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伞形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0889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吊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伞形锚,包括探针组件、活动筒和驱动活动筒往复运动的动力源,所述探针组件包括探杆、探头和支撑件,所述探头设置于所述探杆的前端,所述探杆的后端伸入所述活动筒内,所述支撑件包括前臂、后臂和支撑块,所述前臂的前端与所述探杆的前端铰接,所述前臂的后端与所述支撑块铰接,所述后臂的前端与所述支撑块铰接,后臂的后端与所述活动筒的前端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一、节省包装费用,无需另外对待装运物件加装辅助托盘和对物件进行捆绑;二、节省人工及机械费用,提高作业效率,免除加装辅助托盘的时间和人力;三、保持物品外观良好,从物件内部进行取拿物件,对物件外部不会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伞形锚
技术介绍
传统的搬运及吊装作业,大多数不能直接在物件上进行作业。一般需要使用辅助物件将物件进行包装后再作业或者使用抱夹进行搬运。例如使用叉车对卷筒纸或者卷铁皮进行搬运作业时,需要一个托盘将卷筒纸或者卷铁皮从圆柱体下端进行包装,再将前叉伸进托盘孔内进行作业。又例如可以使用叉车抱夹从卷纸外部直接搬运,或者可以使用吊机需要将物件用钢丝绳进行包扎后方可进行吊运。上述传统作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一、需要另外配置辅助物件(例如托盘)进行作业,如未有托盘、钢丝绳等辅助件时,作业几乎无法进行;二、需要使用抱夹,但抱夹操作对技术要求极高,操作稍有不慎,容易将卷纸外层包装及纸外层损坏,且丝绳在作业过程中也极易将质地较软的物料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伞形锚,其能够对具有中空孔的物件在免除辅助件的情况下进行直接作业,作业过程状态稳定,并可避免对物件的外部造成损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伞形锚,包括探针组件、活动筒和驱动活动筒往复运动的动力源,所述探针组件包括探杆、探头和支撑件,所述探头设置于所述探杆的前端,所述探杆的后端伸入所述活动筒内,所述支撑件包括前臂、后臂和支撑块,所述前臂的前端与所述探杆的前端铰接,所述前臂的后端与所述支撑块铰接,所述后臂的前端与所述支撑块铰接,后臂的后端与所述活动筒的前端铰接。优选的,所述前臂的前端呈T形状,所述后臂的后端呈T形状,所述探杆的前端和活动筒的前端均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内置圆孔,所述前臂呈T形状的前端与所述探杆前端的圆孔铰接,所述后臂呈T形状的后端与所述活动筒前端的圆孔铰接。优选的,所述前臂的后端呈Y形状,所述后臂的前端呈Y形状,所述前臂呈Y形状的后端和后臂呈Y形状的前端均开设有环形孔,所述支撑块的内侧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支耳,该两组对称的支耳之间均设置有档杆,两组支耳间设置的档杆分别穿设于所述前臂后端的环形孔和所述后臂前端的环形孔与所述前臂的后端和所述后臂的前端铰接。优选的,所述探杆外套设有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牙。优选的,所述动力源为液压缸,该液压缸与活动筒驱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动力伞形锚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田字形叉板、吊钩和液压油管,所述液压油管与所述液压缸连通,所述液压缸的上端与所述田字形叉板连接,所述吊钩设置与所述田字形叉板的顶部。优选的,所述探头呈锥体状。优选的,所述动力源为空气栗,该空气栗与活动筒驱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动力源为电栗,该电栗与活动筒驱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动力伞形锚,工作时,将探针组件伸入物件的中空孔内,启动动力源,动力源驱动活动筒向前移动,此时,探针组件的探杆的后端伸入活动筒内向后运动,探杆与活动筒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探杆和活动筒分别施加压力于支撑件的前臂和后臂上,前臂和后臂分别施加压力于支撑块上,共同作用撑起支撑块,形成伞状锚,使得支撑块的外侧面对物件的中空孔的内壁产生一个垂直压力,当动力源继续加压时,支撑块对物件中空孔的内壁的压力逐渐加大,从而形成足够的力将物件吊起。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节省包装费用,无需另外对待装运物件加装辅助托盘,同时也不需要对物件进行捆绑;二、节省人工及机械费用,提高作业效率,免除加装辅助托盘的时间和人力,免除捆绑撤工序;三、保持物品外观良好,从物件内部进行取拿物件,对物件外部不会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动力伞形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动力伞形锚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动力伞形锚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动力伞形锚的支撑件的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动力伞形锚的支撑件的前臂、后臂与档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探针组件2-活动筒3-液压缸4-田字形叉板 5-吊钩6-液压油管11-探杆12-探头13-支撑件21-圆孔111-减震弹簧 131-前臂132-后臂133-支撑块1331-支耳1332-档杆1333-防滑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动力伞形锚,包括探针组件1、活动筒2和驱动活动筒2往复运动的动力源,所述探针组件1包括探杆11、探头12和支撑件13,所述探头12设置于所述探杆11的前端,所述探杆11的后端伸入所述活动筒2内,所述支撑件13包括前臂131、后臂132和支撑块133,所述前臂131的前端与所述探杆11的前端铰接,所述前臂131的后端与所述支撑块133铰接,所述后臂132的前端与所述支撑块133铰接,后臂132的后端与所述活动筒2的前端铰接,具体的,前臂131、后臂132和支撑块133均有两个,安装完成之后两个前臂131、后臂132和支撑块133均呈对称设置。工作时,将探针组件1伸入物件的中空孔内,启动动力源,动力源驱动活动筒2向前移动,此时,探针组件1的探杆11的后端伸入活动筒2内向后运动,探杆11与活动筒2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探杆11和活动筒2分别施加压力于支撑件13的前臂131和后臂132上,前臂131和后臂132分别施加压力于支撑块133上,共同作用撑起支撑块133,形成伞状锚,使得支撑块133的外侧面对物件的中空孔的内壁产生一个垂直压力,当动力源继续加压时,支撑块133对物件中空孔的内壁的压力逐渐加大,从而形成足够的力将物件吊起。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臂131的前端呈T形状,所述后臂132的后端呈T形状,所述探杆11的前端和活动筒2的前端均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内置圆孔21,所述前臂131呈T形状的前端与所述探杆11前端的圆孔21铰接,所述后臂132呈T形状的后端与所述活动筒2前端的圆孔21铰接;具体的,前臂131与后臂132整体结构相同,铰接安装时前臂131和后臂132方向相反,通过前臂131设计成的T形状的前端与探杆11前端设置的对称的两个内置的圆孔21铰接,以及后臂132设计成的T形状的后端与活动筒2前端设置的对称的两个内置的圆孔21铰接可以确保前臂131前端和后臂132后端铰接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臂131的后端呈Y形状,所述后臂132的前端呈Y形状,所述前臂131呈Y形状的后端和后臂132呈Y形状的前端均开设有环形孔,所述支撑块133的内侧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支耳1331,该两组对称的支耳1331之间均设置有档杆1332,两组支耳1331间设置的档杆1332分别穿设于所述前臂131后端的环形孔和所述后臂132前端的环形孔与所述前臂131的后端和所述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动力伞形锚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伞形锚,包括探针组件(1)、活动筒(2)和驱动活动筒(2)往复运动的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组件(1)包括探杆(11)、探头(12)和支撑件(13),所述探头(12)设置于所述探杆(11)的前端,所述探杆(11)的后端伸入所述活动筒(2)内,所述支撑件(13)包括前臂(131)、后臂(132)和支撑块(133),所述前臂(131)的前端与所述探杆(11)的前端铰接,所述前臂(131)的后端与所述支撑块(133)铰接,所述后臂(132)的前端与所述支撑块(133)铰接,后臂(132)的后端与所述活动筒(2)的前端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雄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