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5702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行汽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两个第一提升装置、两个第二提升装置以及两个自旋装置,两个第一提升装置沿车体的前进方向间隔布置,两个第二提升装置沿与车体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布置,两个自旋装置与两个第一提升装置一一对应设置,且位于对应设置的第一提升装置的中部或下方,两个第一提升装置分别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驱动电机驱动,两个第一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第一提升装置对应设置;两个第二提升装置分别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两个第二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第二提升装置对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飞行汽车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能够很好的解决控制系统响应延时较长的问题,实现迅速精准的反馈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
,特别地,涉及一种飞行汽车
技术介绍
飞行汽车是一种兼具飞行与行驶功能的两栖多用车辆,并可具有一定的载重(人或物品),目前国内市场没有相关的产品,对于飞行汽车概念仍处于构想阶段。目前存在的技术方案构想有双涵道飞行器和四涵道燃气轮机动力飞行汽车,该技术方案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双涵道飞行器虽然当两个螺旋桨产生的扭矩相同时飞行器不会旋转,当飞行器的重心位于前后螺旋桨的中心连线上时飞行器不会产生滚转。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两个螺旋桨产生的扭矩很难匹配使之完全相同,飞行器的中心很难与前后螺旋桨的中心连线重合,飞行过程中飞行器在原地旋转;并且当飞行器的重心不在两个螺旋桨的之间的连线上时,会造成飞行器侧翻,因而,上述技术构想难以付诸实践。四涵道燃气轮机动力飞行汽车以燃气轮机为动力,在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中难以避免响应延时长的问题,并且在平地行驶以及下坡路等小功率状态下存在发动机容易熄火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汽车,以解决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原地旋转、侧翻,及四涵道燃气轮机动力飞行汽车响应延时长、发动机容易熄火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飞行汽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两个第一提升装置、两个第二提升装置以及两个自旋装置,两个第一提升装置沿车体的前进方向间隔布置,两个第二提升装置沿与车体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布置,两个自旋装置与两个第一提升装置一一对应设置,且位于对应设置的第一提升装置的中部或下方,两个第一提升装置分别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驱动电机驱动,两个第一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第一提升装置对应设置;两个第二提升装置分别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两个第二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第二提升装置对应设置。进一步地,飞行汽车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设置于车体上且位于两个第一提升装置之间,控制装置控制两个第一驱动电机、两个第二驱动电机以及自旋装置。进一步地,各第一提升装置包括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的多片第一旋转叶片;第一驱动电机包括第一机体和与第一机体相连的第一驱动轴;多片第一旋转叶片沿第一驱动轴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进一步地,各第一提升装置还包括呈空心筒状的第一导风筒,多片第一旋转叶片设置于第一导风筒内。进一步地,各第二提升装置包括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的多片第二旋转叶片;第二驱动电机包括第二机体和与第二机体相连的第二驱动轴;多片第二旋转叶片沿第二驱动轴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进一步地,各自旋装置包括导流板和第三驱动电机;导流板可枢转地设置在车体上,且位于对应设置的多片第一旋转叶片的下方,导流板的枢转轴线沿车体的水平方向延伸;控制装置控制第三驱动电机驱动导流板枢转。进一步地,车体包括车架、前轮构件和后轮构件;两个第一提升装置、两个第二提升装置、两个自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均设置于车架上;前轮构件和后轮构件均设置于车架的底部,且沿车体的前进方向依次间隔布置。进一步地,前轮构件包括两个前轮支架、两个前轮和两个第四驱动电机;两个前轮支架沿与车体前进的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布置;两个前轮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前轮支架上;两个第四驱动电机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前轮支架上,且控制装置分别控制两个第四驱动电机以分别驱动两个前轮。进一步地,后轮构件包括两个后轮支架和两个后轮;两个后轮支架沿与车体前进的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布置;两个后轮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后轮支架上。进一步地,前轮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减震装置,两个第一减震装置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前轮支架上,以减缓前轮与地面的冲击力;后轮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减震装置,两个第二减震装置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后轮支架上,以减缓后轮与地面的冲击力。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应用本实施例的飞行汽车,由于车体上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一提升装置,能够通过控制第一提升装置对车体的提升力来对车体产生在竖直面上的转矩,该转矩可以抵消飞行汽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在竖直面上的转矩,避免了俯仰翻滚现象。由于车体上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二提升装置,能够通过控制第二提升装置对车体的提升力来对车体产生在竖直面上的转矩,该转矩可以抵消飞行汽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在竖直面上的转矩,避免了横向翻滚现象。由于车体上设置有两个自旋装置,能够通过控制两个自旋装置以抵消外界环境对飞行汽车施加在水平面上的转矩,避免了飞行汽车的自旋现象。由上述分析可知,本专利技术的飞行汽车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能够很好的解决飞行汽车空中飞行时的平衡性和姿态调节的问题,能够在环境中存在干扰力矩时仍具有较好的自平衡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飞行汽车中,两个第一提升装置分别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且两个第二提升装置分别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二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从而解决飞行汽车空中姿态难以控制、地面行驶与空中飞行动力难以协调的问题;且采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源,能够很好的解决控制系统响应延时较长的问题,实现迅速精准的反馈控制,且在平地行驶以及下坡路等小功率状态下发动机不容易熄火。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飞行汽车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飞行汽车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0、车体;11、车架;12、前轮构件;121、前轮支架;122、前轮;123、第四驱动电机;124、第一减震装置;13、后轮构件;131、后轮支架;132、后轮;133、第二减震装置;20、第一提升装置;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旋转叶片;23、第一导风筒;30、第二提升装置;31、第二驱动电机;32、第二旋转叶片;33、第二导风筒;40、自旋装置;41、导流板;42、第三驱动电机;43、枢轴;50、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汽车,包括车体10,车体10上设有两个第一提升装置20、两个第二提升装置30以及两个自旋装置40,两个第一提升装置20沿车体10的前进方向间隔布置,两个第二提升装置30沿与车体10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布置,两个自旋装置40与两个第一提升装置20 —一对应设置,且位于对应设置的第一提升装置20的中部或下方,两个第一提升装置20分别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驱动电机21驱动,两个第一驱动电机21分别与两个第一提升装置20对应设置;两个第二提升装置30分别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二驱动电机31驱动,两个第二驱动电机31分别与两个第二提升装置30对应设置。应用本实施例的飞行汽车,由于车体10上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一提升装置20,能够通过控制第一提升装置20对车体10的提升力来对车体10产生在竖直面上的转矩,该转矩可以抵消飞行汽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在竖直面上的转矩,避免了俯仰翻滚现象。由于车体10上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二提升装置30,能够通过控制第二提升装置30对车体10的提升力来对车体10产生在竖直面上的转矩,该转矩可以抵消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行汽车,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上设有两个第一提升装置(20)、两个第二提升装置(30)以及两个自旋装置(40),所述两个第一提升装置(20)沿所述车体(10)的前进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两个第二提升装置(30)沿与所述车体(10)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两个自旋装置(40)与所述两个第一提升装置(20)一一对应设置,且位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提升装置(20)的中部或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提升装置(20)分别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驱动电机(21)驱动,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1)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提升装置(20)对应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提升装置(30)分别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二驱动电机(31)驱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1)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提升装置(30)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安琪农斌姜玫竹赵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