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世文专利>正文

一种吊具旋转角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827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具旋转角度控制器,尤指一种可有效控制其旋转角度的控制器,该控制器主要是将一具挡止块的带动轴于穿经于一顶座后,即穿出顶座与吊杆的悬吊处连接,又顶座下缘固设有一具挡掣块套环及底座,藉此当液压油注入带动轴与套环间而推动挡掣块时,适可令套环带动整个吊勾或吊爪相对带动轴旋转,因此除可控制其旋转角度外,亦可达到防止夹头掉落的目的,提高吊具的操作安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具旋转角度控制器,尤指一种用于控制吊具旋转角度的控制器,其可有效防止吊具做无限制360度旋转,藉以提高控制吊具的旋转自主性,防止吊具头甩伤旁人。一般装放或卸下重物,依不同需要概分为磁盘式、吊杆式及曲臂式等,其中吊杆式及曲臂式的吊具是利用一可做无限制360度旋转的吊具头来控制旋转角度,且该吊具是利用人力直接旋转控制,然现有吊具存在有下列的缺点及不便;1·当料件重心不在中心点时,吊具料件便因力矩不平衡导致吊具会发生转动现象,加以转动后的惯性作用,使得三百六十度无限制旋转的优点,反而会在料件转动时,料件末端容易甩碰到旁边的工作人员,虽然以绳子可以拉住一端抑制力矩,但三百六十度的范围极广,一旦猜测失准,仍然会造成料件甩撞到旁人的危险,操作安全性不良。2·吊具的吊勾及吊爪是以一螺帽由下向上锁固,由于吊勾及吊爪加上料件的重量相当大,因此容易造成螺帽或螺栓松脱的现象,严重时就会发生吊勾或吊爪掉落的意外,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而且因为重力的压制,也很造成螺帽咬死,无法将夹头拆下维修。为了改进上述现有吊具无法有效控制其旋转角度的缺点与不便,于是设计出一种吊具旋转角度控制器,对吊具的旋转角度有效的加以控制,以防止因料件旋转而甩伤工作人员。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其旋转角度的吊具旋转角度控制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吊具旋转角度控制器,所述该控制器主要包括有一顶座、一带动轴、一套环及一底座,该顶座中段突出有一抵环缘,再者顶座中心形成有一用以供带动轴穿枢的轴孔,又顶座于轴孔周缘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两油道,该带动轴顶端形成有一可相对枢设于吊杆的贯穿枢孔,另带动轴底端形成有一挡止块,该挡止块两侧边分别形成有一切平面,用以避开顶座的两油道,该套环内侧壁面形成有一相对带动轴挡止块的挡掣块,用以控制夹头转角度,该底座中心形用以控制夹头转角度,该底座中心形成有两个供吊勾枢设的凸耳,其中套环是套设固定于底座凸柱上,且顶座以轴孔套穿带动轴,并令顶座的两油道位于套环挡掣块两侧边缘,而枢套是套设于顶座抵环缘及套环外缘。所述顶座抵环缘形成有若干穿孔,且套环上端面形成有若干对应的螺孔,用以供螺栓螺锁。所述底座周缘形成有若干穿孔,且套环下端面周缘形成有若干对应的螺孔,用以利用螺栓锁固底座与套环。所述带动轴底端形成有一圆形抵块,且底座凸柱中心相对带动轴底端抵块处形成有一凹槽,用以供抵块枢设。所述顶座的轴孔与带动轴间设有一轴承,且底座凹槽与带动轴抵块间亦设有一轴承,用以增加带动轴的旋转顺畅度。所述控制器套环外缘套设有一枢环,且枢环外套设有一外壳,且外壳中央形成有一贯穿的空槽,该空槽内壁周缘上、下分别形成有上、下油槽,又该枢环外侧周缘相对外壳空槽上、下油槽处分别形成有一油槽,藉此令控制器可利用于吊爪式吊具上。所述枢环于两油槽上、下及中间分别设有密封件,用以防止油槽内的液压油泄露出来。所述外壳底缘并形成有若干螺孔,且控制器底座周缘形成有若干对应外壳螺孔的穿孔,用以利用螺栓将控制器锁固于外壳内。实施上述技术构思以后,本技术可达到各项优点1·由于本技术于吊具内部设一控制器,且该控制主要是藉由液压油注入带动轴挡止块与套环挡掣块的两间隙内,而令液压油可推动套环的挡掣块,使挡掣块可带动吊具的吊勾及吊爪旋转,以便于工作人员利用油压阀操作。2·吊具受带动轴挡止块的限制,令其无法做360度的全圆周旋转,且其转动亦需利用液压油,而达到限制其任意转动的目的,以有效防止工作人员遭到料件甩伤。3·同时由于吊具与带动轴相对旋转处,主要是利用挡止块悬掣,因此当吊具于旋转时,不致发生螺帽松脱的现象,故可以有效防止意外发生。以下结合附图通过最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剖开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剖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断面视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剖开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剖开图。本技术是一种可控制旋转角度的吊具旋转角度控制器,请参看图1所示,该吊具的控制器10主要是由顶座20、带动轴30、套环40及底座50所构成;其中顶座20中段周缘突出有一抵环缘21,且抵环缘21周缘形成有复数个穿孔210,再者顶座20中心形成有一轴孔24,该轴孔24内设有一轴承25,用以供带动杆30枢设,又顶座20于轴孔24周缘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两油道22、23;又带动轴30顶端形成有一贯穿的枢孔31,藉以令带动轴30可将整个控制器10枢接于曲臂式吊杆60,另带动轴30底端形成有一扇形挡止块32,该挡止块32两侧边分别形成有一切平面33、34,用以避开顶座20的两油道22、23,且带动轴30底端并形成有一圆形抵块35,用以枢设于底座50内,以防止控制器10相对带动轴30旋转时·生成偏摆现象;再者顶座20底缘套设有一套环40,套环40上端面周缘形成有若干与顶座20穿孔210对应的螺孔41,又套环40内侧壁面形成有一相对带动轴30挡止块32的挡掣块43,用以控制套环40的旋转角度,且顶座20的两油道22、23适位于挡掣块43两侧边缘,以防止油道22、23受阻,又套环下端面周缘形成有若干螺孔42,用以供底座50螺锁;另底座50周缘形成有若干对应套环40螺孔42的穿孔51,用以供底座50螺锁,另底座50中心形成有一适可穿设于套环40内底缘的凸柱52,用以限止带动轴30挡止块32的上、下偏移,且该凸柱52中心相对带动轴30底端抵块35处形成有一凹槽520,其中凹槽520内设有一轴承53,用以供带动轴30的抵块35枢设,以增加带动轴30的转动顺畅度,且底座50底面向下凸伸有两相对的凸耳55,其中两凸耳55形成有对应的穿孔550,用以供吊勾61枢设(如图5)。至于本技术的组合,如图1及图2所示,首先将套环40套设于底座50凸柱53上,再以螺栓54穿经底座50的穿孔51后,螺锁于套环40的螺孔42上,而令套环40可螺锁于底座50上,接着将带动轴30的抵块35及轴承53套设于底座50凸柱52的凹槽520内,并令顶座20以轴孔24及轴承25套设于带动轴30上,同时令顶座20的两油道22、23位于套环40挡掣块43两侧边缘,并利用螺栓26穿经顶座20的穿孔22,而螺锁于套环40的螺孔41,令顶座20可锁固于套环40上,藉此构成一夹具旋转角度控制器10者,如图3所示即为本技术组成后的外观。而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是如图4所示,利用一枢轴62将一J形吊勾62枢设于底座50两相对凸耳55间,当欲旋转吊勾62角度时,如图2及图5所示,使液压油经由油道22注入套环40挡掣块43与带动轴30挡止块32的间隙A内,而由于带动轴30顶端是径向枢设于吊杆60上,因此带动轴30无法旋转,此时液压油则将推动套环40的挡掣块43,而使挡掣块43带动控制器10相对带动轴30旋转,直至挡掣块43另面贴靠在挡止块32止,且于中途亦可藉由停止液压油进入间隙A,即可达到随时停止控制10转动的目的,相对的,当液压油由油道23注入挡止块32与挡掣块43的另一间隙B时,则可将间隙A内的液压油经由油道22推回,而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具旋转角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包括有一顶座、一带动轴、一套环及一底座,一顶座,该顶座中段突出有一抵环缘,再者顶座中心形成有一用以供带动杆穿枢的轴孔,又顶座于轴孔周缘形成有两油道,一带动轴,该带动轴顶端形成有一可相对枢 设于吊杆的贯穿枢孔,另带动轴底端形成有一挡止块,该挡止块两侧边分别形成有一切平面,用以避开顶座的两油道,一套环,该套环内侧壁面形成有一相对带动轴挡止块的挡掣块,用以控制夹头的旋转角度,一底座,该底座中心形成有一穿设于套环内底缘的凸柱 ,用以限止带动轴挡止块的上、下偏移,且底座底面形成有两个供吊勾枢设的凸耳,套环是套设固定于底座凸柱上,且顶座以轴孔套穿带动轴,并令顶座的两油道位于套环挡掣块两侧边缘,而枢套是套设于顶座抵环缘及套环外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世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