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式单细胞捕获转移芯片。
技术介绍
随着生物技术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的研究层面正从细胞种群向单细胞层面深化拓展。每个细胞在时空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它们可能来自同一祖先,但是不同的时空环境决定了它们各自特异的遗传表达,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生物性状,这对于进化、耐药性、基因表达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基于细胞种群的分析方法往往会掩盖群体内不同细胞间出现的差异,忽略这些少量但重要的信息。因此迫切需要研发基于单细胞的培养及分析方法,用来研究不同细胞个体间的差异性,了解细胞的遗传与代谢机制。从大量细胞中获得单个细胞是进行单细胞培养与分析的第一步。传统的单细胞获取方法常采用对细胞群进行大量稀释或者显微操作的方法来进行。整个操作步骤复杂繁琐,单细胞获得效率低。微流控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分析化学领域发展起来的,它以微管道网络微结构特征,通过微加工技术将微管道、微泵、微阀、微储液器、微检测元件等功能元器件像集成电路一样,集成在芯片材料上。微流控技术在分离捕获单细胞方面很高的效率,通过在芯片上制作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式单细胞捕获转移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流层,包含:环状液流管道,其中设有用以截留流经所述液流管道的液流内的单个细胞的一个以上微筛,并且在所述液流管道上于所述微筛上、下游还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微阀,用以将所述液流管道内分布有所述微筛的区域与其余区域隔离,与所述液流管道连通的液流输入管道、液流输出管道,且所述液流输入管道和液流输出管道上还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微阀,载流管道,用以提供载流从所述液流管道的分布有所述微筛的区域通过,并将微筛捕获的单细胞从液流管道内冲洗出,所述载流管道包括与所述液流管道连通的载流输入管道、载流输出管道;微泵,至少用以驱使液流在所述液流管道内单向循环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式单细胞捕获转移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流层,包含:
环状液流管道,其中设有用以截留流经所述液流管道的液流内的单个细胞的一个以上微筛,并且在所述液流管道上于所述微筛上、下游还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微阀,用以将所述液流管道内分布有所述微筛的区域与其余区域隔离,
与所述液流管道连通的液流输入管道、液流输出管道,且所述液流输入管道和液流输出管道上还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微阀,
载流管道,用以提供载流从所述液流管道的分布有所述微筛的区域通过,并将微筛捕获的单细胞从液流管道内冲洗出,所述载流管道包括与所述液流管道连通的载流输入管道、载流输出管道;
微泵,至少用以驱使液流在所述液流管道内单向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单细胞捕获转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筛包括连接在液流管道管壁上的一个以上微柱组,所述微柱组包括一个以上微柱,且其中一个微柱与液流管道管壁之间或其中两个微柱之间形成有能够阻滞单个细胞但使液流中的液体通过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单细胞捕获转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设于所述液流层上的弹性膜层,所述弹性膜层包括弹性膜,所述微筛包括连接在所述弹性膜暴露于所述液流管道内的局部表面上的一个以上微柱组,所述微柱组包括两个以上微柱,且其中两个微柱之间形成有能够阻滞单个细胞但使液流中的液体通过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式单细胞捕获转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柱的形状选自圆柱形、长方体、梯台、圆锥体、开放式槽型结构的任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式单细胞捕获转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流层上的弹性膜层和设置在所述弹性膜层上的气动控制层,所述弹性膜层包括弹性膜,所述微泵包括分布于所述气动控制层内的两条以上第三气动控制管道,当在设定时段向其中两条以上第三气动控制管道内分别输入具有不同压力的流体时,该两条以上第三气动控制管道能够分别驱使所述弹性膜的不同局部区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和/或位移,从而在液流管道内产生能够驱使液流单向流动的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式单细胞捕获转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管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明哲,陈立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