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519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升降电梯用轿厢的升降井;设置在所述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将所述升降井与所述机械室隔开的机械室底部;设置在所述机械室侧壁的一个面上的出入口,与所述出入口留有规定间隔而配置在所述 机械室底部的机械台;设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下方、且对所述机械台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装置。更具体地说,作为具有设置在用于升降电梯用轿厢的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的电梯装置,是较佳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附图说明图10是包含用于说明传统电梯装置500的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电梯装置500的F-F’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0及图11所示,电梯装置500具有升降井2,悬吊有轿厢4及配重6。另外,在升降井2的上部设有机械室8。升降井2及机械室8的四周由侧壁10围住。另外,机械室8由机械室底部12从升降井2隔开。在机械室8的机械室底部12上部设有机械台15,在机械台14的上部设有用于将轿厢4悬吊在升降井2内进行升降的卷扬机16。另外,在机械室8设有用于对卷扬机16的旋转进行控制的控制盘20和调速机22。而且,在机械室8的侧壁10的一个面上设有出入口24,并具有机械室门26。通过打开该机械室门26可出入机械室8。机械台14包含台部80和支承台82,台部80配置在升降井2的底面上,且在相对于出入口24的设置的侧壁10平行的方向上平行地设置2根,支承台82配置在该台部80的两端且在下方相对于台部80为垂直。但是,以往机械室8的图10方向的截面积如图10及图11所示,比升降井2的截面积大。但是,为了节省空间等,最好将机械室8的截面积做成与升降井2的截面积相同,即,升降井2的四周的侧壁直接成为机械室8的侧壁。但是,在将上述结构的机械室8的宽度做成与升降井2相同的场合,就要在出入口24附近配置机械台14。该场合,需要采取在比机械台14上面更高的位置设置出入口24的门槛面,以使出入口24不被机械台遮挡等的措施。另外,在机械台14的高度较高的场合,为了容易出入机械室8,需要根据门槛面的高度,而将侧壁10外侧的外部底面设置在高于机械室底部12表面的位置,或需要使用踏脚台。但是,该场合,需要设置与机械室底部12分开的外部底部或设置踏脚台,故电梯装置的设置费用和设置时间增加。另外,即使在狭窄到与升降井2相同宽度的机械室8内,还是需要在空余的空间内配置控制盘20、调速机22等电梯装置所需的设备。但是,因为机械室8内的空间进一步变窄,在这些设备需要修理和维护检修等的场合,作业人员不得不跨过机械台14等突出物移动至进行检修的设备。因此,修理和检修需要很多时间,而且,其间,在需要停止、减速电梯等的场合,还会导致电梯服务下降。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与电梯装置的小型化对应的机械室,也可容易出入机械室和在机械室内移动的改进后的电梯装置。即,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包括用于升降电梯用轿厢的升降井;设置在所述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将所述升降井与所述机械室隔开的机械室底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械室侧壁的一个面上的出入口。另外,该电梯装置,具有与所述出入口留有规定间隔、而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机械台;设置在所述机械台下方且对所述机械台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梁。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包括用于利用绳索而悬吊电梯用轿厢进行升降的升降井;设置在所述升降井上部的机械室;将所述升降井与所述机械室隔开的机械室底部;设置在所述机械室侧壁的一个面上的出入口;以及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机械台。另外,该电梯装置具有与所述出入口留有规定间隔、而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且对所述绳索的至少一端进行固定的绳索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机械室底部的下方且对所述绳索固定部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梁。由此,能确保出入口与机械台之间的底面平坦的部分。因此,进行维护检修和修理的作业人员等能容易地出入机械室,即使在作业时,只要在平面的底面上移动即可,可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电梯服务。或者,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的机械室,底面在配置机械台或绳索固定部的位置包含开口,机械台或绳索固定部配置在开口部分上。由此,能进一步抑制机械室的出入口附近的突出物,扩大平坦的部分,使维护检修等的作业人员容易地在机械室内移动。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包含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包含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3的电梯装置的B-B’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包含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装置的C-C’方向的剖视图。图7是包含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图7的电梯装置的D-D’方向的剖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绳索固定部的、图7的E-E’方向的剖视图。图10是包含用于说明传统的电梯装置的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电梯装置的F-F’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各图中同一或相当的部分标上同一符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首先,利用图1及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包含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100的局部透视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100的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电梯装置100具有升降井2、轿厢4、配重6及机械室8。在升降井2内悬吊有轿厢4及配重6。另外,在升降井2的上部设有机械室8。升降井2及机械室8的四周由侧壁10围住。侧壁10的各面从升降井2至上方的机械室8为止连贯。即,图1方向的截面积,在机械室8与升降井2是相同的。机械室8是由机械室底部12从升降井2隔开的空间。另外,在机械室8内设有机械台14、卷扬机16、控制盘20和调速机22等。另外,在机械室8的侧壁10的一个面上设有出入口24,在出入口24设有机械室门26。出入口24开口成,将机械室的内侧与外侧隔开的门槛面的高度与机械室底部12的表面高度相同。通过打开机械室门26可从出入口24出入机械室8内部。在本说明书中,设置有出入口24的侧面称为正面(图1、图2中的左侧),与其相对的面称为背面(图1、图2中的右侧)。另外,与正面及背面平行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与其垂直的方向称为进深方向。轿厢4的出入用的门在宽度方向开闭。机械室底部12具有底面30、建筑梁32、34及外部底面36。底面30与轿厢4的升降方向大致垂直地设置在升降井2的上部。另外,在底面30上设有2处从机械室8向升降井2贯通的绳索通孔38。建筑梁32沿着围住升降井2及机械室8四周的侧壁10中的正面侧及背面侧的侧壁10平行配置。另外,建筑梁34相对于建筑梁32平行配置在机械室8的中央部附近。底面30配置在该3根建筑梁32、34上,由建筑梁32、34朝升降井2的上方支承。另外,在正面侧的侧壁10的外侧设有外部底面36。外部底面36及底面30的表面与出入口24的底部具有相同的高度。在底面30的上面设有机械台14。机械台14具有2根支承台40和2根H型钢42。支承台40在底面30上面朝宽度方向配置有2根。支承台40中的1根通过底面30设置在沿背面侧的侧壁10配置的建筑梁32的上方。另外,支承台40的另一根通过底面30设置在建筑梁34的上方。H型钢42是,2根平行且相对于支承台40垂直地配置。另外,各H型钢42的一端支承在建筑梁32上方的支承台40上,另一端支承在建筑梁34上方的支承台40上。即,机械台14横跨2根支承台40地将2根H型钢42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进下宫浩志林美克吉川正巳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