起重装置的其他附件。通过按本专利技术将纵梁与端板径向夹紧取代其他常见的轴向夹紧以及由此在纵梁与端板之间达到的高强度的连接,有可能仅采用两个纵梁,它们平行地和对角线对置地固定在端板上。采用所述的两个纵梁已可获得整个支承框架足够的稳定性。构件数量并从而装配费用以及材料消耗也可以最小化。不需要在管内延伸的螺杆。按有利的设计规定,纵梁设计为圆管和是单体的。薄壁圆管的特点在于其有利的材料耗费与惯性矩之比。有利地,在此支承框架中,一卷绳筒两端支承在端板之间,卷绳筒的旋转轴线平行于纵梁的纵轴线定向。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按本专利技术的滑车组的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装置尤其是滑车组的支承框架,它包括至少两块端板,端板通过至少两个纵梁互相可拆式连接并且彼此隔开距离,其特征为:纵梁(6)以这种方式与端板(5a、5b)可拆式连接,即,纵梁(6)的端部沿其纵轴线(L)方向看横向于纵梁(6)压靠在端板(5a、5b)的一支承面(8c)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J温特J巴克斯曼
申请(专利权)人:德马格起重机及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