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45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电梯装置中,由多个卷扬机使第1和第2升降体升降。第2升降体具有升降体主体和可摆动地连接于升降体主体的摆动构件。升降体主体由主绳通过摆动构件悬挂。主绳具有在摆动构件的摆动中心的一侧连接于摆动构件的第1绳端部和在摆动中心的另一侧连接于摆动构件的第2绳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多个巻扬机使l台轿箱升降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要求有可使更多的乘客更快地移 动的电梯。相对于该要求,虽然有使轿箱大型化的方法,但这样需要 转矩大 功率输出大的大型巻扬机,制作费用和起重 安装费用等增 大。另外,提出有不使巻扬机大型化,而是用2台巻扬机使l台轿箱 升降的电梯装置。在该电梯装置中,通过在轿箱和平衡配重上分别设 置动滑轮,从而消除由产生于2台巻扬机的速度差导致的问题(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420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那样的已有电梯装置中,由于在轿箱和平衡配重上设置了 动滑轮,所以,作为主绳需要环形绳。然而,环形绳通过相互连接1 根绳的两端部而制作,所以,难以消除接缝的台阶,当接缝通过驱动 滑轮或动滑轮时会产生振动。另外,为了确保接缝的可靠性,制作成 本增大。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不使用环形绳作为主绳,可吸收由多个巻 扬机导致的主绳的行走距离的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有多个巻扬机、至少1根主绳、第l升降体 及第2升降体;该多个巻扬机分别具有驱动滑轮(夕一少);该至少1根主绳巻挂于驱动滑轮;该第l升降体由主绳悬挂,由巻扬机升降; 该第2升降体由主绳悬挂,由巻扬机朝与第l升降体相反的方向升降 第2升降体具有升降体主体和可摆动地连接于升降体主体的摆动构 件;升降体主体由主绳通过摆动构件悬挂;主绳具有在摆动构件的摆动 中心的一侧连接于摆动构件的第1绳端部和在摆动中心的另一侧连接 于摆动构件的第2绳端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有多个巻扬机、至少l根主绳、第1 升降体、第2升降体、异常检测单元及控制装置;该多个巻扬机分别 具有驱动滑轮;该至少l根主绳巻挂于驱动滑轮;该第l升降体由主 绳悬挂,由巻扬机升降;该第2升降体由主绳悬挂,由巻扬机朝与第 1升降体相反的方向升降;该异常检测单元检测由巻扬机产生的主绳 的行走距离的差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值;当由异常检测单元检测 到主绳的行走距离的差达到设定值时,该控制装置输出用于使第l和 第2升降体停止的指令。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有多个巻扬机、至少l根主绳、轿箱 及平衡配重;该多个巻扬机分别具有驱动滑轮;该至少l根主绳巻挂 于驱动滑轮;该轿箱由主绳悬挂,由巻扬机升降;该平衡配重由主绳 悬挂,由巻扬机升降;平衡配重具有第l和第2配重主体以及由弹性 体构成的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连接第1配重主体与第2配重主体; 主绳具有连接于平衡配重的第1配重主体侧的第1绳端部和连接于平 衡配重的第2配重主体侧的第2绳端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有多个巻扬机、至少l根主绳、第1 升降体及第2升降体;该多个巻扬机分别具有驱动滑轮;该至少l根 主绳巻挂于驱动滑轮;该第l升降体由主绳悬挂,由巻扬机升降;该 第2升降体由主绳悬挂,由巻扬机朝与第l升降体相反的方向升降; 在第1升降体上设有巻挂着主绳的中间部的平衡滑轮,主绳具有连接 于第2升降体上部的多个绳端部,绳端部在垂直投影面上聚集到第2 升降体的重心附近。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有第1巻扬机、第2巻扬机、至少1根第1主绳、至少1根第2主绳及第1和第2升降体;该第1巻扬机 配置于升降通道的上部,具有第l驱动滑轮;该第2巻扬机配置于升 降通道的上部,具有第2驱动滑轮;该至少1根第1主绳巻挂于第1 驱动滑轮;该至少1根第2主绳巻挂于第2驱动滑轮;该第1和第2 升降体由第l和第2主绳悬挂,由第1和第2巻扬机升降;第l主绳 具有连接于第1升降体上部的第1绳端部和连接于第2升降体上部的 第2绳端部;第2主绳具有连接于第1升降体上部的第3绳端部和连 接于第2升降体上部的第4绳端部;第1和第3绳端部与第1和第2 驱动滑轮的间隔相比,在垂直投影面上聚集到第l升降体的重心附近; 第2和第4绳端部与第l和第2驱动滑轮的间隔相比,在垂直投影面 上聚集到第2升降体的重心附近。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 图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 图4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 图5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 图6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 图7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7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 图8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8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 图9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9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 图10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0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 实施方式1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在图中,在 升降通道1内设置一对轿箱导轨2和一对平衡配重导轨3。作为第1升降体的轿箱4沿轿箱导轨2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作为第2升降体 的平衡配重5沿平衡配重导轨3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平衡配重5具有作为升降体主体的平衡配重主体16、可摆动地连 接于平衡配重主体16的摆动构件(绳连接构件)17、及连接平衡配重 主体16与摆动构件17的连接构件18。平衡配重主体16从摆动构件 17通过连接构件18悬挂着。连接构件18的上端部可自由回转地连接在摆动构件17的摆动中 心,即摆动轴17a上。摆动轴17a平行于平衡配重主体16的厚度方向 而且处于水平状态。连接构件18的下端部连接于平衡配重主体16的 上部中心。另外,在连接构件18的上端部设有用于检测摆动构件17 的摆动状态的摆动检测单元(图中未示出)。作为摆动检测单元,例如 可使用编码器。在升降通道1的上部配置第1和第2巻扬机6、 7。第1巻扬机6 具有第1驱动滑轮8和使第1驱动滑轮8回转的第1巻扬机主体9。 第2巻扬机7具有第2驱动滑轮10和使第2驱动滑轮10回转的第2 巻扬机主体ll。第l和第2巻扬机主体9、 ll分别包含电动机。另外, 第1和第2巻扬机6、 7使驱动滑轮8、 IO的回转轴水平地配置着。在第1和第2驱动滑轮8、 10上巻挂至少1根主绳12。轿箱4和 平衡配重5由主绳12悬桂于升降通道1内,由第1和第2巻扬机6、 7的驱动力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平衡配重5沿与轿箱4相反的方向 升降。主绳12具有在摆动构件17的摆动轴17a的一侧连接于摆动构件 17的第1绳端部12a和在摆动轴17a的另一侧连接于摆动构件17的 第2绳端部12b。第1和第2绳端部12a、 12b在从摆动轴17a离开相 等距离的位置连接于摆动构件17。在升降通道1的上部配置用于将第1绳端部12a和第2绳端部12b 引导至平衡配重5的第1和第2偏导轮14、 15。第1和第2偏导轮14、 15的回转轴处于水平状态。在轿箱4的上部设有可以水平回转轴为中心回转的平衡滑轮13。在平衡滑轮13上巻挂着主绳12的中间部。第l和第2巻扬机6、 7由控制装置19控制。控制装置19根据来 自摆动检测单元的信号控制第l和第2巻扬机6、 7,从而消除摆动构 件17的摆动,即,使摆动构件17返回到水平。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第l和第2巻扬机6、 7进行同步运行地由 控制装置19控制。然而,由驱动滑轮8、 IO的制作误差、轿箱4的加 减速和制动时等发生的驱动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具有多个卷扬机、至少1根主绳、第1升降体及第2升降体;该多个卷扬机分别具有驱动滑轮;该至少1根主绳卷挂于上述驱动滑轮;该第1升降体由上述主绳悬挂,由上述卷扬机升降;该第2升降体由上述主绳悬挂,由上述卷扬机朝与上述第1升降体相反的方向升降;上述第2升降体具有升降体主体和可摆动地连接于上述升降体主体的摆动构件;上述升降体主体由上述主绳通过上述摆动构件悬挂着;上述主绳具有在上述摆动构件的摆动中心的一侧连接于上述摆动构件的第1绳端部和在上述摆动中心的另一侧连接于上述摆动构件的第2绳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村敬上田隆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