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司信夫专利>正文

底部开放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25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底部开放式集装箱,由侧板(14)与一对底板(11)构成,具有:安装在该侧板(14)的底部附近的底板(11)的铰链(12);设置在底板(11)的前端附近的卡止销(13);由固定在前述侧板(14)上的固定销(46c)在中央附近轴支承、通过啮合部(433)而互相联动、并可以以下端的钩部(431)来卡止前述卡止销(13)的一对开闭臂(43);    备有开闭控制机构(4),所述开闭控制机构(4)具有:    吊起板(31),绕固定在前述侧板(14)上部的固定销(46a)转动自如地得到轴支承,并在外端具有用于连接吊起该底部开放式集装箱的缆索(W)的吊孔(311);    纵连杆(32),一端连结在该吊起板(31)上,另一端连结在摆动连杆(33)上,所述摆动连杆(33)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固定在前述侧板(14)下部的固定销(46b)上;    横连杆(35),一端连结在该摆动连杆(33)上;    作用连杆(45),插入到固定在前述侧板(14)下部的中空板(44)内,一端连结在前述横连杆(35)上,并由复位弹簧(49c)向一个方向施力;    操作凸轮(41),在前述卡止销(13)的外侧的开闭臂(43)的背面侧具有旋转中心,底板(11)关闭时,以起立姿势来约束前述开闭臂(43)的背面,将前述开闭臂(43)保持为关闭的状态,以倒下姿势来开放前述开闭臂(43);    在前述作用连杆(45)的前端部(452)或者安装在该前端部(452)上的延长部(453)载置于前述中空板(44)的阶梯部(442)或者前述起立姿势的操作凸轮(41)的上端部(413)上的状态下,约束前述开闭臂(43)的一个上端部,从而将前述开闭臂(43)保持为关闭的状态;    在前述作用连杆(45)的前端部(452)或者安装在该前端部(452)上的延长部(453)从前述中空板(44)的阶梯部(442)或者前述起立姿势的操作凸轮(41)的上端部(413)落下了的状态下,开放前述开闭臂(43)的一个上端部;    该作用连杆(45)与前述吊起板(31)的运动联动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前述载置的状态转变为落下状态,通过吊起力将前述开闭臂(43)向开放方向按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收纳并搬运土砂、废料等散装物的集装箱,更详细地说,涉及可以通过预先进行简单的准备操作而只以起重机的提升、放下动作来任意地开闭底板从而排出内容物的底部开放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在设置于码头上的卸载机等门形起重机中,使用从船舱抓取煤炭或者土砂等散装物并将其卸上岸的抓斗。该抓斗的升降与开闭以在起重机的操作室中遥控操作的方式进行,不过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的抓斗仅限于通过缆索而安装在起重机上的抓斗,且不能将抓斗自身向其它的场所传送。又,如果是钢材或者废料等,则可以通过磁力起重机吊起、吊下等,不过在堆积的情况下,存在只能吸引距离表面近的钢材或者废料的弊端。因而,最有效率且一般的装卸机构是使用集装箱(袋)的装卸机构,不过在集装箱的情况下,装载、排出耗费时间,并不是有效率的。又,在开闭底板而排出内容物这一类型的集装箱的情况下,也存在起重机的驾驶员看不到进行底板的开闭操作的作业者,从而作业者会因为下落的排出物而受伤这一安全上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几种如下所述的集装箱事先进行准备操作,使得如果放下、着地后再次提升集装箱,底板就自动地开放,从而在排出内容物之际作业者不在附近亦可。这样的集装箱的一例如图14所示。1是钢板制的集装箱,11是开闭式地构成的集装箱的底板,12是底板11的开闭用的铰链,13是设置在底板11的开闭的前端附近、通过下面将要说明的开闭控制机构而限制底板11开放的卡止销,14是该集装箱1的侧板,3是在用起重机将该集装箱1吊起的情况下使用的、安装在底板11附近的吊起部,18是在以叉式升降机等装卸该集装箱1的情况下使用的叉用孔。在该图中,集装箱1的顶部是开口的,不过也存在以板等覆盖的情况。图15是表示使用吊起框架2来吊起该集装箱1、开放了底板11的状态的立体图,21是在吊起框架2与该集装箱1的吊起部3之间使用的辅助缆索,431是将卡止销13卡止在集装箱1的主体侧的钩部。该种集装箱如下地构成通常时该钩部431被锁定,底板11并不开放,不过在排出内容物之际,通过在事先进行解除锁定这一准备操作之后吊起、着地,钩部431脱开,从而底板11开放。尽管在图14、图15中并未图示出,但用于完成上述操作的开闭控制机构设置在钩部431附近、即底板11附近。作为开闭控制机构的一现有例,通过附图来说明专利第332114号公报中记载的底部开放式集装箱的一实施例。该集装箱是底部开放式的,是吊住前述图15所示的底部的周围4点这一类型的集装箱。图16是表示该现有例的底部开放式集装箱的开闭控制机构4的主视图。对与以上的说明通用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除此之外,31是从集装箱1的底部4角突出的吊起板,32是设置在吊起板31的外端上的吊孔,34是连结吊起板31与约束底板11的开闭臂43的上端的中间连杆,42是纵向地安装在侧板14的底部的旋转杆,432是设置在开闭臂43的侧面上下2处、在开闭臂43的开位置和闭位置上卡止升降块422的按压部,423是弹簧承接套筒,49b是协助升降块422的自重下压升降块422的下压弹簧。该开闭控制机构4为如下的部件通过旋转操作杆421而旋转与其一体的旋转杆42,利用可升降地插通于该旋转杆42上并与旋转杆42卡合而与其联动地升降的升降块422的上下位置,来控制卡止底板11的前端的开闭臂43的开闭,并且通过经由中间连杆34而与开闭臂43连接的吊起板31来进行开闭臂43的开闭动作。接着,说明该集装箱1的使用方法。因为该开闭控制机构4左右对称地构成,所以以下只图示说明单侧。另外,为了使开闭控制安全、可靠,优选为在图15的对面侧也设置相同的开闭控制机构4,所以相对于一个集装箱1设置有4组相当于图17的机构。进而,图17是表示与图16相同的、底板11关闭的基本状态的图,相当于图16的左半部分。操作杆421相对于旋转杆42朝向左侧。在该状态下,升降块422通过以下将要说明的、旋转杆42的槽部与升降块422的卡合而位于上升位置。开闭臂43由开放弹簧49a向开放方向施力,不过因为设置在开闭臂43的侧面上下2处的按压部中的上方的按压部432a按压升降块422,所以不能开放。因而,该状态下即使将该集装箱1吊起、着地,底板11也不会开放。接着,在着地状态下如图17中箭头所示那样将操作杆421拉到近前使其向右侧旋转。旋转杆42旋转,升降块422成为可以下降的状态,不过因为一直处于开闭臂43在开放弹簧49a的作用下按压升降块422的状态,所以仍然不能下降。接着,将缆索装到吊孔32中吊起该集装箱1。因为吊起板31通过固定销47a而旋转,通过连杆销48a而将中间连杆34、以及开闭臂43的上端拉近,所以升降块422从开闭臂43释放而下落,位于载置在按压部中的下方的按压部432b的阶梯部分上的中间位置。该状态如图18所示。如果集装箱1到达卸荷的目的地并暂且着地,则上拉吊起板31的力变弱,从而开闭臂43通过开放弹簧49a的作用而开放,升降块422下落到下端,并被按压部432b按压,从而开闭臂43保持开放状态。该状态如图19所示。如果以这样的状态吊起集装箱1,则底板11通过内容物的重量以及底板11的自重而开放,从而内容物排出。即,该集装箱1,如果处于使操作杆421向左这一基本状态,则底板11不开放,只是在使操作杆421向右、并将集装箱1着地、吊起的情况下,底板11才开放。如果将操作杆421向左返回,暂且将集装箱1着地,关闭底板后再吊起,则又复位为最初的状态。另外,在即使旋转杆42旋转,升降块422也不会因自重而可靠地下落的情况下,优选为适当地插入对升降块422向下施力的下压弹簧49b。弹簧承接套筒423接受该下压力并将其传递到升降决422上。旋转杆42的形成有槽部424的部分的剖面如图20所示,又,形成在旋转杆42的侧面上的槽部424的A位置以及B位置处的立体图如图21(A)、21(B)所示。未图示出的固定销从升降块422朝向内侧的旋转杆42突出从而卡合在槽部424中。槽部424,如果展开则为将斜边作为下侧的直角三角形形状,在左侧,即在图20中的A位置,具有上下方向的槽,在相反侧即图20中的B位置,是顶点,没有上下方向的自由。底板关闭的基本状态,即将操作杆421向左的状态相当于B位置,进行释放操作后的向右的状态相当于A位置。如果在A位置升降块422沿着槽部424的上下方向的槽下落后,再使操作杆421向左返回,则升降块422沿着槽部424的斜边上升,复位到B位置。前述底部开放式集装箱,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底板通过事先进行准备操作而在将集装箱传送、在卸荷场所放下,并着地、再次提升之后自动地开放;在排出内容物之际作业者不在附近亦可,从而解决了安全上的问题,但是另外还存在如下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良。即,a)部件数目较多,结构复杂,存在如果摩擦力等机械阻力较大则不能开放的弊端,从而工作不可靠。b)不能从外观上确认是否进行了用于开放的准备操作。c)在集装箱的对面侧也设置有相同的开闭控制机构4的情况下,为了进行用于开放的准备操作必须靠近集装箱的两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部开放式集装箱,其以简单的构成使开闭臂43的开闭动作更可靠,并且可以只在集装箱的单侧进行用于开放的准备操作,准备操作的状态可以通过目视确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律雄
申请(专利权)人:庄司信夫堀新一中岛律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