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脉诊仪及其脉象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03687 阅读:14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脉诊仪及其脉象检测方法,中医脉诊仪包含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的驱动部件,分别与控制电路、驱动部件连接的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通信连接的云端服务器,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壳体上设置一对凹槽,凹槽内设有左右手识别开关,通过将凹槽贴压在对应的左手或右手的桡骨凸起处开启中医脉诊仪,并向控制电路发送左右手识别信息,驱动部件驱动检测部件移动,直到检测到符合预存阈值条件的脉搏跳动压力数据,控制电路记录脉象信息和时序信息、以及相应的左右手识别信息、寸关尺脉象识别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寻找寸、关、尺三脉进行测量,定位准确迅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检测装置,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在“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领域中,“切脉”即脉诊,是一利独特的无损伤性诊断方法,它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脉象千变万化,因病而异,形成脉象的因素复杂,要想切实可行的实现脉诊的客观性研究,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系统性的科学仪器。国内很多学者在古人对脉象图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对大量常见脉的图示进行了临床测绘和分析,报道和交流了所得脉图的特征和参数的数值范围,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初步确定了约13种脉图的特征值,对平、弦、滑、虚、实等脉还建立了判别式,使脉图辨识进入定量分析。在脉象客观化的基础上,脉诊研究进入机制探讨的阶段。随着脉图的广泛测试和深入研究,人们已认识到脉图是一项灵敏的生理信息,被逐渐引入生理检测的指标而运用于临床,如用于飞行员和老年人的健康检查等。通过对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的脉图普查,在建立健康人常数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脉图分析,了解与年龄有关的心血管功能的退行性变化趋势;观察正常人脉图的年、月、日节律变化,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时间生物节律;还通过脉图分析,了解不同气候、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或饮食、睡眠、运动等不同生理条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证实了 “天人相应”的科学论述。现代研究认为,脉图的形成受心脏、血管、血液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中医学、西医学、数理、生物、工程学等多学科学者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研制出多种性能各异的脉诊仪(脉象仪),有MX-3C型、MX-811型、ZM-1II型、MXY-1型、BYS-14型四导脉象仪、MTYA型脉图仪、YGJ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整合脉诊仪功能)等。其区别主要在于传感器及脉象识别技术,有多种固态和液态的传感器,如铍青铜悬臂梁式传感器、液态汞式传感器、硅杯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式传感器等。其中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经常使用的探测手段,同时也是最符合中医师诊脉习惯的重要脉诊方式。中医师用手指进行“举按寻”等活动,一方面探测患者的脉搏,一方面也是使用医生手指外加力量迫使患者寸口桡动脉进行强迫运动,通过改变桡动脉的运动,探测运动中的桡动脉的变化,获取更多的信息。使用压力传感器正是模拟这一行为,对获取的压力脉图进行研究,根据脉波与所加压力变化做出曲线,得出最合适的取法压力。通过判断在不同压力下的脉图,可以得出脉象的部分属性,所以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为了全面反映脉象的丰富信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合多种脉象波形分析技术,通过多信息、多角度进行脉诊研究,比如近年研制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则独辟蹊径,将时域频谱分析和模糊数学应用于脉象波形特征的界定上,进一步提高了识别脉象的种类及可分析性。此外,借助于其他测试技术,比如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方法等多种测试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功能等,即可促进脉象客观化的研究,也可为实现脉诊自动化创造条件。目前便携式脉诊仪普遍存在以下缺陷:测量位置很难确定,需要对切脉较熟悉的有经验的人员操作,一般使用者多次佩戴依然很难采集到正确、清晰的数据;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装置成本过高,且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能够自动寻找寸、关、尺三脉进行测量,定位准确,并自动识别测量部位。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医脉诊仪,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该壳体包含壳体本体和设置在壳体本体底部的底面板,该底面板上间隔设置一对凹槽;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的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包含设置在壳体底面板表面的压板,平行间隔设置在压板下侧并与压板活动连接的一对压条,设置在一对压条之间的三个连接块,设置在压板上侧的加压部,设置在一对压条一侧的位置调整部,以及设置在各连接块一侧的间距调节部;所述压板一端设置在一对凹槽之间;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包含一对左右手识别开关和三个压力传感器,各所述左右手识别开关和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一对所述左右手识别开关分别设置在一对凹槽表面;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各连接块下表面。所述控制电路包含微处理器及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加压部包含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一凸轮轴、以及套置在第一凸轮轴另一端外围的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压板上侧,推动压板上下运动。所述位置调整部包含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二凸轮轴、以及套置在第二凸轮轴另一端外围的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设置在其中一个压条外侧,推动一对压条左右运动O所述间距调节部包含三组调节机构,每组调节机构包含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机、一端与第三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三凸轮轴、以及套置在第三凸轮轴另一端外围的第三凸轮;各所述第三凸轮分别设置在各连接块的一侧,推动各连接块在一对压条之间前后移动。所述左右手识别开关为触摸开关或压力传感器。还包含与控制电路通信的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内设有标准数据库,所述标准数据库内至少包含双手的寸、关和尺脉的脉象数据及其对应的症状、病症、治疗建议。所述中医脉诊仪还包含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内设有APP程序。还包含设置在壳体上的手带。一种中医脉诊仪的脉象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待测量的左手或右手,将中医脉诊仪底面板上的相应凹槽贴压在手腕内侧的桡骨凸起上,桡骨凸起处触动设置在凹槽内的左右手识别开关使其开启,向控制电路发送开启信号及左右手识别信息;步骤2,控制电路的微处理器控制加压部的第一驱动电机旋转,通过第一凸轮轴带动第一凸轮旋转从而推动压板向下运动,对各连接块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各压力传感器与被测手腕贴合;步骤3,各压力传感器开始检测脉搏压力信号并反馈至控制电路,微处理器根据存储器中的预存信息对压力传感器发出的压力信号进行判断,当三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脉搏跳动压力都不满足预存信息的阈值条件时,微处理器执行步骤4,如果其中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脉搏跳动压力满足阈值条件,微处理器执行步骤5 ;步骤4,微处理器控制第二驱动电机旋转,带动第二凸轮旋转从而推动一对压条左右移动,进一步带动一对压条之间的三个压力传感器一起左右移动,直到其中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脉搏跳动压力满足预存信息的阈值条件时,微处理器执行步骤5 ;步骤5,微处理器控制第二驱动电机停止旋转,使一对压条停止移动,并分别控制各第三驱动电机旋转,带动各第三凸轮旋转从而推动各压力传感器沿着一对压条前后移动,直至三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脉搏跳动压力均满足预存信息的阈值条件,微处理器控制各第三驱动电机停止旋转,并执行步骤6 ;步骤6,微处理器控制存储器记录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脉象信息,以及左右手识别开关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5/CN105433915.html" title="一种中医脉诊仪及其脉象检测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中医脉诊仪及其脉象检测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医脉诊仪,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该壳体包含壳体本体和设置在壳体本体底部的底面板,该底面板上间隔设置一对凹槽;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的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包含设置在壳体底面板表面的压板,平行间隔设置在压板下侧并与压板活动连接的一对压条,设置在一对压条之间的三个连接块,设置在压板上侧的加压部,设置在一对压条一侧的位置调整部,以及设置在各连接块一侧的间距调节部;所述压板一端设置在一对凹槽之间;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包含一对左右手识别开关和三个压力传感器,各所述左右手识别开关和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一对所述左右手识别开关分别设置在一对凹槽表面;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各连接块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明于静静刘亮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