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床自动送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831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冲床自动送料机构,属于冲床构件技术领域。包括一对彼此对置的用于配置到冲床工作台上去的辊筒架;一对第一、第二辊筒,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的一对辊筒架上,第一辊筒的第一辊筒轴上固设有第一齿轮,而第二辊筒的辊筒轴上固设有第二齿轮,第一、第二齿轮彼此啮合;一电机,与所述的第二辊筒的第二辊筒轴传动联结;一对辊筒提携装置,分别设在所述的一对辊筒架的顶部并且与第一辊筒联结。优点:有利于保护薄带;不仅有助于节约材料,而且能确保加工效率;整体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冲床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冲床自动送料机构。技术背景对于将常规的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坯件冲制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工件而言, 似乎并不需要在冲床上配备送料机构,因为通过工人的徒手操作即可实现。 这里所称的徒手操作是指由操作人员将坯件逐个送抵冲床上的上下模之间, 然而,对于那些预先形成盘巻状的薄带连续冲制工件,送料机构的作用是不 可或缺的。因为如果由工人手工喂送,由于每次送入的量或称每次送入的长 度客观上难以把握,若一次送入的薄带过多(过长),会使薄带冗余而造成浪 费;反之,若一次喂送过少(过短),则无法成形出工件,从而造成既浪费薄 带又致使工件报废的问题。因此,只有将薄带的送进量即每次送进的节距达 到与冲床的每次冲压的动作及所需的材料相默契的程度,才能既不致薄带冗 余,又不致薄带过少而藉以体现节约材料和满足高效率冲压要求,特别是对 于某些原材料价格极为昂贵的例如厚度为0.05 0.3 mm的银铜带冲制相应的器件,送料机构的结构合理与否直接牵涉到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的利用 率和冲制成形的速度。申请人进行了检索,检取有两篇文献, 一为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1735U, 介绍了冲床自动送料机构,该机构的工作原理在其说明书第1页第13 19行 作了具体描述。纵观该专利技术方案,靠摩擦力带动线材送料,具体是由斜 楔碰压滚轮,进而由滚轮压迫或释放线材。不足有二, 一是对于申请人在上 面提到的厚度仅为0.05 0.3皿的薄带(也可称箔带)而言,本机构无法适用, 因为若滚轮(专利称钢球)对薄带的挟持力过大,则会导致损及薄带,而如 果挟持力过小,则起不到挟持作用;二是滚轮对线材的挟持与否是靠弹簧的 作用来担当的,由于弹簧的最大弱性容易出现疲劳现象,因此当弹簧出现疲劳,那么其对滚轮的作用荡然无存,进而使滚轮无法对线材挟持。二为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23389U所推荐的冲床自动送料机构,该专利技 术方案所期取的技术效果是防止薄带放出过多即避免薄带冗余,以使薄带具 有一定的张力。欠缺之一,薄带在进入冲床的冲头之前拐点多,存在易损及 薄带之虞,因为对于申请人在上面提到的微薄的银铜带切忌存在拐点,否则 会出现巻边之类的情形;之二,由于薄带从环圈体退出到冲床冲制的行进过 程中,需要作90°的角度变化(该专利的图2至图4所示),即薄带从垂直变 为水平,因而对薄带的保护是不利的;之三,该技术方案同样不适合于对微 薄的如申请人在上面提到的厚度为0.05 0.3mm的薄带的张力控制,因为该专 利是通过冗余的薄带使一对感应器导通来达到电机停止工作,也就是说当穿 过其中一个感应器上的薄带的冗余部分触及另一感应器时,电机停止工作, 这就需要薄带具有一定的刚度,否则不可能以起拱的方式触动另一感应器(图 2所示),因此由申请人提到的薄带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之四,整体结构 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确保薄带在进入冲床的冲头之前的行 进过程中无拐点并且无需改变薄带角度而有助于保护薄带、张力控制效果好、 结构简练的冲床自动送料机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冲床自动送料机构,包括一对 彼此对置的用于配置到冲床工作台上去的辊筒架; 一对第一、第二辊筒,可 转动地设在所述的一对辊筒架上,第一辊筒的第一辊筒轴上固设有第一齿轮, 而第二辊筒的辊筒轴上固设有第二齿轮,第一、第二齿轮彼此啮合; 一电机, 与所述的第二辊筒的第二辊筒轴传动联结; 一对辊筒提携装置,分别设在所 述的一对辊筒架的顶部并且与第一辊筒联结。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辊筒的第一辊筒轴的 两端各枢置在相应的第一辊筒轴座上,第一辊筒轴座可上下滑动地滑配在所 述的辊筒架上,并且第一辊筒轴座与所述的辊筒提携装置联结;所述的第二 辊筒的第二辊筒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设在第二辊筒轴座上,第二辊筒轴座滑动 配合在所述的辊筒架上,并且对应于第一辊筒轴座的下方。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 而电机座固定在所述的冲床工作台上。在本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由线路与冲床的电 气控制箱电气连接。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为步进电机。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辊筒提携装置包括拉杆、 弹性部件、扳手和销轴,拉杆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一辊筒轴座的顶部固定,拉 杆的上端探出所述辊筒架的顶横梁并且开设有销轴孔,弹性部件套设在拉杆 上,弹性部件的一端抵挡在所述顶横梁上,另一端支承在第一辊筒轴座上, 扳手通过所述的销轴并且借助于所述的销轴孔与所述的拉杆铰连联结。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扳手在与所述的拉杆 相铰连联结的一端构成有至少一个凸轮,凸轮与所述的顶横梁相接触。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部件为弹簧。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冲床工作台的一 侧还配备有一薄带导向装置。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薄带导向装置包括 一对夹片、底座和立柱, 一对夹片通过一对调整螺母设在立柱的上端,立柱 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能确保薄带进入冲床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行进而无拐点并且不发生角度改变,因而有利于保护薄带;第一、 第二辊筒、第一、第二齿轮以及电机之间的配合能实现良好的张力控制,并 且能保障第一、第二辊筒所引入的供冲床的冲头实行冲制的薄带的送进量不 会出现冗余,不仅有助于节约材料,而且能确保加工效率;整体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冲床自动送料机构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冲床自动送料机构的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结构 实质及有益效果,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 述如下,但所有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任何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替换或名词术语概念变化均应视为本实用新 型所公开的并且要求权利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敬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对形状优选但并非绝对限于的趋于龙门架状的 辊筒架1,该对辊筒架1的位置彼此保持对应,即处于同一直线上,各辊筒架 1的底部用螺钉12与冲床8 (图2示)的冲床工作台81固定。 一对第一、第 二辊筒2、 3呈上下配合关系地并且各自可转动地配置在一对辊筒架1上,具 体是第一辊筒2的一对第一辊筒轴21通过轴承而可旋转地设在相应的即一 对第一辊筒轴座211上,以目前的图示位置状态为例(以下同),第一辊筒轴 21的左端伸展到第一辊筒轴座211外,并且通过键固定第一齿轮4,固定时, 只要将第一齿轮4的第一中央孔41套置到第一辊筒轴21的轴头上,再用平 键固定;第二辊筒轴3的一对第二辊筒轴31同样通过轴承而可旋转地设在相 应的即一对第二辊筒轴座311上,第二辊筒轴31的左端伸展到第二辊筒轴座 311外,并且通过平键固定第二齿轮5,固定时,只要将第二齿轮5的第二中 央孔51套置到第二辊筒轴31的轴头上,再用平键键固。第一、第二齿轮4、 5彼此啮合。由图l所示, 一对第一、第二辊筒轴座211、 311是与辊筒架1 的立柱滑动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床自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彼此对置的用于配置到冲床工作台(81)上去的辊筒架(1);一对第一、第二辊筒(2、3),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的一对辊筒架(1)上,第一辊筒(2)的第一辊筒轴(21)上固设有第一齿轮(4),而第二辊筒(3)的辊筒轴(31)上固设有第二齿轮(5),第一、第二齿轮(4、5)彼此啮合;一电机(6),与所述的第二辊筒(3)的第二辊筒轴(31)传动联结;一对辊筒提携装置(7),分别设在所述的一对辊筒架(1)的顶部并且与第一辊筒(2)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雪明戴卫刚华钟南林伟华烨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双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