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世专利>正文

一种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承载荷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3661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新颖承载荷物结构,系由等距分配排设密度较多的等长短轴副梁,且在该各等长短轴副梁的两端焊或锁固有长轴副梁构成为一副梁结构层,将此副梁结构层中的各该短轴副梁横置并焊或锁固于设置方向及长度与副梁结构层长轴副梁相同的大梁上加以构成,作为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新颖承重结构。(*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有关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承重结构的改良。油压升降机车厢在升降时,其承重车厢底部结构是否结实、平坦,非常重要。车厢底部结构如果不良,承重不均或超载,往往会使结构变形,凹陷不平,厢框亦随着歪斜,使电梯在行驶中发生震动、而且导滑器与导轨将受影响引起早期性磨损,甚至于卡住在导轨上不能升降。现行电梯或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承重结构,尤以载货用荷重在3-50吨的油压式升降机车厢都如本说明书附图说明图1及图2所示,采用三层式结构,尤其最低层两支相隔并排大梁支撑整个车厢,大梁上设置长轴副梁为主的一副梁结构层及短轴副梁为主的一副梁结构层,两者相叠安装而其各层相接面以焊接或螺丝锁固构成。为减轻整个车厢重量及节省制造成本,车厢大梁都与短轴副梁同方向,其长度比其短轴副梁短,若长期厢内承重不均或超载等使用不当,会产生下列缺点(一)通常车厢底部所设副梁规格都较小于大梁且其承受负荷亦低,加上副梁分配密度不足,承重过大(超载)或车厢内放置不均匀,将引起副梁弯曲,尤其是直接跨固在大梁上的长轴副梁层靠近车厢框边处的长轴副梁凹陷下弯(如图3),甚至使整个车厢变形,导滑器亦随着歪斜变形。(二)因为是三层结构,不但车厢重量增加,制造成本也增加外,载重相对减少。(三)因三层的车厢底部结构,设于中层副梁底的导滑器离上层副梁上面太远,约有45公分之长,安装、保养不易,且在使用中介在上层副梁及大梁间的中层副梁受承重及柱塞顶上外力挤压造成凹陷、变形、下弯之故障不能及时被发现,进行有效的维修,引起导滑器及导轨早期磨耗损坏,升降不顺,甚至卡住在导轨上,升降两难。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结构,使整个厢底不因超载或放置不当而引起副梁在承受外力时弯曲,而时常保持平坦的、便于维修的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结构。本技术使用如下结构实现上述目的。将以往三层公知的结构改良成为如图4及图5所示的新型结构,提供一种由等距分配排设密度较多,至少两根以上的等长短轴副梁,且在其各短轴副梁两端焊或锁固有长轴副梁,构成为一副梁结构层。将此梁结构层中的各种短轴副梁横置于设置方向及长度与梁结构层长轴副梁相同的大梁上焊或锁固加以构成,成为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新颖承载结构,并且还提供一种直接安装在副梁两端底部的导滑器,若其中的一副梁受压过大而变形,发生车厢升降震动或导滑器卡住在导轨上,亦能及时发现作适当维修或更换的车厢底部结构。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使整个厢底不因超载或放置不当而引起副梁在承受外力时弯曲,而且车厢承载板面仅为一梁结构层所构成,它结构单纯,制造容易,成本减低,其车厢较公知的同样大小者轻,相对地可多承重。由于该结构导滑器装置合理,使得结构便于维修。下面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图1为公知的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三层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为车厢导轨,(2)为车厢导滑器,(3)为车厢,(41)为短轴副梁为主的副梁结构层,(42)为长轴副梁为主的副梁结构层,(5)为支撑车厢的大梁,(6)为车厢底板。图2为公知的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三层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所列数字所代表的均与图1相同。图3为公知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三层结构承重过大或放置不均匀造成副梁变形的剖面示意图。图4及图5为本技术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结构的俯视及剖面示意图。以承载五吨的油压升降机车厢为例,参照附图对公知的及本技术结构加以说明,本技术不限于本说明书所举实例,凡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构思均在本技术范围内。如上述图1至图3所示的公知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结构,其短轴副梁为主的梁结构层(41)与长轴副梁为主的梁结构层(42)两者的厚度共约有45厘米左右,整个车厢重量有4.5吨之多。因车厢导滑器(2)装设在长轴副梁为主的梁结构层(42)的副梁底部,离梁结构层(41)上面太远,甚至达45公分,不但装设维修不易,运转中遇超载或荷物放置不当,其梁结构层(42)的长轴副梁承受外力所引起的弯曲变形因隔有梁结构层(41)不易发现,不能及时维修或更换,但本技术仅为一层以短轴为主的梁结构层(4),厚度为公知的一半,不但导滑器的装设或维修简单,遇超载或荷物放置不当所引起的副梁弯曲变形能马上被发现,及时维修或更换,而且其车厢约为3.7吨,比同样大小的公知车厢之4.5吨轻便800千克左右,因而本技术的新颖车厢底部结构可多承重。权利要求一种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承载荷物结构,其特征是由等距分配排设两根以上的等长短轴副梁,且在该各等长短轴副梁两端焊或锁固有长轴副梁构成一副梁结构层,将此副梁结构层中各短轴副梁横置并焊或锁固于设置方向及长度与副梁结构层长轴副梁相同的大梁上加以构成,作为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承重结构。专利摘要一种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新颖承载荷物结构,系由等距分配排设密度较多的等长短轴副梁,且在该各等长短轴副梁的两端焊或锁固有长轴副梁构成为一副梁结构层,将此副梁结构层中的各该短轴副梁横置并焊或锁固于设置方向及长度与副梁结构层长轴副梁相同的大梁上加以构成,作为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新颖承重结构。文档编号B66B11/00GK2233918SQ95219399公开日1996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金水, 陈世梁, 陈炳辉, 苏精华 申请人:陈世梁, 刘金水, 陈炳辉, 苏精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承载荷物结构,其特征是:由等距分配排设两根以上的等长短轴副梁,且在该各等长短轴副梁两端焊或锁固有长轴副梁构成一副梁结构层,将此副梁结构层中各短轴副梁横置并焊或锁固于设置方向及长度与副梁结构层长轴副梁相同的大梁上加以构成,作为油压升降机车厢底部的承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水陈世陈炳辉苏精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世刘金水陈炳辉苏精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