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626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配重装置,其包括:形成在配重体上的第一接合槽;形成在主体框架上的第二接合槽;从配重体伸出的第一接合构件,其在安装配重体时与第二接合槽接合;从主体框架伸出的第二接合构件,其在安装配重体时与第一接合槽接合;锁定部件,其在第一接合构件与第二接合槽接合并且第二接合构件与第一接合槽接合时,将配重体锁定在主体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其以可拆卸的方式将配重体安装在主体框架上。
技术介绍
配重体被安装在建筑机械(例如履带式起重机)的主体框架的后端上,以便在操作期间实现重量的平衡分布。当在拖车上运输履带式起重机时,由于诸如拖车的最大载重量等的限制,可能需要将配重体与履带式起重机相脱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执行配重体的拆卸操作。日本未审定公开专利文献No.2000-72383披露了一种在安装/拆卸操作中所使用的配重装置,其包括从配重体的侧表面处伸出以便与在主体框架上的接合槽接合的销。在销被接合在接合槽中之后,在以销作为支点的情况下,使配重体沿向前/向后方向摆动,间隔件被插入在配重体的前表面与主体框架的后端表面之间,并且调节所安装的配重体的位姿(例如,配重体与主体框架之间的间隙)。然而,上述专利文献中所披露的配重装置在安装配重体时必需通过在配重体与主体框架之间插入间隔件来调节配重体的安装位姿,从而使安装操作成为费力的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其用于将配重体安装在建筑机械的主体框架上,它包括形成在配重体上的第一接合槽;形成在主体框架上的第二接合槽;从配重体伸出的第一接合构件,其在安装配重体时与第二接合槽接合;从主体框架伸出的第二接合构件,其在安装配重体时与第一接合槽接合;锁定部件,其在第一接合构件与第二接合槽接合并且第二接合构件与第一接合槽接合时将配重体锁定在主体框架上。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中,理想的是,第一接合槽被形成在第一接合构件的上方,以便具有敞开的顶部,第二接合槽被形成在第二接合构件的下方,以便具有敞开的底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中,第一接合槽可被形成在第一接合构件的下方,以便具有敞开的底部,第二接合槽可被形成在第二接合构件的上方,以便具有敞开的顶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中,还可提供用于相对于主体框架升/降配重体的升降装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中,第一接合槽和第二接合槽都可被如此地形成,即,槽的宽度相对于其入口区域的宽度向着槽的最内侧区域逐渐变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用于将配重体安装在建筑机械的主体框架上,其包括用于相对于主体框架升/降配重体的液压缸,其中液压缸为安装了耳轴的液压缸,其侧表面上设有用于将液压缸安装在配重体上的连接装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中,优选的是,连接装置为从液压缸的缸筒伸出的销,并且配重体包括用于支撑液压缸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销的纵向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中,还提供了形成在配重体上的第一接合槽 形成在主体框架上的第二接合槽、在安装配重体时与第二接合槽接合的从配重体伸出的第一接合构件、在安装配重体时与第一接合槽接合的从主体框架处伸出的第二接合构件以及在第一接合构件与在第二接合槽接合并且第二接合构件与第一接合槽接合时将配重体锁定在主体框架上的锁定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用于将配重体安装在建筑机械的主体框架上,其包括用于相对于主体框架升/降配重体的液压缸,其中液压缸被安装在配重体上的安装位置位于配重体的重心位置的上方。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中,还提供了形成在配重体上的第一接合槽、形成在主体框架上的第二接合槽、在安装配重体时与第二接合槽接合的从配重体伸出的第一接合构件、在安装配重体时与第一接合槽接合的从主体框架伸出的第二接合构件以及在第一接合构件与第二接合槽接合并且第二接合构件与第一接合槽接合时将配重体锁定在主体框架上的锁定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配重装置中所采用的结构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从前面看到的图1中配重体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3中线IV-IV截得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1中线V-V截得的剖视图;图6A和图6B示出了液压缸的安装结构;图7示出了利用第一实施例中得到的配重装置执行的配重体安装工序(1);图8示出了利用第一实施例中得到的配重装置执行的配重体安装工序(2);图9示出了利用第二实施例中得到的配重装置执行的配重体安装工序(1);图10示出了利用第二实施例中得到的配重装置执行的配重体安装工序(2);图11示出了利用第二实施例中得到的配重装置执行的配重体安装工序(3);图12是液压缸的局部视图,其中杆销由设在活塞杆中的球形衬套支撑;以及图13示出了另一种类型的配重块。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到图8给出了对根据本专利技术配重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在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所得到的配重装置结构的图1的透视图中,配重体10还未被安装在主体框架20的后端处。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从车辆的前侧看到的配重体10的透视图。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配重体10将被安装在履带式起重机上。履带式起重机的主体框架20被可旋转地设置在行走主体1处,并且包括例如吊臂、臂、铲斗等(未示出)的工作装置被安装在主体框架20的前部。如图3所示,通过将配重块13和14堆叠在其上固定有基板11的配重块12上而构成配重体10,并通过螺栓15将单个的配重块12到14固定在一起。从上面看时,配重块12至14都大致形成为U形形状,并且一对在安装/拆卸配重体时所使用的液压缸30,即,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被设置在由U形配重块包围的空间中。每个液压缸30的缸筒都被设置在一对通过支架31直立地设在基板11上的支撑板32,即,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之间,并且由支撑板32支撑。应将支撑板32理解为用于支撑液压缸30的支撑构件。每个液压缸30的活塞杆相对于缸筒向上延伸。杆销37被安装在每个活塞杆的上端处,并且杆销37伸出到活塞杆的左部和右部。应该注意的是,这对支撑板32和32,即,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通过加强件等相互链接在一起,以便构成整体箱式构造。如图2和图3所示,在相对于每个液压缸30进一步向前的位置处,每个沿竖直方向向上开口并向下凹入的导槽33被形成在支撑板32的上端表面处。导槽33的内表面(底面)呈现圆弧形轮廓,从而与稍后详细描述的主体框架20处的导销29的形状相匹配。每个导槽33被形成为从入口区域朝向最内侧区域逐渐变小,并且沿向前/向后方向在入口区域处截得的导槽33的宽度最大。在每个导槽33下方,形成在那里插入用于安装配重体的销40(见图8)的销孔34。如沿图3中线IV-IV截得的图4的剖视图所示,导销35被设置在销孔34的下方,以便于沿跨接在每对左右支撑板32之间的水平方向延伸。引导件36被固定在支撑板32的相对于销孔34进一步向后的内侧表面上,以便彼此相对,并且在引导件36之间形成了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间隙SP。通过机加工以较高精确度地在支撑板32上形成导槽33、销孔34、导销35等。如图1所示,主体框架20包括一对每个沿向前/向后方向延伸的主板21,即,左主板和右主板;布置在左、右侧以跨接主板21的横向板22;固定在主板21的上端表面和横向板22的上端表面上的顶板23;固定在主板21的下端表面和横向板22的下端表面上的底板24。在每个左、右顶板23的后端的上表面上,一对支架25,即,左支架和右支架向后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建筑机械的配重装置,用来将配重体安装在建筑机械的主体框架上,其包括:形成在配重体上的第一接合槽;形成在主体框架上的第二接合槽;从配重体伸出的第一接合构件,其在安装配重体时与第二接合槽接合;从主体框架伸 出的第二接合构件,其在安装所述配重体时与第一接合槽接合;以及锁定部件,其在第一接合构件与第二接合槽接合并且第二接合构件与第一接合槽接合时将配重体锁定到主体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一德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住友重机械建机起重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