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置低矮型起重臂前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54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位置起重臂前端包括设置在起重臂(10)的一端的支撑结构(12)。支撑结构(12)支撑至少第一滑轮组(16),且所述的第一滑轮组(16)包括至少一个滑轮。回转臂(18)具有可转动地与支撑结构相连的第一端。回转臂(18)的第二端支撑第二滑轮组(24),第二滑轮组(24)包括至少一个滑轮,回转臂(18)具有一第一工作位置,一第二工作位置和一紧凑位置。回转臂(18)在紧凑位置向着起重臂(10)延伸。(*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臂的前端,尤其是一多位置低矮型的起重臂前端。多级或其它形式的起重臂的前端一般是容装或安装在一轴上的一个或更多的滑轮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焊接钢结构,并且用于围绕起重臂的支点对负载改变起重吊索或负载吊索的方向。起重臂前端滑轮可以在一个位置安装到一单一轴上,但通常有上滑轮组件和下滑轮组件。上滑轮或主滑轮围绕起重臂的末端导引负载吊索或起重吊索到下滑轮或副滑轮装置(例如下起重臂前端滑轮副起重臂前端滑轮,起重臂延伸滑轮)。当提升比一个或两个吊索部分允许值大的负载时,需要副滑轮装置以接纳要求的多个吊索的部分。如果不需要提升超过两个吊索部分允许值的负载时,一个滑轮位置就足够了。当要求多个吊索部分时,吊钩用来提升负载。吊钩是一种提升装置,它包括封装在钢罩中的一个或多个滑轮,在底部带有一个钩子用于抓住负载。对于两个吊索部分,钢吊索必须通过起重臂前端的下滑轮,围绕吊钩滑轮继续向下,然后再返回起重臂前端,连接到上面的固定凸缘上。对于三个或多个吊索部分,要求合适的下起重臂前端滑轮和吊钩滑轮的数量,并且负载吊索在两者之间来回缚住直到得到吊索部分的数量。当以高起重臂角用多个吊索部分提升负载时,从吊钩返回到下起重臂前端滑轮的吊索必须通过起重臂部件的底部。这要求起重臂前端在起重臂的下面延伸来调节下起重臂前端滑轮的需要的位置。所以,起重臂前端的整个高度比提升负载时减小的高度变大。当在受限制的场所提升负载时,紧凑的起重臂前端是一重要特征。但是,希望不损失最大提升能力。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克服上述问题和缺陷的多位置起重臂前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的起重臂前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主和副滑轮组且副滑轮组是紧凑的多位置低矮型的起重臂前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和具有最大提升能力的起重臂前端。本专利技术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位置起重臂前端,它具有主和副滑轮组,且副滑轮组可设置成使主和副滑轮组能分别支撑一负载承受件。这些和其它目的由一多位置起重臂前端实现,它包括设置在起重臂一端并支撑至少第一滑轮组的支撑结构,所述的第一滑轮组包括至少一个滑轮;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回转臂,所述的第一端可转动地与支撑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二端支撑第二滑轮组,所述的第二滑轮组包括至少一个滑轮,所述的回转臂具有至少一第一工作位置和一紧凑位置,所述的回转臂在所述的紧凑位置中向着起重臂延伸。这些和其它目的进而由一多位置起重臂前端实现,它包括设置在起重臂一端并支撑至少第一滑轮组的支撑结构,所述的第一滑轮组至少包括一个滑轮;用于承受负载的第一负载承受装置;用于承受负载的第二负载承受装置;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回转臂,所述的第一端可转动地与支撑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二端支撑第二滑轮组,所述的第二滑轮组包括至少一个滑轮,所述的回转臂具有至少一第一工作位置和一第二工作位置,当回转臂(18)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第一负载装置由第一滑轮组支撑而第二负载装置由第二滑轮组支撑。通过对最佳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特点和特征,结构的相关元件的方法、操作和功能,部件的结合以及制造的经济性变得更加明显,所有这些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相同序号在各图中代表相同元件。从下面给出只为示意性,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书和附图而使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其中附图说明图1A和1B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起重臂前端处于主起重臂前端构造形式中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图2A和2B分别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起重臂前端处于副起重臂前端构造形式中并支撑两负载件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图3A和3B分别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起重臂前端处于副起重臂前端构造形式中并支撑单一负载件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图4A和4B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起重臂前端处于简洁或紧凑的起重臂前端构造形式中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图1A和1B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起重臂前端处于主起重臂前端构造形式中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如图1A和1B所示,起重臂前端12设置在多级起重臂10的端部。起重臂前端12是用于将主滑轮组16支撑在第一轴14上的支撑结构。起重臂前端12还将回转臂18支撑在第一轴14上。如图1B所示,回转臂18由两个平行板20和第二轴22构成。回转臂18将副滑轮组24支撑在第二轴22上。每个主滑轮组16和副滑轮组24至少包含一个滑轮。如图1B所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起重臂前端的实施例,其中主滑轮组16包括一个滑轮,副滑轮组24包括两个滑轮。与起重机(未示出)相连的起重负载吊索26沿主副滑轮组16、24和吊钩28穿过。负载吊索26的末端通过固定凸缘30连接到起重臂前端12上。如上所述,回转臂18在第一轴14上与起重臂前端12可转动地连接。因此,通过围绕第一轴14转动回转臂18,副滑轮组24可以设置在几个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仍如图1A所示,起重臂前端12包括形成在右下角的第一安装孔32,形成在左下角的第二安装孔34,和形成在左上角的第三安装孔36。回转臂是18也包括一形成在其上的第四安装孔37。通过如图1A所示将锁定销38放置在第四安装孔37和第二安装孔34中,而垂直于起重臂10锁定回转臂18。这个位置称作是主起重臂前端构造。主起重臂构造用来提升要求三个或更多吊索部件的任何负载。此外,这种主起重臂前端构造可以在不要求起重臂前端紧凑的任何时候使用。通过向上旋转回转臂18和设置锁定销38在第四安装孔37和第三安装孔36中,可以锁定回转臂18,使它从起重臂10延伸出来。在这个位置,称作是副起重臂前端构造,回转臂18与起重臂10形成一个钝角。图2A和2B分别表示在副起重臂前端构造形式中本专利技术起重臂前端实施例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如图2A和2B所示,在副起重臂构造中,与主起重机(未表示)相连的主起重负载吊索46围绕主滑轮组16和吊钩28穿过。主起重负载吊索46的末端用固定凸缘30连接到起重臂前端12上。并且,与副起重机(未表示)相连的副起重负载吊索40在主滑轮组16和副滑轮组24上穿过。副起重负载吊索40的末端与撞球42连接。因此,当在副起重臂前端构造中时,可以同时使用主和副起重负载吊索46和40。此外,对副起重臂前端构造有第二种选择。图3A和3B分别表示此第二选择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当主起重负载吊索46缚住在图1A和1B的主起重臂前端构造中时,通过拉出锁定销38,旋转回转臂18到副起重臂前端构造中,然后重新把锁定销放入第四和第三安装孔37和36中,则很容易地完成向副起重前端构造的转换。这将提供额外的起重臂长度,降低起重臂前端高度,可以在不解开主起重负载吊索46的情况下完成。当起重臂10的部分伸出时,回转臂18向着起重臂10旋转直到回转臂18向着起重臂10延伸。然后通过把锁定销38插入到第四安装孔37和第一安装孔32中在这一位置锁定回转臂18,称作是简单的或紧凑的起重臂前端构造。图4A和4B分别是紧凑的起重臂前端构造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如图4A所示,缩回起重臂1O的会引起带有副滑轮组24的回转臂18延伸入起重臂10中。在紧凑的起重臂前端构造中,起重负载吊索26缚住在主滑轮组16和吊钩28上且它的端部通过固定凸缘30与起重臂前端12连接。当提升负载要求一个或两个吊索部件时,并且希望在有限的区域内工作时能增加负载的提升而不增加起重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位置起重臂前端,包括:设置在起重臂(10)的末端并支撑至少一第一滑轮组(16)的支撑结构(12),所述的第一滑轮组(16)包括至少一个滑轮;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回转臂(18),所述的第一端可转动地与支撑结构(12)相连,所述的 第二端支撑一第二滑轮组(24),所述的第二滑轮组(24)包括至少一个滑轮,所述的回转臂(18)具有至少一第一工作位置和一紧凑位置,所述的回转臂(18)的第二端在所述的紧凑位置中向着起重臂(10)的一近端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里克L莱茨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格若沃责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