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497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在发生了地震等异常的情况下在电梯的轿箱室停止在电梯厅且轿箱室门打开的状态下、能够简单地将轿箱室相对于升降路径机械地保持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该轿箱室保持系统(20)具备在出入口设有轿箱室门(2)的电梯的轿箱室(1)和驱动轿箱室的驱动机构(23)。在轿箱室的上面设置具有开口孔(4a)的轿箱室支撑板(4),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设置相对轿箱室支撑板的开口孔自由贯通的轿箱室保持棒(6)。在轿箱室门上设置有具有开口孔(3a)的检测板(3),在升降路径内壁上设置相对检测板的开口孔贯通自如的检测棒(5)。设有对轿箱室保持棒施力的弹簧(13)设有与轿箱室保持棒卡合的挡块(8),在挡块与检测棒之间连结传递棒(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电梯的轿箱室相对于升降路径保持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 系统,特别涉及在发生了地震等异常的情况下、在电梯的轿箱室停止在电 梯厅且轿箱室门打开的状态下、能够将轿箱室相对于升降路径简单地机械 地保持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如图9所示,已知有具有驱动机构30的吊挂式电梯,该驱动机 构30包括电梯的轿箱室31及平衡配重32、将电梯的轿箱室31与平衡配重 32连结的绳索33、与绳索33卡合并且由巻扬机34驱动的滑轮35。在这样 的吊挂式电梯中,在电梯的轿箱室31停止在电梯厅的情况下,通过连结在 轿箱室31上的绳索33与停止的滑轮35之间的摩擦力使绳索33相对于滑 轮35停止。通常,在此期间,轿箱室31没有相对于升降路径被机械地保 持。另一方面,公开了将轿箱室相对于升降路径机械地保持的轿箱室的固 定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在该具有轿箱室的固定装置的吊挂式电梯 中,在轿箱室停止在电梯厅的情况下,通过设在轿箱室上面的驱动部驱动 连结在驱动部上的驱动杆,使驱动杆的前端游嵌在设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的 导引板中。这样,轿箱室相对于升降路径被机械地保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59662号公报但是,在通常的吊挂式电梯中,例如在轿箱室内的电梯的利用者的数 量急剧地变动的情况下,或者在发生了较大的地震的情况下,可以想到不 能取得轿箱室与平衡配重的平衡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可以想到失去在绳 索与滑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消失从而轿箱室相对于电梯厅沿上下方向异常 地移动的情况。此外,在上述的具有轿箱室的固定装置的吊挂式电梯中,可以想到因 不测的事态而在驱动部中发生不良状况从而不能驱动驱动杆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难以将轿箱室相对于电梯厅机械地保持。因此,难以使轿箱室内 的电梯的利用者下到电梯厅,难以确保电梯的使用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发生了地震等 异常的情况下在电梯的轿箱室停止在电梯厅且轿箱室门打开的状态下、能 够简单地将轿箱室相对于升降路径机械地保持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梯的轿 箱室,在升降路径内升降,相对多层的电梯厅的每层停止自如,并且在出 入口设有轿箱室门;轿箱室支撑板,设置在轿箱室上面,具有开口孔;轿 箱室保持棒,对每个电梯厅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相对轿箱室支撑板的 开口孔贯通自如;检测机构,在电梯的轿箱室停止在电梯厅且轿箱室门打 开的状态下,检测轿箱室沿上下方向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以及传递机构, 在检测机构检测到轿箱室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下,驱动轿箱室保持棒,使轿 箱室保持棒贯通到轿箱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轿箱室保持 棒的传递机构包括将轿箱室保持棒向轿箱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侧施力的弹簧 和与轿箱室保持棒卡合的挡块。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机构具有设 置在轿箱室门上且具有开口孔的检测板以及对每个电梯厅设置在升降路径 内壁上且相对检测板的开口孔贯通自如的检测棒;传递机构具有传递棒, 该传递棒的一端连结在检测棒上,另一端连结在与轿箱室保持棒卡合的挡 块上。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机构具有设 置在轿箱室内的停止按钮;传递机构具有基于来自停止按钮的信号使挡块 动作的传递杆。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梯的轿 箱室,在升降路径内升降,相对多层的电梯厅的每层停止自如,并且在出 入口设有轿箱室门;驱动机构,驱动轿箱室;轿箱室支撑板,设置在轿箱 室上面,具有开口孔;轿箱室保持棒,对每个电梯厅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相对轿箱室支撑板的开口孔贯通自如;传递机构,驱动轿箱室保持棒, 使轿箱室保持棒贯通到轿箱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以及控制机构,在发生 了地震的情况下,接受地震信号,通过驱动机构使轿箱室停止在最近的电 梯厅,并且通过轿箱室门的驱动机构将轿箱室门打开,通过传递机构驱动 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的轿箱室保持棒,使轿箱室保持棒贯通到设置在轿 箱室上面的轿箱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 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电梯的轿箱室停止在某层的电梯厅且轿箱室门打开的 状态下,在发生地震等异常且轿箱室沿上下方向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下,通 过检测机构检测轿箱室沿上下方向异常地移动的情况。如果检测机构检测 到轿箱室的异常的移动,则通过传递机构驱动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的轿 箱室保持棒,将轿箱室保持棒贯通并插入到设置在轿箱室上面的轿箱室支 撑板的开口孔中。由此,能够将轿箱室简单且可靠地相对于升降路径机械 地保持,而不从该层的电梯厅较大地离开。因此,在不测的事态下,轿箱 室内的电梯的利用者也能够可靠地下到电梯厅,能够确保电梯的利用者的 安全。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电梯通常运转的期间中发生了地震的情况下,电梯的 轿箱保持系统的控制机构接受地震信号,通过驱动机构使轿箱室停止在最 近的电梯厅,通过轿箱室门的驱动机构将轿箱室门打开。同时,控制机构 通过传递机构驱动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的轿箱室保持棒,将轿箱室保持 棒贯通并插入到设置在轿箱室上面的轿箱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由此,能 够将轿箱室简单且可靠地相对于升降路径机械地保持,而不从该层的电梯 厅较大地离开。因此,在不测的事态下,轿箱室内的电梯的利用者也能够 可靠地下到电梯厅,能够确保电梯的利用者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 轿箱室侧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 升降路径内壁侧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 轿箱室内侧的停止按钮的立体图。图4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表示轿箱 室门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表示轿箱 室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表示在轿 箱室门打开的状态下、轿箱室门打开且轿箱室向下方异常地移动的状态的 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 升降路径内壁侧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表示控制 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吊挂式电梯的驱动机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图1至图6是 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的图。其中,图1是 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轿箱室侧的 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 持系统中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侧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 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轿箱室内侧的停止按钮 的立体图。此外,图4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 统中表示轿箱室门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 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表示轿箱室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在 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中表示在轿箱室门打开的 状态下、轿箱室门打开且轿箱室向下方异常地移动的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轿箱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梯的轿箱室,在升降路径内升降,相对多层的电梯厅的每层停止自如,并且在出入口设有轿箱室门; 轿箱室支撑板,设置在轿箱室上面,具有开口孔; 轿箱室保持棒,对每个电梯厅设置在升降路 径内壁上,相对轿箱室支撑板的开口孔贯通自如; 检测机构,在电梯的轿箱室停止在电梯厅且轿箱室门打开的状态下,检测轿箱室沿上下方向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以及 传递机构,在检测机构检测到轿箱室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下,驱动轿箱室保持棒,使轿箱室 保持棒贯通到轿箱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本纯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