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607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装置,从驱动滑车轮将主绳索引向电梯厢吊轮的偏导轮被配置在升降路内的上部。驱动装置被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中与电梯厢重合的形态,偏导轮被配置成其回转轴与驱动滑车轮的回转轴平行状延伸的形态、且与驱动滑车轮的回转轴呈直角相交地被配置在包含驱动滑车轮的平面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升降路内的上部配置有驱动装置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0-139321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在升降路上部不设置机械台而是在升降路内的上部配置驱动装置的电梯装置、即所谓的无机械台的电梯装置。在这种电梯装置中,与在升降路的上部另外设置机械台的场合相比,虽然可减小建筑物的高度,但必需确保升降路内的上部配置驱动装置用的空间。为此,希望能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升降路内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利用升降路内的空间、并可抑止升降路的截面积减小的电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包括升降路;在升降路内进行升降的电梯厢;设置在电梯厢上的电梯厢吊轮;配置于电梯厢的后方、在升降路内进行升降的平衡块;设置在平衡块上的平衡块吊轮;具有配置于升降路内的上部的驱动装置本体和由驱动装置本体进行回转的驱动滑车轮且驱动滑车轮的回转轴配置成水平状延伸、使电梯厢及所述平衡块升降的驱动装置;具有与升降路的上部连接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且被卷挂在电梯厢吊轮、驱动滑车轮和平衡块吊轮上、将电梯厢和平衡块悬吊在升降路内的主绳索;以及配置于升降路的上部且卷挂有主绳索、将主绳索从驱动滑车轮导向电梯厢吊轮和平衡块吊轮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至少1个偏导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被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中与电梯厢重合的形态,偏导轮被配置成其回转轴与驱动滑车轮的回转轴平行状延伸的形态、且与驱动滑车轮的回转轴呈直角相交地被配置在包含驱动滑车轮的平面内。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图3为表示图1的驱动装置的正面图。图4为表示图1的驱动装置的平面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图5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图中,升降路1内设置有1对电梯厢导轨2和1对平衡块导轨3。电梯厢4受电梯厢导轨2的引导在升降路1内升降。平衡块5配置在电梯厢4的后方,受平衡块导轨3的引导在升降路1内进行升降。在垂直投影面中,连接1对电梯厢导轨2中心的直线与电梯厢4的开间方向平行状延伸,并通过电梯厢4的重心。又,连接1对平衡块导轨3中心的直线也与电梯厢4的开间方向平行状延伸,在一方的电梯厢导轨2和1对平衡块导轨3的上端部附近固定着机械台6。在机械台6上搭载有可使电梯厢4和平衡块5升降的驱动装置(卷扬机)7。驱动装置7具有包含电机和制动器的驱动装置本体8、以及由驱动装置本体8进行回转的驱动滑车轮9。驱动装置7被配置成驱动滑车轮9的回转轴水平状延伸的形态。又,驱动装置7被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中电梯厢4的后部拐角部与平衡块5重合的形态。并且,作为驱动装置7,使用了直径比轴向尺寸大的薄型卷扬机。又,驱动装置7被配置成驱动装置本体8位于电梯厢4侧、且驱动滑车轮9与电梯厢4侧面对向的升降路壁大致平行对置的形态。在驱动滑车轮9上卷挂有升降路1内悬吊着电梯厢4和平衡块5的多根(图中只示出了1根)的主绳索10。在电梯厢导轨2的上端部附近固定有绳索支持部11。主绳索10的第1端部10a通过电梯厢侧绳索终端固定部12与绳索支持部11连接。主绳索10的第2端部10b通过平衡块侧绳索终端固定部13与机械台6连接。在电梯厢4的下部设置有卷挂着主绳索10的1对电梯厢吊轮14。在平衡块5的上部设置有卷挂着主绳索10的平衡块吊轮15。在机械台6上安装着从驱动滑车轮9将主绳索10引向电梯厢吊轮14的回转自如的偏导轮16。偏导轮16被配置成其回转轴与驱动滑车轮9的回转轴平行状延伸的形态、且与驱动滑车轮9的回转轴呈直角相交地被配置在包含驱动滑车轮9的平面内。即、在垂直投影面中,驱动滑车轮9与偏导轮16被配置在1条直线上。主绳索10从第1端部10a开始依次卷挂于电梯厢吊轮14、偏导轮16、驱动滑车轮9和平衡块吊轮15并到达第2端部10b。即,电梯厢4和平衡块5以2∶1卷绕方式悬吊。从主绳索10的电梯厢吊轮14延伸至电梯厢侧绳索终端固定部12的部分被配置在比电梯厢导轨2更前侧。从主绳索10的平衡块吊轮15延伸至偏导轮16的部分被配置在比电梯厢导轨2更后侧。由此将电梯厢4悬吊在其重心位置上。图3为表示图1的驱动装置7的正面图,图4为表示图1的驱动装置7的平面图。图中,在机械台6上固定着相互对向的1对支座17。驱动装置7被配置在这些支座17之间。在驱动装置7的底间与机械台6之间设有多个底部防振构件18。又,在驱动装置7与支座17之间分别设有侧部防振构件19。这些防振构件18、19例如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若采用这种无机械台电梯装置的布局,则可有效利用升降路1内的空间,抑止升降路1截面积的减小。又由于驱动装置7被配置成驱动装置本体8位于电梯厢4侧的形态,因此,不仅可方便于从电梯厢4上进行驱动装置本体8中含有的电机部及制动部的维修保养,而且还能充分确保维修保养所需的空间。又,由于在驱动装置7的底部与机械台6之间设有底部防振构件18,因此可抑止驱动装置7垂直方向的振动向电梯厢4及建筑物传递。又由于在驱动装置7与支座17之间设有侧部防振构件19,因此可抑止驱动装置7水平方向的振动向电梯厢4及建筑物传递。并且,由于驱动装置7和偏导轮16被搭载在共用的机械台6上,因此结构简单,安装作业容易。实施例2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图5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图中,驱动装置7被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中与电梯厢4的侧面重合的形态,在机械台6上安装着从驱动滑车轮9将主绳索10引向平衡块吊轮15的回转自如的偏导轮21。偏导轮21被配置成其回转轴与驱动滑车轮9的回转轴平行状延伸的形态,且与驱动滑车轮9的回转轴呈直角相交地被配置在包含驱动滑车轮9的平面内。即、在垂直投影面中,驱动滑车轮9与偏导轮21被配置在1条直线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若采用这种无机械台电梯装置的布局,则可有效利用升降路1内的空间,抑止升降路1截面积的减小。又,根据电梯厢4的尺寸,通过调整驱动装置7的位置,可容易地调整到主绳索10通过电梯厢4重心附近的状态。这样,可减小因电梯厢4的自重及装载负荷的不平衡所造成的电梯厢导轨2和电梯厢侧绳索终端固定部12方向的荷重负担。实施例3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中,在平衡块5的上部设置有卷挂着主绳索10的第1、第2平衡块吊轮22a、22b。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样,通过使用2个平衡块吊轮22a、22b,可将从平衡块吊轮22a、22b向上方延伸的主绳索10垂直状配置,可使平衡块5稳定地升降。实施例4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图中,在机械台6上搭载有驱动装置(卷扬机)23。驱动装置7具有包含电机和制动器的驱动装置本体24、以及由驱动装置本体24进行回转的驱动滑车轮25。又,作为驱动装置23,使用了直径比轴向尺寸大的圆筒型卷扬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即使使用了由这种圆筒型卷扬机组成的驱动装置23,也可有效利用升降路1内的空间,抑止升降路1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包括:升降路;在所述升降路内进行升降的电梯厢;设置在所述电梯厢上的电梯厢吊轮;配置于所述电梯厢的后方、在所述升降路内进行升降的平衡块;设置在所述平衡块上的平衡块吊轮;具有配置于所 述升降路内的上部的驱动装置本体和由所述驱动装置本体进行回转的驱动滑车轮且所述驱动滑车轮的回转轴配置成水平状延伸、使所述电梯厢及所述平衡块升降的驱动装置;具有与所述升降路的上部连接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且被卷挂在所述电梯厢吊轮、所述驱动 滑车轮和所述平衡块吊轮上、将所述电梯厢和所述平衡块悬吊在所述升降路内的主绳索;以及配置于所述升降路的上部且卷挂有所述主绳索、将所述主绳索从所述驱动滑车轮导向所述电梯厢吊轮和所述平衡块吊轮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至少1个偏导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中与电梯厢重合的形态,所述偏导轮被配置成其回转轴与所述驱动滑车轮的回转轴平行状延伸的形态、且与所述驱动滑车轮的回转轴呈直角相交地被配置在包含所述驱动滑车轮的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口修喜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