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反力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8323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压桩反力装置,包括:两个立柱和套装在立柱上的穿心式千斤顶,立柱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穿心式千斤顶活塞杆的顶端固定在限位块上;还包括底梁,底梁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立柱上,穿心式千斤顶的底部固定在底梁上,底梁中部具有一个贯穿孔;贯穿孔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通孔中穿设有螺纹钢,螺纹钢上位于底梁的上下面处各通过限位螺帽进行限位,预制桩的顶面上放置有盖板,螺纹钢穿过该盖板,且螺纹钢上位于盖板的上表面处通过限位螺帽进行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静压桩反力装置的施工方法。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接头数量,减轻风险,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静压桩反力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静压桩施工具有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人口密集场所的施工,随着城市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静压桩施工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静压桩施工环境日益复杂,对静压桩施工装置及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地下室内施工静压桩时,静压桩装置都是采用在预制桩上部布置千斤顶,在千斤顶上部布置反力架横梁的结构,但是,由于作业空间的限制,地下室顶板到地下室地面距离一定,上述的静压桩装置由于中间千斤顶及反力架横梁的阻挡,预制桩的长度就会受到限制,不能太长,从而预制桩的接长根数增多,接头偏多,风险系数过大。本申请基于以上背景而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压桩反力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控制接头数量,减轻风险,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优点,能够有效节省工期,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静压桩反力装置,包括:布置在压桩孔两侧且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柱,所述立柱底部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还包括穿心式千斤顶,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套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穿心式千斤顶活塞杆的顶端固定在限位块上;还包括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底梁,所述底梁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立柱上,且底梁位于穿心式千斤顶下部,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的底部固定在底梁上,所述底梁中部具有一个供预制桩穿过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与贯穿孔轴线平行的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设有螺纹钢,所述螺纹钢上位于底梁的上下面处各通过一个限位螺帽进行限位,所述预制桩的顶面上放置有一个盖板,所述螺纹钢穿过该盖板,且螺纹钢上位于盖板的上表面处通过一个限位螺帽进行限位。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立柱顶端具有外螺纹,所述限位块采用螺帽,所述螺帽旋合在立柱顶端。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三个与贯穿孔轴线平行的通孔,所述盖板呈三角形,三根螺纹钢分别穿过盖板的三个顶角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四个与贯穿孔轴线平行的通孔,所述盖板呈正方形,三根螺纹钢分别穿过盖板的四个顶角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桩为钢管桩。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螺纹钢为精轧螺纹钢。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与预制桩相接触的面上具有一个与预制桩顶端相配合的凹槽。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底部与地下室底板之间锚固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静压桩反力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根据设计选定好压桩孔位置,并挖出一定深度的压桩孔;b、在压桩孔两侧的地下室底板上安装固定立柱,并分别安装好底梁、穿心式千斤顶、限位块和螺纹钢;c、将预制桩吊放在压桩孔中,预制桩从贯穿孔处穿过底梁;d、在预制桩顶部安装好盖板;e、启动千斤顶,千斤顶带动底梁向下运动,底梁通过螺纹钢带动盖板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预制桩向下运动,实现压桩;f、待预制桩压到设计深度,卸下盖板,吊放另一根预制桩并与前一根预制桩进行拼接,再安装好盖板继续压桩,如此重复直到预制桩总深度达到设计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静压桩反力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控制接头数量,减轻风险,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优点,能够有效节省工期,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静压桩反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静压桩反力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立柱,2、穿心式千斤顶,3、限位块,4、穿心式千斤顶活塞杆,5、底梁,6、贯穿孔,7、螺纹钢,8、限位螺帽,9、盖板,10、预制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静压桩反力装置,包括:布置在压桩孔两侧且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柱1,所述立柱1底部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所述立柱底部与地下室底板之间锚固连接,连接稳固。还包括穿心式千斤顶2,所述穿心式千斤顶2套装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立柱1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3,具体的,所述立柱1顶端具有外螺纹,所述限位块3采用螺帽,所述螺帽旋合在立柱顶端,连接稳固,且可拆卸;所述穿心式千斤顶活塞杆4的顶端固定在限位块3上,也采用可拆卸方式固定。该反力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底梁5,所述底梁5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立柱上,且底梁位于穿心式千斤顶下部,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的底部固定在底梁上,所述底梁中部具有一个供预制桩10穿过的贯穿孔6,所述预制桩为钢管桩,通过上述结构,由于穿心式千斤顶活塞杆顶端固定,当启动穿心式千斤顶时,就会带动底梁延着立柱做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所述贯穿孔6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与贯穿孔轴线平行的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设有螺纹钢7,所述螺纹钢为精轧螺纹钢,所述螺纹钢7上位于底梁的上下面处各通过一个限位螺帽8进行限位,所述预制桩的顶面上放置有一个盖板9,所述螺纹钢穿过该盖板,且螺纹钢上位于盖板的上表面处通过一个限位螺帽进行限位,通过上述结构,当启动穿心式千斤顶带动底梁向下运动时,底梁则通过螺纹钢带动盖板向下运动,盖板将预制桩向下压,实现压桩。优选的,所述贯穿孔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三个与贯穿孔轴线平行的通孔,所述盖板呈三角形,且为等边三角形,三根螺纹钢分别穿过盖板的三个顶角部;,施加均匀的压力。优选的,所述贯穿孔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四个与贯穿孔轴线平行的通孔,所述盖板呈正方形,三根螺纹钢分别穿过盖板的四个顶角部,从而对预制桩施加均匀的压力,图1中所示即为这种结构。所述盖板与预制桩相接触的面上具有一个与预制桩顶端相配合的凹槽(图中未示出),压桩时,预制桩顶端位于所述凹槽中,使得压桩过程更加稳定,提高压桩效率和质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静压桩反力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根据设计选定好压桩孔位置,并挖出一定深度的压桩孔;b、在压桩孔两侧的地下室底板上安装固定立柱,并分别安装好底梁、穿心式千斤顶、限位块和螺纹钢;c、将预制桩吊放在压桩孔中,预制桩从贯穿孔处穿过底梁;d、在预制桩顶部安装好盖板;e、启动千斤顶,千斤顶带动底梁向下运动,底梁通过螺纹钢带动盖板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预制桩向下运动,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压桩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压桩孔两侧且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柱,所述立柱底部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还包括穿心式千斤顶,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套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穿心式千斤顶活塞杆的顶端固定在限位块上;还包括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底梁,所述底梁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立柱上,且底梁位于穿心式千斤顶下部,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的底部固定在底梁上,所述底梁中部具有一个供预制桩穿过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与贯穿孔轴线平行的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设有螺纹钢,所述螺纹钢上位于底梁的上下面处各通过一个限位螺帽进行限位,所述预制桩的顶面上放置有一个盖板,所述螺纹钢穿过该盖板,且螺纹钢上位于盖板的上表面处通过一个限位螺帽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桩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压桩孔两侧且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柱,所述立柱底部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
还包括穿心式千斤顶,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套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穿心式千斤顶活塞杆的顶端固定在限位块上;
还包括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底梁,所述底梁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立柱上,且底梁位于穿心式千斤顶下部,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的底部固定在底梁上,所述底梁中部具有一个供预制桩穿过的贯穿孔;
所述贯穿孔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与贯穿孔轴线平行的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设有螺纹钢,所述螺纹钢上位于底梁的上下面处各通过一个限位螺帽进行限位,所述预制桩的顶面上放置有一个盖板,所述螺纹钢穿过该盖板,且螺纹钢上位于盖板的上表面处通过一个限位螺帽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桩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顶端具有外螺纹,所述限位块采用螺帽,所述螺帽旋合在立柱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桩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三个与贯穿孔轴线平行的通孔,所述盖板呈三角形,三根螺纹钢分别穿过盖板的三个顶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桩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周围的底梁上还设置有四个与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坤徐汉东任生元张国露郭飞戴林建赖满根周扬张翔陈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