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66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装置,驱动滑轮5的旋转面为近水平面,轿厢2位于顶楼时轿厢2顶棚与升降井道1顶棚之间配置有曵引机4、轿厢侧转向滑轮10及平衡重侧转向滑轮11。在安装有曵引机4的安装台5上设置有限速器16与控制盘17。安装台15上设有:固定在轿厢导轨或/及平衡重导轨上的第1与第2梁;安装有曵引机4、轿厢侧转向滑轮10及平衡重侧转向滑轮11的第3、第4梁153、154,第3、第4梁通过防震橡胶22固定在第1、第2梁151、152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装置,所述电梯装置设置于升降井道内的顶部,以使带驱动绳轮的曵引机的驱动绳轮旋转面接近水平。
技术介绍
附图说明图14为特开平10-139321号公报所示的现有电梯装置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升降井道顶部的平面图。在图中,1为升降井道;2为在升降井道1规定路径升降的轿厢;3为配置于升降井道1内水平面一侧的平衡重;4为曵引机,设有驱动绳轮5,所述驱动绳轮5藉由设置于升降井道1上部的支承用构件20配置于顶棚下面,并通过垂直轴线轴支。7为设于轿厢2下部一侧的轿厢第一滑轮;8为设于轿厢2下部另一侧的轿厢第二滑轮;9为设于平衡重3上部的平衡重滑轮;10为通过水平轴线轴支于升降井道1上部、配置于轿厢第二滑轮8对应位置的轿厢侧转向滑轮;11为通过水平轴线轴支于升降井道1上部、配置于平衡重滑轮9对应位置的平衡重侧转向滑轮。又,如图15所示,在平面图中,轿厢侧转向滑轮10及平衡重侧转向滑轮11的部分与轿厢2重叠。12为主索,其一端藉由与轿厢第1滑轮7对应、配置于升降井道1的顶棚的第一绳索固定装置121而连接在升降井道1的上部并下降,在轿厢第1滑轮7与轿厢第二滑轮8的牵引下上升,在轿厢侧滑轮10的牵引下作水平拉伸,在驱动绳轮5及平衡重侧滑轮11的牵引下下降,在平衡重滑轮9的牵引下上升。其另一端通过与平衡重滑轮9对应、配置于升降井道1的顶棚的第二绳索固定装置122而连接在升降井道1的上部。现有的电梯装置一般采用上述结构,曵引机4被启动后,驱动绳轮5回转,轿厢2及平衡重3以相反的方向升降。又由于曵引机4配置于升降井道1内的上部,节省了机械室,从而节省了建筑物内的电梯装置所用的空间。然而,在特开平10-139321号公报中,虽然对曵引机4、轿厢侧转向滑轮10及平衡重侧转向滑轮11的配置进行了阐述,但却未考虑到控制盘及限速器的配置。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中,由于升降井道不需要另行设置机械室,所以控制盘及限速器配置在升降井道内。但由于升降井道内可安装此类机器的空间仅限于除了轿厢2的移动空间、平衡重3的移动空间及导轨以外的空间部分,因此,所述机器必须安装在不影响其他机器的位置。在电梯装置中,根据轿厢内乘载人员及速度等因素,升降井道大小、轿厢尺寸、平衡重导轨及轿厢导轨的尺寸会有所不同,从而,升降井道内所剩空间也会不同,所以必须根据电梯装置的能力大幅改变限速器、控制盘的设置位置。又,在特开平10-139321号公报中,未对曵引机4、轿厢侧转向滑轮10、平衡重侧转向滑轮11的防震结构加以考虑。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在不影响升降井道内各机器的情况下,将曵引机、限速器、控制盘集中在一起。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在藉由导轨支承曵引机、轿厢侧转向滑轮、平衡重侧转向滑轮的荷重的同时,减小此类机器所产生的振动传导至导轨上。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设有在升降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在上述升降井道内升降的平衡重;悬挂上述轿厢及上述平衡重的主索;设有牵引上述主索的驱动绳轮;在驱动绳轮旋转下、通过主索升降轿厢及平衡重的曵引机,所述曵引机在上述轿厢位于顶楼时,位于所述轿厢的顶棚与所述升降井道的顶棚之间;用于检测轿厢升降速度的限速器;容纳对所述曵引机实行运转控制机器的控制盘;当轿厢位于顶楼时,配置于上述轿厢顶棚与上述升降井道顶棚之间的安装台,上述曵引机、所述限速器及所述控制盘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又,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设有设置于所述安装台上、卷绕有自上述轿厢至所述驱动绳轮的主索部分的第1转向滑轮;配置于所述安装台上、卷绕有自驱动绳轮至平衡重的主索部分的第2转向滑轮,上述曵引机的驱动绳轮的设置使其旋转面近水平配置。再有,上述曵引机为其厚度尺寸小于宽度尺寸的薄型曵引机,所述曵引机的设置,使当轿厢位于顶楼时,其曵引机的厚度方向对应于轿厢顶顶棚与升降井道顶棚之间的间隙。再有,在平面图中,上述控制盘配置于上述主索的自所述第1转向滑轮至所述驱动绳轮的部分,和所述主索自驱动绳轮至所述第2转向滑轮的部分之间。在平面图中,上述限速器的滑轮配置于所述轿厢与所述升降井道壁之间,所述滑轮的旋转面配置与所述升降井道壁接近水平。再有,在侧视图中,上述控制盘及所述限速器配置于由安装台下端至曵引机上端之间。另外,在上述安装台上安装有所述曵引机、所述控制盘及覆盖所述限速器的盖。本专利技术电梯装置设有在多个导轨导向下在升降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在多个平衡重导轨导向下在上述升降井道内升降的平衡重;悬挂上述轿厢与上述平衡重的主索;藉由驱动绳轮的旋转,通过主索使所述轿厢及所述平衡重升降的曵引机,所述曵引机设有卷绕有主索的驱动绳轮,并配置于所述轿厢顶棚与所述升降井道顶棚之间,使当轿厢位于顶楼时,驱动滑轮的旋转面大致接近水平状态;卷绕有主索自所述轿厢至所述驱动绳轮部分的第1转向滑轮;卷绕有主索自所述驱动绳轮至所述平衡重部分的第2转向滑轮;固定在所述导轨或/及所述平衡重导轨上的第1及第2梁;安装所述曵引机、所述第1转向滑轮及所述第2转向滑轮的构件,该构件通过防震构件固定在第1及第2梁上。又,所述第1及第2梁悬吊、并保持于所述轿厢导轨或/平衡重导轨下。再有,上述构件上设有曵引机用起重滑轮。再有,上述构件设有安装所述第1转向滑轮的第3梁,和安装所述第2转向滑轮的第4梁,所述第3染或第4梁中,至少一个构成所述转向滑轮的滑轮盖。上述构件构成至少覆盖自所述曵引机的驱动滑轮至所述第1转向滑轮的主索,或自所述曵引机的驱动滑轮至所述第2转向滑轮的主索中的一个的绳索通道。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电梯装置实施形态1的正视图。图2为电梯装置实施形态1的侧视图。图3为电梯装置实施形态1的平面图。图4为安装台15上各机器设置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电梯装置实施形态2的斜视图。图6为图5的升降井道顶部平面图。图7为图6的A-A截面的正视图。图8为图6的B-B截面的正视图。图9为图6的C-C截面的右侧视图。图10为图6的D-D截面的左侧视图。图11为图6的E-E截面的剖视图。图12为图6的F-F截面的剖视图。图13为实施形态3中的安装台15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现有电梯装置构造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升降井道顶部平面图。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形态下面说明一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形态1图1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一例的示意图。图1为正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升降井道顶部平面图,图4为机器设置位置示意图,图4(a)为安装台15上的机器配置平面图,图4(b)为从图4(a)的B方向所见侧视图,图4(c)为从图4(a)的C方向所见侧视图。在图中,1为升降井道,2为沿升降井道1的规定路径升降的轿厢,3为配置于升降井道1内水平面一侧、在升降井道1内升降的平衡重。4为曵引机,设有配置在升降井道1的顶棚下面位置、卷绕有主索12的驱动绳轮5。驱动绳轮5旋转面为水平(或接近水平),驱动滑轮5的旋转面平行(或接近平行)于升降路1的顶棚。驱动滑轮5与升降井道1的顶棚对向配置。与曵引机4的外形相比,驱动绳轮5直径比较小。曵引机4为薄型,其宽度尺寸大于其厚度尺寸。当轿厢2位于顶楼时,曵引机4以厚度部分对应配置于轿厢2的顶棚与升降井道1的顶棚之间的间隙。6为设于轿厢2上的门,7为设于轿厢2下部一侧的轿厢第一滑轮,8为设于轿厢2下部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设有:在升降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在上述升降井道内升降的平衡重;悬挂上述轿厢及上述平衡重的主索;设有牵引上述主索的驱动绳轮;在驱动绳轮旋转下、通过主索升降轿厢及平衡重 的曵引机,所述曵引机的设置使其在上述轿厢位于顶楼时,位于所述轿厢的顶棚与所述升降井道的顶棚之间,且,所述驱动滑轮的旋转面大致呈水平;用于检测轿厢升降速度的限速器;容纳对所述曵引机实行运转控制机器的控制盘;当轿厢位于顶 楼时,配置于上述轿厢顶棚与上述升降井道顶棚之间的安装台,上述曵引机、所述限速器及所述控制盘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口直树加藤久仁夫吉川和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