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3872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刷马达,包括在转子芯的内周面具备永磁铁的转子、以及在供线圈卷绕的定子芯的末端形成有齿部的定子,上述齿部形成为与上述永磁铁相对的对峙面与永磁铁的内周面的距离,随着从中央朝向末端而变大,通过使由转子的位置变化带来的磁阻的变化率最小,来大幅降低齿槽转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刷马达,更详细而言,转子在定子的外侧旋转并且在转子具备永磁铁的无刷马达。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马达作为在电流所流动的磁场内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可按照电源的种类、转子和定子的位置、或永磁铁的适用与否等多种基准进行分类。例如,马达按照电源的种类分为直流(DC)马达和交流(AC)马达,直流马达再分为有刷马达和无刷马达。在DC马达中附着有电刷(Brush)的马达,通过整流子与电刷的接触,使电流在线圈流动的同时使电流流动,但存在不仅产生机械及电气噪声还使电刷磨损的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广泛采用不使用电刷的BLDC(BrushlessDC)马达。无刷直流马达(BrushlessDCMotor)为在直流马达中去掉电刷和整流子(Commutator)而设置电子性的整流机构的马达,又称为无整流子马达。此外,马达根据转子和定子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内转子型马达和无刷马达。图1及图2表示BLDC无刷马达的一例。图1及图2所示的BLDC无刷马达包括在转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刷马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刷马达,包括在转子芯(11)的内周面具备永磁铁(12)的转子(10)、以及在供线圈(25)卷绕的定子芯(21)的末端形成了齿部(22)的定子(20),其特征在于,上述齿部(22)形成为,与上述永磁铁(12)相对的对峙面(23)与永磁铁(12)的内周面的距离,随着从中央朝向末端而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8.25 KR 10-2014-01109971.一种无刷马达,
包括在转子芯(11)的内周面具备永磁铁(12)的转子(10)、以
及在供线圈(25)卷绕的定子芯(21)的末端形成了齿部(22)的定子
(20),
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部(22)形成为,与上述永磁铁(12)相对的对峙面(23)
与永磁铁(12)的内周面的距离,随着从中央朝向末端而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部(22)沿着转子芯(11)的圆周方向延伸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部(22)的对峙面(23)形成为平面,并且相对于经过永磁
铁(12)的内周面与定子芯(21)的中心线(C)所相交的点的切线(T)
形成规定的夹角α地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部(22)的对峙面(23)与切线(T)所成的夹角α满足
3°≤α≤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部(22)的对峙面(23)形成为以上述定子芯(21)的中心
线(C)为基准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齿部(22)的对峙面(23)从上述定子芯(21)的中心线(C)
朝向两侧形成有形状与上述对峙面(23)不同的台部(24),
上述台部(24)的长度L1相对于从中心线(C)到对峙面(23)
的末端的长度L2满足:
0≤L1L2≤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永磁铁的内周面具有凹陷的曲面形状,上述齿部的对峙面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诚国姜恩锡任缟彬郑敬勋
申请(专利权)人: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