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07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电梯装置中,主绳索组包括:悬吊轿厢和第一对重的第一主绳索;以及悬吊轿厢和第二对重的第二主绳索。转向轮组包括:将第一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轿厢的第一轿厢侧转向轮;将第一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第一对重的第一对重侧转向轮;将第二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轿厢的第二轿厢侧转向轮;以及将第二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第二对重的第二对重侧转向轮。在垂直投影面上,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悬吊轿厢的位置相互分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曳引式电梯装置,其通过卷绕在驱动装置的驱动绳轮上的主绳索组来悬吊轿厢和对重。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中,以薄型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曳引机配置于井道内的上部。另外,曳引机配置成使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垂直。并且,为了防止主绳索向驱动绳轮的进入角度增大,曳引机被配置在井道上部的角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1-48450号在上述现有电梯装置中,为了减少曳引机中使用的永久磁铁的数量,需要用较少的磁铁来产生所需要的转矩,因此需要增大电动机的直径。与此相对,由于曳引机配置在井道上部的角部,因此若电动机的直径增大则会导致曳引机与井道壁产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电梯装置即使驱动装置的电动机直径增大,也不需要扩大井道或机房的空间,而能够使驱动装置进一步薄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绳轮,并且以使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式配置于井道的上部;主绳索组,其卷绕在驱动绳轮上;轿厢,其由主绳索组悬吊在井道内,并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第一对重和第二对重,它们由主绳索组悬吊在井道内,并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以及转向轮组,其设置于井道的上部,用于将主绳索组从驱动绳轮导向轿厢、第一对重和第二对重,主绳索组包括第一主绳索,其悬吊轿厢和第一对重;以及第二主绳索,其悬吊轿厢和第二对重,转向轮组包括第一轿厢侧转向轮,其将第一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轿厢;第一对重侧转向轮,其将第一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第一对重;第二轿厢侧转向轮,其将第二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轿厢;以及第二对重侧转向轮,其将第二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第二对重,在垂直投影面上,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悬吊轿厢的位置相互分开。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绳轮,并且以使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式配置于井道的上部;主绳索组,其卷绕在驱动绳轮上;轿厢,其由主绳索组悬吊在井道内,并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对重,其由主绳索组悬吊在井道内,并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以及转向轮组,其设置于井道的上部,用于将主绳索组从驱动绳轮导向轿厢和对重,主绳索组包括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转向轮组包括第一轿厢侧转向轮,其将第一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轿厢;第一对重侧转向轮,其将第一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对重;第二轿厢侧转向轮,其将第二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轿厢;以及第二对重侧转向轮,其将第二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对重,在垂直投影面上,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悬吊轿厢的位置相互分开,在垂直投影面上,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悬吊对重的位置相互分开。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表示图3中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面图。另外,在图1中,为简单起见,大幅度地缩短了升降行程来进行表示,但是实际的升降行程比轿厢的高度尺寸要长得多。在图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轿厢2、第一对重3和第二对重4。轿厢2、第一对重3和第二对重4在井道1内升降。另外,在井道1内设置有分别引导轿厢2、第一对重3和第二对重4升降的轿厢导轨(未图示)、第一对重导轨(未图示)和第二对重导轨(未图示)。轿厢2包括设置有轿厢出入口的前表面2a;与前表面2a对置的背面2b;第一侧面2c;以及与第一侧面2c对置的第二侧面2d。第一对重3配置成第一对重3在与轿厢2位于相同高度时,与第一侧面2c对置。第二对重4配置成第二对重4在与轿厢2位于相同高度时,与第二侧面2d对置。另外,第一对重3配置于这样的位置在垂直投影面上,相比于前表面2a更靠近背面2b的位置。而第二对重4配置于这样的位置在垂直投影面上,相比于背面2b更靠近前表面2a的位置。即,第一对重和第二对重3、4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上,在轿厢2的纵深方向上错开。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5。在机房5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曳引机)6,驱动装置6产生用于使轿厢2和对重3、4升降的驱动力。驱动装置6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驱动装置主体7;以及通过驱动装置主体7而旋转的驱动绳轮8。作为驱动装置6,使用轴向尺寸比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的外径尺寸小的薄型曳引机。另外,作为驱动装置6的电动机,使用永久磁铁式同步电动机。另外,驱动绳轮8不经减速器而直接通过电动机旋转。驱动装置6配置成使驱动绳轮8的旋转轴垂直(包括大致垂直)。另外,驱动装置6配置成使驱动绳轮8位于驱动装置主体7的下方。另外,驱动装置6还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上与轿厢2的大致中央重叠。即,驱动装置6配置于机房5内的大致中央。在驱动绳轮8上卷绕有悬吊轿厢2和对重3、4的主绳索组10。主绳索组10包括悬吊轿厢2和第一对重3的多根(图中仅示出一根)第一主绳索11,以及悬吊轿厢2和第二对重4的多根(图中仅示出一根)第二主绳索12。第一主绳索11的根数与第二主绳索12的根数相同。主绳索组10所包括的主绳索的总数通过法律规定的主绳索安全因素等限制来确定。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11、12的根数分别为主绳索的总数的1/2。第一主绳索11在驱动绳轮8上的卷绕范围R1和第二主绳索12在驱动绳轮8上的卷绕范围R2,相对于驱动绳轮8的旋转轴彼此点对称。另外,卷绕范围R1和卷绕范围R2,在驱动绳轮8的周向上不重叠。即,在该示例中,在驱动绳轮8周向的两个部位,存在既没有卷绕第一主绳索11也没有卷绕第二主绳索12的微小的区域。因此,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11、12在驱动绳轮8上的卷绕角度均小于180度。在机房5中配置有将主绳索组10从驱动绳轮8导向轿厢2和对重3、4的转向轮组14。转向轮组14包括将第一主绳索11从驱动绳轮8导向轿厢2的第一轿厢侧转向轮15;将第一主绳索11从驱动绳轮8导向第一对重3的第一对重侧转向轮16;将第二主绳索12从驱动绳轮8导向轿厢2的第二轿厢侧转向轮17;以及将第二主绳索12从驱动绳轮8向第二对重4的第二对重侧转向轮18。转向轮15~18配置成使它们的旋转轴水平。另外,转向轮15~18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上与轿厢2重叠。在垂直投影面上,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11、12悬吊轿厢2的位置13a、13b,在轿厢2的宽度方向和纵深方向上相互分开。另外,在垂直投影面上,悬吊位置13a、13b相对于轿厢2的重心彼此点对称。这里,在使用多根第一主绳索11的情况下,悬吊位置13a是所有第一主绳索11的力的作用中心。另外,悬吊位置13b也同样。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主绳索11、12向驱动绳轮8的进入角度,以在转向轮15~18上位于最外侧的主绳索为最大。与此相对,在该示例中,由于将主绳索组10分为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11、12,因此能够使卷绕在各转向轮15~18上的主绳索的根数变为一半(或者大致一半)。所以,能够减小位于转向轮15~18的最外侧的主绳索向驱动绳轮8的进入角度。换言之,能够减小驱动绳轮8和转向轮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绳轮,并且以使上述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式配置于井道的上部;主绳索组,其卷绕在上述驱动绳轮上;轿厢,其由上述主绳索组悬吊在上述井道内,并通过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上述井道内升 降;第一对重和第二对重,它们由上述主绳索组悬吊在上述井道内,并通过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上述井道内升降;以及转向轮组,其设置于上述井道的上部,用于将上述主绳索组从上述驱动绳轮导向上述轿厢、上述第一对重和第二对重,上述 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主绳索组包括:第一主绳索,其悬吊上述轿厢和上述第一对重;以及第二主绳索,其悬吊上述轿厢和上述第二对重,上述转向轮组包括:第一轿厢侧转向轮,其将上述第一主绳索从上述驱动绳轮导向上述轿厢;第一对重侧转向轮 ,其将上述第一主绳索从上述驱动绳轮导向上述第一对重;第二轿厢侧转向轮,其将上述第二主绳索从上述驱动绳轮导向上述轿厢;以及第二对重侧转向轮,其将上述第二主绳索从上述驱动绳轮导向上述第二对重,在垂直投影面上,上述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悬 吊上述轿厢的位置相互分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英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