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缆出口区垫圈的连接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504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22:35
连接器模块包括由第一壳体(141)和第二壳体(142)限定的外壳(106),外壳限定内部腔体(118)。外壳包括沿电缆轴(112)延伸并限定从电缆开口(130)到内部腔体的通道(128)的电缆出口区(126)。通道具有弯曲的内表面,这样使得通道沿垂直于电缆轴的平面具有椭圆形的横截面。设置在通道内的垫圈(144)具有接合于电缆出口区的内表面的外侧(188)和配置为接合于电缆出口区内的至少一条电缆(108)的内侧(190)。垫圈的外径在未被压缩状态下,在沿垂直于电缆轴的平面上具有非椭圆形的横截面。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时,垫圈在压缩状态下被夹在至少一条电缆和电缆出口区之间以至少部分地密封至少一条电缆和电缆出口区之间的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外壳和由其延伸出的电缆的电连接器模块。
技术介绍
在一些电气系统中,诸如插头或插座这样的电连接器包括从外壳延伸的电缆。外壳将电气元件,诸如电触头或印刷电路板保持在其中。电缆端接到外壳中的电气元件。电连接器的外壳配置为与配合连接器配合,以使得外壳中的电气元件电连接到配合连接器的电气元件。当配合(mate)到配合连接器时,电功率和/或数据信号在配合连接器的电气元件之间传输。配合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会在外壳内产生电磁干扰(EMI)。电磁干扰是由于电磁感应和/或辐射而产生的电磁场对电子装置运行造成中断。电连接器的外壳可以配置为抑制EMI以防止EMI干扰外壳外部的信号传输,诸如通过外壳外部的电缆的部分和/或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电子装置传输的信号。然而,一些已知的电气系统不能将EMI抑制在外壳内,并且最终电气性能受到损害。例如,EMI可能通过外壳上的电缆开口泄漏,电缆通过电缆开口被接收在外壳中以用于电连接到其中的电气元件。该电缆开口可能大于电缆的直径从而EMI通过电缆和电缆开口边缘之间的间隙泄漏出去。另外,一些已知的外壳通过将两个壳体耦合在一起进行装配,这样每个壳体限定外壳的至少一部分。两个壳体在接合处親合在一起。如果两个壳体没有被正确地配合,在接合处便会形成缝隙,并且EMI可能会通过该缝隙泄漏出外壳。一些已知的系统在电缆开口处使用圆形的垫圈环绕电缆以用于EMI的抑制。然而,当装配该电连接器时,圆形垫圈的一部分或电缆的一部分在两个壳体之间的接合处可能收缩,从而在接合处打开允许EMI泄露出外壳的缝隙。另外,环绕电缆安装圆形垫圈的成本可能是昂贵的。需要一种比现有技术的装置能提供更好和更经济的EMI抑制的连接器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连接器模块包括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接合处配合而限定的外壳。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外壳内的内部腔体。外壳包括沿电缆轴线延伸的电缆出口区,并且电缆出口区的内表面限定了从电缆出口到内部腔体的通道。内表面是弯曲的,使得通道在沿垂直于电缆轴线的平面上形成椭圆形横截面。通道内设置垫圈。垫圈沿电缆轴线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未压缩状态下的垫圈外部直径具有沿垂直于电缆轴线的平面的非椭圆形的横截面。垫圈具有接合于电缆出口区的内表面的外侧,以及配置为与电缆出口区内接收的至少一条电缆接合的内侧。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被配合时,垫圈被夹在至少一条电缆和内表面之间而处于压缩状态,并且垫圈的外侧与内表面相符以在至少一条电缆和电缆出口区之间至少部分地密封该通道。【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电气系统的侧面横截面图。图2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系统的连接器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3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的下壳体的后视图。图4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的后视图。图5为根据不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未配合位置下的透视图。图6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的后视图。图7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垫圈的透视图。图8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处于部分装配状态的后视图。图9为根据可替代的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的垫圈的透视图。图10为根据另外的可替代的实施例,连接器模块的垫圈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电气系统100的侧面横截面图。电气系统100包括连接器模块102和配合连接器104。连接器模块102配置为与配合连接器104配合以形成通过连接器模块102和配合连接器104提供用于电功率和/或数据信号的信号通路的电气连接。连接器模块102可以为插头,并且配合连接器104可以为容纳该插头的插座。可替代的,连接器模块102为插座,且配合连接器104为插头。连接器模块102包括外壳106、电缆108、以及电气元件110。外壳106在配合端114和与配合端114相对的电缆端116之间延伸。配合端114与配合连接器104接口,并且电缆端116接收电缆108。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有多于一条的电缆108通过电缆端116接收在外壳106中。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配合端114不与电缆端116相对,诸如如果外壳106具有直角形而不是直线(in-line)形时。外壳106限定内部腔体118。电气元件110被保持在内部腔体118内。电气元件110配置为电气连接到配合连接器104的配合电气元件12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气元件110为电路卡或印刷电路板(PCB)。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气元件110可以为或包括多个导电触头。电缆108端接于内部腔体118内的电气元件110。电缆10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暴露的内部导体124,其电气地且机械地接合电气元件110的通孔或接触焊盘(未示出)。电缆108通过电缆端116处的电缆开口 130穿出外壳106。电缆108从外壳106延伸。在实施例中,外壳106包括电缆出口区126。电缆出口区126沿电缆轴线112延伸并包括外壳106的电缆端116。电缆出口区126限定了从电缆开口 130到内部腔体118的用于电缆108的通道128。电缆108的通道部分140布置在外壳106的通道128内。电缆出口区126提供了用于将电缆108耦合到外壳106的结构。例如,电缆108可以包括沿电缆出口区126的外部布置的编织层132。编织层132可以在电缆108的外部护套134内从非膨胀状态伸展到膨胀状态以将编织层132围绕电缆出口区126布置。编织层132可通过在编织层132上卷曲金属箍(未示出),或通过施加粘结剂等而被耦合到电缆出口区126,以便于将电缆108机械地和电气地连接到外壳106。配合连接器104包括将配合电气元件120保持在其中的外壳138。配合连接器104可以是直角连接器、直线连接器、面安装连接器、贯穿连接器等。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配合电气元件120包括上下行布置的触头。触头被配置为电气地且机械地接合到连接器模块102的电气元件110(例如,PCB)的相应的接触焊盘。在其他实施例中,配合电气元件120可包括其他的触头布置或代替触头的电路卡。图1中的配合连接器104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36上。配合电气元件120包括导电插脚触头139,该触头为安装到印刷电路板136的贯通孔。在其他实施例中,配合连接器104可被耦合到电缆或装置,而非安装到印刷电路板136。形成在连接器模块102和配合连接器104之间的电气连接可能产生电磁干扰(EMI)。如果EMI被允许泄漏进和/或出外壳106、138,电磁干扰可能干扰并降低沿信号通路的信号传输。例如,如果EMI不被抑制在外壳106、138内,电缆108和PCB 136的信号性能可能遭受损害,并且耦合到电缆108和/或PCB 136或在电缆108和/或PCB 136附近的其他装置的信号性能也可能遭受损害。然而,在一些已知的电气系统中,外壳不能有效地抑制EMI,并且最终电气系统的性能遭受损害。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主题的实施例提供了抑制通过外壳106的电缆端116处的通道128泄漏EMI的连接器模块,改善了信号性能。例如,在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垫圈144在外壳106的电缆出口区126内围绕电缆108的通道部分140包裹或设置。在图1中的电气系统100的横截面图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垫圈144可以是单个垫圈144的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模块(102),包括由在接合处(148)配合的第一壳体(141)和第二壳体(142)限定的外壳(106),所述外壳中的内部腔体(118)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外壳包括沿电缆轴(112)延伸的电缆出口区(126),所述电缆出口区的内表面(174)限定了从电缆开口(130)到内部腔体的通道(128),其特征在于:弯曲所述内表面以使得所述通道沿垂直于所述电缆轴的平面具有椭圆形横截面,垫圈(144)设置在通道内,所述垫圈在前端(184)和后端(185)之间沿所述电缆轴延伸,所述垫圈的外径在未被压缩状态下沿垂直于所述电缆轴的平面具有非椭圆形横截面,所述垫圈具有接合于所述电缆出口区内表面的外侧(188)以及配置为接合接收在所述电缆出口区内的至少一条电缆(108)的内侧(190),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配合时,所述垫圈在压缩状态下被夹在所述至少一条电缆和所述内表面之间,并且所述垫圈的外侧与所述内表面相符以至少部分地密封所述至少一条电缆和所述电缆出口区之间的所述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D·邓伍迪R·J·朗A·M·沙夫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