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4878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夹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包括被夹持管、夹头及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为同一水平面内设置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形板,所述长条形板及其上的所述前调整块和后调整块互相靠近的端部共同形成限位槽,所述被夹持管两端均压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被夹持管的两端管口内壁均设置有内倒角,所述夹头的一端设置有外倒角,所述夹头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被夹持管的中心轴线,夹头外倒角压入管口过程中所述管口内壁的内倒角与所述夹头的外倒角作用使所述被夹持管逐渐升高至其中心轴线与所述夹头的中心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在夹紧过程中能够自动调整对中,不需要人工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夹具生产
,具体涉及以管为被夹持物的一种自动对中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机械夹具自动化程度不高,结构复杂,而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线需要自动化程度高的、结构简单的夹具。印刷、塑料薄膜加工等其他行业,被夹持物以管状为主,实际生产中多为人工进行上料、调整对中,最后使用夹紧装置从管两端夹持,因有人工调整步骤不利于全自动化生产线的需要。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当使用机械起吊管状物放置到指定区域后,不需要人工调整对中,夹紧装置在夹持过程中自动调整对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对中夹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从两端夹持管状物时需要人工调整对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包括被夹持管、夹头及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为同一水平面内设置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形板,所述每个长条形板上表面均连接有沿着其长度方向伸展且间隔开的条形前调整块和条形后调整块,所述长条形板及其上的所述前调整块和后调整块互相靠近的端部共同形成限位槽,所述被夹持管水平放置在所述支架板上,所述被夹持管两端均压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被夹持管的两端管口内壁均设置有内倒角,所述夹头为圆柱状且其一端与夹紧装置相连,所述夹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外倒角,所述夹头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被夹持管的中心轴线,所述夹头设置有两个,所述夹紧装置能够使两个所述夹头设置有外倒角的部位分别压入所述被夹持管两端的管口内,压入过程中所述管口内壁的内倒角与所述夹头的外倒角的接触逐渐紧密并使所述被夹持管逐渐升高至其中心轴线与所述夹头的中心轴线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限位槽处的前调整块或后调整块能够在所述长条形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前后移动并固定。进一步,所述限位槽处的前调整块或后调整块上设置有腰形沉头螺丝孔及与其匹配的沉头螺丝,松开所述沉头螺丝,其对应的前调整块或后调整块能够在所述长条形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旋紧所述沉头螺丝能够将其对应的所述前调整块或后调整块固定在所述长条形板上。进一步,所述前调整块和后调整块互相靠近的端部均设置为斜坡形,所述限位槽的上部开口尺寸大于限位槽底部尺寸。进一步,所述夹头设置有外倒角的部位及所述被夹持管的管口设置有内倒角的部位均由硬质耐磨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两块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板上相对的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由前调整块和后调整块互相靠近的端部及底部的长条形板构成,生产中可将被夹持管用机械起吊后平放在两个长条形板上,被夹持管的两端均压入所述限位槽内,即该限位槽可以初步限定被夹持管的位置以便后续的自动对中;所述夹头的一端与夹紧装置相连,所述夹头的另一端设置外倒角,所述被夹持管的管口内壁设置有内倒角,所述夹头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被夹持管的中心轴线,所述夹头的外倒角部位在夹紧装置带动下压入所述被夹持管的管口内,其与管口内壁的内倒角作用,在外倒角部位压入过程中使被夹持管缓慢升高,被夹持管的中心轴线慢慢抬高至与夹头的中心轴线重合,实现自动对中;前调整块及后调整块可相对长条形板移动,可以调节限位槽的尺寸大小,可适用于不同管径的被夹持管的自动对中和夹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对中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夹紧装置的夹头及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被夹持管;2.夹头;3.前调整块;4.后调整块;5.支架板;6.锂电池隔膜;7.腰形沉头螺丝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对中夹紧装置,本实施例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用于锂电池隔膜卷芯管的夹持,该夹紧装置包括被夹持管1、夹头2及支架板5,所述支架板5为同一水平面内设置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形板,所述每个长条形板上表面均连接有沿着其长度方向伸展且间隔开的条形前调整块3和条形后调整块4,所述长条形板及其上的所述前调整块3和后调整块4互相靠近的端部共同形成限位槽,所述被夹持管1水平放置在所述支架板5上,所述被夹持管1两端均压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被夹持管1的两端管口内壁均设置有内倒角,所述夹头2为圆柱状且其一端与夹紧装置相连,所述夹头2的另一端设置有外倒角,所述夹头2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被夹持管1的中心轴线,所述夹头2设置有两个,所述夹紧装置能够使两个所述夹头2设置有外倒角的部位分别压入所述被夹持管1两端的管口内,压入过程中所述管口内壁的内倒角与所述夹头2的外倒角的接触逐渐紧密并使所述被夹持管1逐渐升高至其中心轴线与所述夹头2的中心轴线重合,重合后即完成自动对中,此时被夹持管与支架板不接触,被夹持管可绕其中心轴线转动,被夹持管上的物料膜,也即本实施例中锂电池隔膜6可在被夹持管转动时实现给料或收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限位槽处的前调整块3或后调整块4能够沿着所述长条形板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以调整所述限位槽的开口尺寸。进一步,所述限位槽处的前调整块3或后调整块4上设置有腰形沉头螺丝孔7及与其匹配的沉头螺丝,通过所述腰形沉头螺丝孔7及沉头螺丝能够调整对应的所述前调整块3或后调整块4沿着所述长条形板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松开所述沉头螺丝,其对应的前调整块3或后调整块4能够在所述长条形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旋紧所述沉头螺丝能够将其对应的所述前调整块3或后调整块4固定在所述长条形板上。进一步,所述前调整块3和后调整块4互相靠近的端部均设置为斜坡形,所述限位槽的上部开口尺寸大于限位槽底部尺寸。进一步,所述夹头2设置有外倒角的部位及所述被夹持管1的管口设置有内倒角的部位均由硬质耐磨材料制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夹持管(1)、夹头(2)及支架板(5),所述支架板(5)为同一水平面内设置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形板,所述每个长条形板上表面均连接有沿着其长度方向伸展且间隔开的条形前调整块(3)和条形后调整块(4),所述长条形板及其上的所述前调整块(3)和后调整块(4)互相靠近的端部共同形成限位槽,所述被夹持管(1)水平放置在所述支架板(5)上,所述被夹持管(1)两端均压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被夹持管(1)的两端管口内壁均设置有内倒角,所述夹头(2)为圆柱状且其一端与夹紧装置相连,所述夹头(2)的另一端设置有外倒角,所述夹头(2)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被夹持管(1)的中心轴线,所述夹头(2)设置有两个,所述夹紧装置能够使两个所述夹头(2)设置有外倒角的部位分别压入所述被夹持管(1)的两端管口内,压入过程中所述管口内壁的内倒角与所述夹头(2)的外倒角的接触逐渐紧密并使所述被夹持管(1)逐渐升高至其中心轴线与所述夹头(2)的中心轴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处的前调整块(3)或后调整块(4)能够在所述长条形板上沿其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夹持管(1)、夹头(2)及支架板(5),所述支架板(5)为同一水平面内设置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形板,所述每个长条形板上表面均连接有沿着其长度方向伸展且间隔开的条形前调整块(3)和条形后调整块(4),所述长条形板及其上的所述前调整块(3)和后调整块(4)互相靠近的端部共同形成限位槽,所述被夹持管(1)水平放置在所述支架板(5)上,所述被夹持管(1)两端均压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被夹持管(1)的两端管口内壁均设置有内倒角,所述夹头(2)为圆柱状且其一端与夹紧装置相连,所述夹头(2)的另一端设置有外倒角,所述夹头(2)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被夹持管(1)的中心轴线,所述夹头(2)设置有两个,所述夹紧装置能够使两个所述夹头(2)设置有外倒角的部位分别压入所述被夹持管(1)的两端管口内,压入过程中所述管口内壁的内倒角与所述夹头(2)的外倒角的接触逐渐紧密并使所述被夹持管(1)逐渐升高至其中心轴线与所述夹头(2)的中心轴线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兵边红兵肖曦肖正武刘显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