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65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该电梯装置中使用用于检测轿厢承负载荷的称重装置。称重装置具有:位移部件,其根据轿厢内的承负载荷的变化进行位移;以及多个位移检测部,其检测位移部件的位移,输出与承负载荷相应的检测信号。即,称重装置根据1个位移部件的机械位移,输出多个检测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用于检测轿厢内承负载荷的称重装置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电梯装置中,在轿厢下部和轿厢架之间设置有多个称重装置。于是,通过利用监视装置对来自称重装置的信号进行比较,来判断称重装置有无异常。当检测到称重装置异常时,利用通报部进行异常通报(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34476号公报在上述以往的电梯装置中,使用多个称重装置,所以成本高。并且,由于检测部位分散,检测值因轿厢内乘客位置等而发生偏差,精度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电梯装置,其能够将称重装置小型化、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提高承负载荷的检测精度。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备称重装置,该称重装置具有位移部件,其根据轿厢内的承负载荷的变化进行位移;以及多个位移检测部,其检测位移部件的位移,输出与承负载荷相应的检测信号。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的正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图3的称重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称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沿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5的位移部件向下方位移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图1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的框图。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称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铁芯位置与第1、第2接收线圈的输出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称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图1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称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图1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称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图1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轿厢的正视图。图16是示出图15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的框图。图1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7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框图。图1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8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轿厢1和配重2借助多根主索3吊在井道内,通过卷扬机4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卷扬机4具有卷绕有主索3的驱动滑轮5;使驱动滑轮5旋转的电动机6;以及对驱动滑轮5的旋转进行摩擦制动的制动器7。电动机6和制动器7由控制装置8控制。轿厢1具有轿厢架9;被轿厢架9支承的轿厢室10;以及设置于轿厢室10的下部和轿厢架9之间的多个防振部件11。轿厢架9的上梁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轿厢1内的承负载荷的称重装置12。称重装置12生成与轿厢1内的承负载荷相对应的检测信号。来自称重装置12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装置8。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1的正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索端固定杆13与各主索3的端部连接。在轿厢架9的上梁上设置有插通索端固定杆13的多个插通孔9a。在各索端固定杆13的下端部设置有凸缘状的防脱件13a,该防脱件13a阻止索端固定杆13从插通孔9a中脱出。各防脱件13a和轿厢架9的上梁之间设置有钩环弹簧(shackle spring)14。轿厢架9根据轿厢1内的承负载荷的变化,相对于索端固定杆13沿上下方向进行位移。伴随轿厢架9相对于索端固定杆13沿上下方向的位移,钩环弹簧14伸缩。在索端固定杆13的比轿厢架9更上侧的位置处安装有检测板15。检测板15经由转动轴15a可转动地与索端固定杆13连结。称重装置12具有设置在轿厢架9的上梁上的多个支撑部件16;被支撑部件16支承的称重装置主体17;以及位移部件(轴芯)18,其与检测板15抵接,伴随检测板15相对于轿厢架9的上下移动,该位移部件18相对于称重装置主体17上下位移。图4是示出图3的称重装置12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称重装置12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6是沿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在位移部件18的中间部形成有铁芯部18a,该铁芯部18a的截面径沿轴方向连续变化。铁芯部18a形成为从其上端部向下端部截面径连续减小的圆锥形。位移部件18的上端部附近形成有凸缘状的弹簧限制部18b。铁芯部18a配置于外框架19的内侧。位移部件18的上下端部向外框架19的外部突出。外框架19的上部和弹簧限制部18b之间设置有预负荷弹簧20。外框架19上固定有止动件21,其限制位移部件18向上方移动。外框架19上固定有磁铁22、第1轭铁23以及第2轭铁24。第1轭铁23具有与磁铁22的N极连接的第1连接端部23a以及与铁芯部18a相向的第1相向端部23b。第2轭铁24具有与磁铁22的S极连接的第2连接端部24a以及与铁芯部18a相向的第2相向端部24b。第1相向端部23b和第2相向端部24b夹着铁芯部18a彼此相向。第1相向端部23b上还固定有作为位移检测部的第1磁传感器25,其输出与第1相向端部23b和第2相向端部24b之间的磁通量相应的检测信号。第2相向端部24b上固定有作为位移检测部的第2磁传感器26,其输出与第1相向端部23b和第2相向端部24b之间的磁通量相应的检测信号。图7是示出图5的位移部件18向下方位移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当由于轿厢1内的承负载荷的变化,检测板15沿上下方向位移时,伴随于检测板15的位移,位移部件18也沿上下方向机械地位移。当位移部件18沿上下方向位移时,位于相向端部23b、24b之间的铁芯部18a的截面积改变。例如,如图8所示,若铁芯部18a的截面积增大,则通过相向端部23b、24b之间的磁通量增加。因此,磁传感器25、26分别输出与轿厢1内的承负载荷相应的检测信号。图9是示出图1的控制装置8的功能框图。控制装置8具有第1载荷转换部27和第2载荷转换部28、第1判断部29和第2判断部30、第一OR运算部31和第二OR运算部32、以及第1发报部33和第2发报部34。在控制装置8中对来自磁传感器25、26的检测信号进行数字转换、运算处理。第1载荷转换部27根据来自第1磁传感器25的检测信号求出位移部件18的位移量,并使用位移部件18的位移量和钩环弹簧14的弹簧系数,运算轿厢1内的承负载荷。第2载荷转换部28根据来自第2磁传感器26的检测信号求出位移部件18的位移量,并使用位移部件18的位移量和钩环弹簧14的弹簧系数,运算轿厢1内的承负载荷。第1判断部29判断由第1载荷转换部27和第2载荷转换部28求出的载荷之差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在达到阈值的情况下,向第一OR运算部31和第二OR运算部32发送异常检出信号。第2判断部30判断由第1载荷转换部27和第2载荷转换部28求出的载荷之差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在达到阈值的情况下,向第一OR运算部31和第二OR运算部32发送异常检出信号。当从第1判断部29和第2判断部30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对第一OR运算部31发送了异常检出信号时,第一OR运算部31向第1发报部33发送发报指令。当从第1判断部29和第2判断部30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对第二OR运算部32发送了异常检测信号时,第二OR运算部32向第2发报部34发送发报指令。第1发报部33和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具备称重装置,该称重装置具有:位移部件,其根据轿厢内的承负载荷的变化进行位移;以及多个位移检测部,其检测所述位移部件的位移,输出与承负载荷相应的检测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隆美木川弘冈田章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