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35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在电梯中,通过导轨安装装置将分别引导轿厢和对重的导轨设置在井道内。井道的一部分由第1内壁面、和与第1内壁面垂直的第2内壁面构成。导轨安装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第1和第2内壁面上的第1壁固定部和第2壁固定部;以及用于安装导轨的安装部,该安装部设置在第1和第2壁固定部的至少一方上。第1壁固定部、第2壁固定部和安装部相互构成一个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引导电梯升降部件的导轨安装到井道的内壁面上的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电梯中,为了引导轿厢和对重,经常在井道内设置多根导轨。各导轨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井道内。在日本专利公报实开平4-56179号中,为了加强导轨的固定,示出了与固定支架分开设置在井道内的加固部件。加固部件固定在与固定有固定支架的一个内壁面垂直的另一个内壁面上。另外,加固部件与支架部件在高度方向上错开配置。另外,在日本专利公报实开昭55-11994号中,示出了可以调整导轨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的导轨固定配件。该导轨固定配件包括固定在井道的内壁面上的壁侧配件;和安装在壁侧配件上,并且相对于壁侧配件的位置可以调整的导轨侧配件。该导轨侧配件包括与井道的内壁面平行配置的垂直部;以及从垂直部的下缘向井道的内壁面侧(垂直部的背面侧)延伸的水平部。在水平部上设有用于使安装螺栓通过的长孔,该安装螺栓用于将导轨侧配件安装到壁侧配件上。通过调整安装螺栓相对于长孔的位置,可以调整导轨侧配件相对于壁侧配件的位置。但是,在日本专利公报实开平4-56179号所公开的现有电梯中,由于加固部件与固定支架是分开形成的,因此必须将固定支架和加固部件逐一地安装在井道的内壁面上,因此将导轨安装到井道内的作业很麻烦。另外,在日本专利公报实开昭55-11994号所公开的现有电梯中,由于导轨侧配件的水平部配置在垂直部的背面侧,因此在用安装螺栓将导轨侧配件安装到壁侧配件上时,井道的内壁面和垂直部成为障碍,因此安装螺栓的紧固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其能够减少将导轨安装到井道内的作业的时间和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是将用于引导电梯升降部件的导轨安装到井道的相邻的第1内壁面和第2内壁面上的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其包括支架部件,该支架部件具有第1壁固定部,其固定在第1内壁面上;第2壁固定部,其固定在第2内壁面上,和用于安装导轨的安装部,并且,第1壁固定部、第2固定部和安装部彼此构成一个整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一部分的水平截面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一部分的水平截面图;图4是表示图3中的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一部分的水平截面图;图6是表示图5中的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一部分的水平截面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未图示)和一对对重导轨2。在各轿厢导轨之间配置有作为升降部件的轿厢(未图示),在各对重导轨2之间配置有作为升降部件的对重3。轿厢由轿厢导轨引导而在井道1内升降,对重3由对重导轨2引导而在井道1内升降。井道1的一部分包括与对重3对置的第1内壁面4,和与第1内壁面4相邻并与第1内壁面4垂直的一对第2内壁面5。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第1内壁面4与连接各对重导轨2的直线平行。另外,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在各第2内壁面5之间配置有对重3和一对对重导轨2。各对重导轨2具有包括与第2内壁面5对置的背面6的导轨主体7,和从导轨主体7向对重3侧突出的、用于引导对重3的导向部8。另外,各对重导轨2通过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以下简称为“导轨安装装置”)9安装在第1和第2内壁面4、5上。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9的立体图。在图中,导轨安装装置9具有固定在第1和第2内壁面上、并且安装有对重导轨2的支架部件10。支架部件10包括水平配置在对重导轨2和第2内壁面5之间的水平部(基部)11;从水平部11的第1内壁面4侧的端部沿第1内壁面4延伸并固定在第1内壁面4上的第1壁固定部12;从水平部11的第2内壁面5侧的端部沿第2内壁面5延伸并固定在第2内壁面5上的第2壁固定部13;以及从水平部11的对重导轨2侧的端部沿背面6向上方延伸并用于安装对重导轨2的安装部14。另外,支架部件10是通过折弯一块金属板制作而成的。即,水平部11、第1壁固定部12、第2壁固定部13和安装部14利用同一个部件而构成为一个整体。在第1壁固定部12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15,在第2壁固定部13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孔16。另外,在安装部14上,设有隔开大于导轨主体7宽度的间隔配置的一对螺栓通孔17。长孔15中贯穿有用于将第1壁固定部12固定在第1内壁面4上的锚定螺栓(未图示)。另外,长孔16中贯穿有用于将第2壁固定部13固定在第2内壁面5上的锚定螺栓(未图示)。并且,在各螺栓通孔17中,贯穿有用于将与导轨主体7的两侧部抵接的一对导轨夹板(未图示)固定在安装部14上的螺栓(未图示)。对重导轨2通过将各导轨夹板固定在安装部14上而安装在安装部14上。接下来,对将对重导轨2安装到井道1内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将多个支架部件10在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井道1内,并分别通过锚定螺栓将各第1壁固定部12固定在第1内壁面4上,和将各第2壁固定部13固定在第2内壁面5上。然后,使对重导轨2的背面6与各安装部14抵接,并通过导轨夹板将对重导轨2安装到安装部14上。从而将各对重导轨2设置在井道1内。在这种导轨安装装置9中,由于第1壁固定部12、第2壁固定部13和安装部14构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可以同时进行支架部件10分别相对于彼此不同的第1内壁面4和第2内壁面5的定位,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将导轨安装装置9设置在井道1内。因此,可以减少将对重导轨2安装到井道1内的作业的时间和困难。另外,由于第1壁固定部12、第2壁固定部13和安装部14构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可以减少部件的个数,从而可以降低导轨安装装置9的制造成本。并且,通过第1壁固定部12、第2壁固定部13和安装部14的一体化,可以紧凑地构成导轨安装装置9,因此可以将第1和第2内壁面4、5配置成接近对重导轨2,由此可以实现井道1内空间的缩小化。另外,在上述示例中,支架部件10是将一块金属板折弯而制成的,但是,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将多块板接合来制成支架部件10。另外,在上述示例中,水平部11介于安装部14和第2壁固定部13之间,但是也可以直接将安装部14设在第2壁固定部13上。这样,可以使第2内壁面5与对重导轨2更加接近,可以进一步实现井道1内空间的缩小化。在该情况下,第1壁固定部12设置在第2壁固定部13的第1内壁面4侧的端部。另外,在第2内壁面5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贯穿在各螺栓通孔17中的螺栓与第2内壁面5干涉的凹部。实施方式2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一部分的水平截面图,图4是表示图3中的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的立体图。在图中,对重导轨2通过在高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导轨安装装置21而设置在井道1内。各导轨安装装置21包括固定在第1和第2内壁面4、5上的底座部件22;和配置在底座部件22上的用于安装对重导轨2的导轨安装部件23。底座部件22包括水平配置并且与第1和第2内壁面4、5都接触的水平部24;从水平部24的第1内壁面4侧的端部沿第1内壁面4向下方延伸的第1壁固定部25;从水平部24的第2内壁面5侧的端部沿第2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其是将用于引导电梯升降部件的导轨安装到井道的相邻的第1内壁面和第2内壁面上的电梯的导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部件,该支架部件具有:第1壁固定部,其固定在上述第1内壁面上;第2壁固定部,其固定在上述第2内壁面上,和    用于安装上述导轨的安装部,并且,上述第1壁固定部、上述第2壁固定部和上述安装部相互构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川弘冈本健一小寺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