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推挽电路的13.6V转5V降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944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基于推挽电路的13.6V转5V降压电路,其包括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所述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连接到推挽电路及反馈电路,所述推挽电路连接到互相连接的反馈电路及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连接到MOS管,所述MOS管连接开关电源中的高频变压器及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连接充放电电路,所述充放电电路将所述高频变压器输入的13.6V直流电降压为5V直流电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精巧,通过推挽电路能够有效的提高降压电路的工作效率,降低电路的损耗,具有低噪声、低功耗性能,并能够有效的将开关电源输出的13.6V直流电的降低为5V直流电供给消防用电设备,输出电压准确、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降压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推挽电路的13.6V转5V降压电路
技术介绍
降压电路通常应用于当所需电压比供电电源的电压低的场合。典型降压电路包括耦接的上功率开关、下功率开关、输出电感器和输出电容器。现有降压电路的开关周期通常由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触发,即其开关频率为固定数值的时钟频率。在重载状态下,固定的开关频率能使降压电路保持高效率。然而在轻载状态下,若开关频率还是重载状态下的开关频率,会使得降压电路的效率降低,降压电路的损耗大,并且由于消防设备的特性,常常需要能够将开关电源输出的13.6V电压稳定的降低到5V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推挽电路的13.6V转5V降压电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推挽电路的13.6V转5V降压电路,其包括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所述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连接到推挽电路及反馈电路,所述推挽电路连接到互相连接的反馈电路及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连接到MOS管,所述MOS管连接开关电源中的高频变压器及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连接充放电电路,所述充放电电路将所述高频变压器输入的13.6V直流电降压为5V直流电输出。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基于推挽电路的13.6V转5V降压电路,其中:所述推挽电路包括发射极连接的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通过电阻连接到所述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中PWM芯片的6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PWM芯片的3脚,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PWM芯片的5脚,所述第一三极管及所述第二三极管在所述PWM芯片的控制下交替工作。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技术的设计精巧,通过推挽电路能够有效的提高降压电路的工作效率,降低电路的损耗,具有低噪声、低功耗性能,并能够有效的将开关电源输出的13.6V直流电的降低为5V直流电供给消防用电设备,输出电压准确、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型新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技术揭示的一种基于推挽电路的13.6V转5V降压电路,如附图1所示,包括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1,所述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1连接到推挽电路2及反馈电路4,所述推挽电路2连接到所述反馈电路4及MOS管驱动电路3,所述MOS管驱动电路3连接到MOS管Q2及反馈电路,所述MOS管Q2连接开关电源中的高频变压器T1及反馈电路4,所述反馈电路4连接充放电电路5,所述充放电电路5将所述高频变压器T1输入的13.6V直流电降压为5V直流电输出。具体的,如附图2所示,所述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1包括PWM芯片U3,所述PWM芯片U3的1脚连接到并联的电阻R38及电容C19,所述电阻R38及电容C19均连接到所述PWM芯片的2脚及一电阻R39的一端,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连接到一电容C14、电阻R25及电阻R31的一端,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到一电阻R26的一端,所述电阻R26与所述电阻R25并联且它们的另一端均连接到电阻R62的一端,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8的阴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31接地。所述PWM芯片U3的4脚连接第四三极管Q17的基极、电阻R30及电容C16的一端,所述PWM芯片的8脚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17的集电极、电阻R30的另一端及电容C21的一端,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它们的节点连接并联的电容C15及极性电容EC23,所述电容C15及极性电容EC23均连接到所述PWM芯片U3的7脚;所述第四三极管Q17的发射极连接到电阻R53的一端,所述电阻R53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PWM芯片U3的3脚。所述PWM芯片U3还连接到包括第一三极管Q9和第二三极管Q10的推挽电路2,具体的,所述PWM芯片U3的6脚连接到第一三极管Q9和第二三极管Q10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到所述PWM芯片U3的7脚、所述极性电容EC3、电容C15及电阻R35;所述第一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到所述第二三极管Q10的发射极,并且它们共同连接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2的一端,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第一绕组的异名端。所述PWM芯片的5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10的集电极及所述共模电感L1第一绕组的同名端;所述共模电感L1第二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7的集电极,所述共模电感L1第二绕组的异名端通过一电容C10连接到所述第三三极管Q7的基极及二级管D4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到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及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到MOS管Q2的栅极;所述第三三电极管Q7的集电极还连接到电阻R14的一端及MOS管Q2的源极,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连接到高频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并且在它们之间还并联有感性电容EC7和电容C3,从而构成MOS管驱动电路3。所述第三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所述MOS管Q2的源极均连接到共模电感T2第一绕组的异名端,所述共模电感T2第一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电感L2以及二极管Q6的阳极,所述电感L2及二极管Q6的阴极之间还并联有极性电容EC8、EC9,它们共同的节点连接到并联的电阻R17和电容C4,所述电阻R17和电容C4通过所述电阻R62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阴极,从而构成所述充放电电路5。所述共模电感T2第二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共模电感L1第一绕组的同名端、第二二极管Q10的集电极、所述PWM芯片U3的5脚以及接地端;所述共模电感T2第二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二极管D6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电阻R37的一端,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PWM芯片U3的3脚,在所述共模电感T2第二绕组的同名端和异名端之间还并联有电阻R54、R36及电容C17,从而构成反馈电路4。工作时,所述PWM芯片U3的6脚驱动第一三极管Q9和第二三极管Q10产生交变电流,从而驱动所述第三三极管Q7导通,所述第三三极管Q7的导通又驱动了所述MOS管Q2的导通,从而使所述共模电感T2产生感应电流并传输给所述PWM芯片U3的3脚做电流过载反馈,从而知道当前状态的电压,通过所述PWM芯片U3调整占空比,从而通过所述电感L2不停地充放电进行降压,最终将所述高频变压器输出的13.6V直流电转变为5V直流电。本技术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推挽电路的13.6V转5V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1),所述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1)连接到推挽电路(2)及反馈电路(4),所述推挽电路(2)连接到互相连接的反馈电路(4)及MOS管驱动电路(3),所述MOS管驱动电路(3)连接到MOS管(Q2),所述MOS管(Q2)连接开关电源中的高频变压器(T1)及反馈电路(4),所述反馈电路(4)连接充放电电路(5),所述充放电电路(5)将所述高频变压器(T1)输入的13.6V直流电降压为5V直流电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推挽电路的13.6V转5V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1),所述脉冲调制开关电源控制电路(1)连接到推挽电路(2)及反馈电路(4),所述推挽电路(2)连接到互相连接的反馈电路(4)及MOS管驱动电路(3),所述MOS管驱动电路(3)连接到MOS管(Q2),所述MOS管(Q2)连接开关电源中的高频变压器(T1)及反馈电路(4),所述反馈电路(4)连接充放电电路(5),所述充放电电路(5)将所述高频变压器(T1)输入的13.6V直流电降压为5V直流电输出。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太阳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