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867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该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能够在轿厢位于层站区域外时出现电源故障的情况下使锁定元件保持锁定位置,并且考虑了轿厢倾斜和安装并独立于门驱动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配备有:一凸轮,该凸轮在所述轿厢位于层站区域外时与支架一起运动而与引导表面接合,从而产生用于使闩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的驱动力;以及致动器,该致动器在轿厢行进期间使所述凸轮向不与所述引导表面接合的退回位置运动。所述凸轮的形状构成为:使得在所述凸轮运动预定量期间产生所述驱动力,并且在所述凸轮运动超出所述预定量期间保持所述驱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在正常工作中,电梯门由通常位于电梯轿厢上的门驱动器自动打开。在轿厢例如由于电源故障而停在两层之间的情况下,乘客会手动强制打开轿厢门。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手动打开,需要轿厢门锁定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该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独立于门驱动器并且考虑了由于偏心轿厢负载引起的一些可能的轿厢倾斜而在层站区域外锁定所述门。
技术介绍
已有许多通过门驱动器或门连接机构的运动而操作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其中存在的缺点在于,这些轿厢门锁定装置不能应用于现有的不经修改的门驱动器或门连接机构。而且,由于在一个机构中的多个功能的组合,所以安装容差更为严格。例如,在专利GB 2206331中描述了一种独立于门驱动器或门连接机构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如图14所示,专利GB 2206331中描述的第一传统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包括杆机构8和10、电动操作的致动器13、以及井道中的静止引导表面12,它们组合起来产生三个可能的锁定元件位置。当致动器13将杆9向上拉动时,锁定元件5围绕枢转点A顺时针枢转至第一锁定位置,在该第一锁定位置,闩7与销4接合。这禁止了门1和2的打开操作。另外,当致动器13未启动时,杆9由于重力而向下运动,使得锁定元件5围绕枢转点A逆时针转动至第二锁定位置,在该第二锁定位置,闩6与销3接合。这禁止了门1和2的打开操作。另外,在存在引导表面12的情况下,辊11与引导表面12接触,并且杆8和10的连杆机构使得锁定元件5保持在解锁位置,在该解锁位置,闩6和7与销3和4隔开距离1。这使得门1和2能够进行打开操作。例如,在专利US 4934488中也描述了一种类似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如图15所示,专利US 4934488中描述的第二传统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包括杆机构17、电动操作的致动器18、以及井道中的静止引导表面19,它们组合起来产生三个可能的锁定元件位置。配备有辊17a并且连接有杆17b的锁定元件16通过电动操作的致动器18而远离引导表面19转动至第一锁定位置C,在该第一锁定位置,上突起16c对限制元件15的运动进行限制。当致动器18未启动时,锁定元件16转动至第二锁定位置B,在该第二锁定位置,下突起16d限制限制元件15的运动。接着,当辊17a与引导表面19接触时,锁定元件16从第二锁定位置B转动至解锁位置A。为了在轿厢行进期间进行控制,使致动器18在从轿厢开始行进直到轿厢即将到达预定的指定层之前保持通电,致动器18在即将到达指定层之前断电。在第一传统的轿厢门锁定装置中,在轿厢位于层站区域外时出现电源故障的情况下,锁定元件5从第一锁定位置经过解锁位置转动至第二锁定位置。因此,如果门1和2在电源故障期间在两层之间打开,则总是存在锁定元件5在其到达第二锁定位置之前解锁的短暂时刻。在第二传统的轿厢门锁定装置中,在轿厢位于层站区域外时出现电源故障的情况下,锁定元件16从第一锁定位置C经过解锁位置A转动至第二锁定位置B。因此,如果门在电源故障期间在两层之间打开,则总是存在锁定元件16在其到达第二锁定位置B之前解锁的短暂时刻。由于偏心轿厢负载以及在轿厢被引导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的间隙或挠性(flexibility),可能出现轿厢倾斜。对于使用一机构(该机构在轿厢上并包括会与井道中的引导表面接触的辊)的轿厢门锁定装置,沿朝向引导表面的方向的轿厢倾斜直接影响辊的运动量。而且引导表面的安装容差直接影响可能的辊运动。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传统的轿厢门锁定装置中,轿厢倾斜和安装容差将导致不同的锁定元件转动。结果,锁定元件转动可能变化并且与层和实际轿厢负载相关。这增加了可能的锁定故障的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厢门锁定装置,在该轿厢门锁定装置中,锁定元件适于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这两个状态,即使在轿厢位于层站区域外时出现电源故障,所述锁定元件也能够保持所述锁定位置,并且所述轿厢门锁定装置考虑了轿厢倾斜和安装且独立于门驱动器。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用于在电梯轿厢不在层站区域内时锁定所述轿厢的滑动门,该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包括在各个层站处安装在井道中的引导表面;以及安装于所述轿厢的锁定机构部。该锁定机构部包括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轿厢的支撑件;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并适于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元件位于所述门的运动路径内以限制所述门的打开操作,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定元件位于所述门的所述运动路径外以使所述门可以进行打开操作;以及致动部,该致动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并适于朝向和远离所述引导表面运动,所述致动部在所述轿厢行进期间位于远离所述引导表面的退回位置(retracted position),从而将所述锁定元件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并且所述致动部在所述轿厢到达层站时位于与所述引导表面接合的致动位置并远离所述引导表面运动,从而使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另外,所述致动部构成为当所述致动部位于所述致动位置时,所述致动部远离所述引导表面预定量的运动完成了使所述锁定元件至所述解锁位置的运动,并且所述致动部超出所述预定量的运动使得所述锁定元件保持在所述解锁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锁定元件在轿厢工作期间处于所述锁定位置,而在轿厢到达层站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因而即使在轿厢工作期间出现电源故障的情形下,也能保持所述锁定位置。另外,在所述致动部超过预定量的运动期间,所述锁定元件保持所述解锁位置。因此,通过将所述预定量设为对于在轿厢倾斜和安装容差的最坏条件下所述致动部的运动,使得所述轿厢倾斜和安装容差不会对所述锁定元件的所述解锁位置造成任何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从层站侧看去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轿厢侧看去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在层站区域内的解锁位置的侧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中的致动器在层站区域内的启动状态的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中的致动器在层站区域内的未启动状态的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中的凸轮在层站区域内的启动状态的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中的致动器在层站区域外的未启动状态的视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在层站区域内的解锁状态的正视图;图9是从支架侧看去的侧视图,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在层站区域内的解锁状态;图10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在层站区域内的解锁状态的后视图;图11是从支撑板侧看去的侧视图,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在层站区域内的解锁状态;图12是凸轮附近的放大侧视图,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在层站区域内的锁定状态;图13是凸轮附近的放大侧视图,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在层站区域内的解锁状态;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传统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的一示例的结构图;并且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传统的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的另一示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思和操作。图1和图2从两个不同视角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该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用于在电梯轿厢不在层站区域内时锁定所述轿厢的滑动门,该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包括:在各个层站处安装在井道中的引导表面;以及安装于所述轿厢的锁定机构部,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装置的特 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部包括: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轿厢的支撑件;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并适于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元件位于所述门的运动路径内以限制所述门的打开操作,在所述解锁位 置,所述锁定元件位于所述门的所述运动路径外以使所述门可以进行打开操作;以及致动部,该致动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并适于朝向和远离所述引导表面运动,所述致动部在所述轿厢行进期间位于远离所述引导表面的退回位置,从而将所述锁定元件保持在所述锁定 位置,并且所述致动部在所述轿厢到达层站时位于与所述引导表面接合的致动位置并远离所述引导表面运动,从而使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其中,所述致动部构成为,当所述致动部位于所述致动位置时,所述致动部远离所述引导表面预 定量的运动完成了使所述锁定元件至所述解锁位置的运动,并且所述致动部超出所述预定量的运动使得所述锁定元件保持在所述解锁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利德威C范瓦根卫德今城健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