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17292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7:39
一种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涉及一种玉米与花生的栽培方法。是要解决现有玉米、花生长期连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困难、种养不平衡、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病虫害加重、增投不增产以及传统玉米-花生间作下行距配置不合理、光热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方法:一、良种选择;二、选地和整地;三、测土配方施肥;四、田间布局优化;五、播种与合理密植;六、精细田间管理;七、秸秆还田;八、轮茬休耕养地。多年试验证明,玉米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0-8.0%,与普通栽培方法相比,平均可增收花生产量1800-2200kg/公顷。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农作物种植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玉米与花生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Zea mays L.)属禾本科玉米属,是重要的粮、经、饲兼用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研和玉米生产实践证明,种植方式是影响产量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套种模式能有效地利用光、热、水、养分等资源,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循环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其中,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是一种优良的间作模式。当前的玉米与花生间作技术主要是采用均匀垄种植或者或两者等行或不等行间作的传统模式,均匀垄种植影响玉米群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加剧了生育后期群体内个体养分、资源的竞争,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传统套种栽培模式没有充分利用两者生态位互补效应,最大程度的提高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更是无法实现土地的休耕轮作,且生产资料投入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其植株矮小,而玉米株型高大,两者株型结构特征为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技术的构建创造了基础条。研究表明,采用改变垄距的方式,能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产量,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通过地理学、农学和生态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当前栽培模式进一步的优化,创造更加合理的空间立体复合生态结构和水平布局,充分发挥复合群体不同作物的生态位优势,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玉米作为喜氮作物,花生可产生根瘤,利用根瘤菌进行固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有利于国家化肥“零增长”目标的实现。目前玉米、花生长期连作模式下秸杆还田困难、种养不平衡、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病虫害加重、增投不增产,而且传统玉米-花生间作下行距配置不合理、光热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玉米与花生的产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玉米、花生长期连作模式下秸杆还田困难、种养不平衡、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病虫害加重、增投不增产以及传统玉米-花生间作下行距配置不合理、光热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实现了玉米和花生产量的“双增”,符合新常态下国家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需求。本专利技术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良种选择:玉米品种选用优质、尚广、广适、尚抗、耐當品种;花生品种应当根据当地种植习惯、生育期、生态条件选择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当、丰产性和品质具佳的品种。二、选地和整地:要选择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中性偏酸、排水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 ;播种前整地的总体要求是:土壤疏松、细碎、不板结、含水量适中、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 %?75 %,排灌方便;三、测土配方施肥:应结合土壤的肥力状况,同时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全部的钾肥、磷肥、有机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做到总量控制,分期施入。四、田间布局优化:将传统的均匀垄种植(垄距60-65cm)改为由大小垄组成的玉米-花生复合结构,一个结构体由1个小垄和1个大垄构成,小垄垄距30cm,大垄垄距100cm,优化后的复合行距为130cm。五、播种与合理密植:在小垄上播种两行玉米,行距30cm,种植密度为6-6.5万株/公顷,播种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在大垄中间种植1行花生,株距20cm,种植密度2.5万株/公顷左右。六、精细田间管理:包括玉米播种后重镇压、及时喷施除草剂封闭处理,合理施肥、采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七、秸杆还田:每年在玉米收获后,留高茬30-35cm,将剩余秸杆均匀有序放置在玉米行间,目的是进行秸杆还田,培肥地力。八、轮茬休耕养地:第一年在小垄上种植玉米,在大垄中间间作花生;第二年在第一年种植的小垄右侧5cm处按第一年组合种植方法进行种植,保持小垄垄距仍为30cm,大垄垄距100cm ;第三年在第二年种植小垄一侧仍按第二年种植方法进行种植;第四年再回到第一年种植位置进行种植,如此三年为一个轮换周期。本专利技术通过地理学、生态学和作物栽培学的手段,对现有的种植模式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优化了玉米-花生复合群体在立体空间和水平空间上的布局。该方法实现了不同作物种群生态位互补,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减少氮肥的投入,实现了作物生产协同增效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基于地理学、作物学及生态学等的相关理论,利用太阳高度角、作物株高等参数,计算出玉米群体获得最大光合速率和全株获得最长光照时间的最佳垄距,利用玉米与花生植株高矮不同,需光强度不一样,优化了作物空间和水平布局,创造了合理利用的立体空间结构,增加玉米通风透光性,提高了对光、热等资源的光能利用效率。2、利用花生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原理,可大量减少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3、利用秸杆还田,实现种养地的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专利技术通过玉米轮茬休耕养地、秸杆还田等措施,有利于培肥地力和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实现了粮经作物协同增收的目的。4、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不同作物生态位的优势利用,在粮食作物玉米不减产的条件下,增加了花生的经济收入,实现了农业生产协同增产增效的目的,有利于农民增收。采用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能合理利用立体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多年试验证明,玉米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0-8.0%,与普通栽培方法相比,平均可增收花生产量1800-2200kg/公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田间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良种选择:玉米品种选用优质、高产、广适、高抗、耐密品种;花生品种根据当地种植习惯、生育期、生态条件选择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当、丰产性和品质具佳的品种;二、选地和整地:选择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中性偏酸、排水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 ;播种前整地的总体要求是:土壤疏松、细碎、不板结、含水量适中、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 %?75 %,排灌方便;三、测土配方施肥:全部的钾肥、磷肥、有机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期施入;四、田间布局优化:采用由大小垄组成的玉米-花生复合结构,一个结构单元由1个小垄和1个大垄构成,小垄垄距30cm,大垄垄距100cm,一个结构单元的距离为130cm ;五、播种与合理密植:在小垄上播种两行玉米,行距30cm,种植密度为6-6.5万株/公顷,播种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在大垄中间种植1行花生,种植密度2.5万株/公顷;六、精细田间管理:包括玉米播种后重镇压、及时喷施除草剂封闭处理、合理施肥、采用病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

【技术保护点】
种玉米与花生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良种选择:玉米品种选用优质、高产、广适、高抗、耐密品种;花生品种根据当地种植习惯、生育期、生态条件选择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当、丰产性和品质具佳的品种;二、选地和整地:选择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中性偏酸、排水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播种前整地的总体要求是:土壤疏松、细碎,不板结,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75%,排灌方便;三、测土配方施肥:全部的钾肥、磷肥、有机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期施入;四、田间布局优化:采用由大小垄组成的玉米‑花生复合结构,一个结构单元由1个小垄和1个大垄构成,小垄垄距30cm,大垄垄距100cm,一个结构单元的距离为130cm;五、播种与合理密植:在小垄上播种两行玉米,行距30cm,种植密度为6‑6.5万株/公顷,播种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在大垄中间种植1行花生,种植密度2.5万株/公顷;六、精细田间管理:包括玉米播种后重镇压、及时喷施除草剂封闭处理、合理施肥、采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法;其中田间管理方法均为常规方法;七、秸秆还田:每年在玉米收获后,留高茬30‑35cm,将剩余秸秆均匀有序放置在玉米行间;八、轮茬休耕养地:第一年在小垄上种植玉米,在大垄中间间作花生;第二年在第一年种植的小垄右侧5cm处按第一年组合种植方法进行种植,保持小垄垄距仍为30cm,大垄垄距100cm;第三年在第二年种植小垄一侧仍按第二年种植方法进行种植;第四年再回到第一年种植位置进行种植,如此三年为一个轮换周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凤斌朱先灿曹庆军刘胜群刘景双王洋齐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