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174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感器,包括外罩、磁体、线圈、第一盖体以及第二盖体。外罩具有容置空间、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磁体位于容置空间中,且磁体中至少一端部具有弧状边缘,线圈绕设于磁体的中柱上,第一盖体具有接触面,当所述第一盖体盖覆于外罩的第一开口时,所述接触面接触所述弧状边缘以形成接触点,并于该接触点两侧分别形成间隙,第二盖体盖覆于所述外罩的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磁体与第一盖体直接接触从而提升电感量,并且接触点两侧的间隙可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平缓的饱和曲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感器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可提升电感量,并具有平缓饱和电性曲线的电感器。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电感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感器la主要包括DR磁体101与RI磁体102,并且以线圈(图中未示出)绕设于DR磁体101。由DR磁体101与RI磁体102组成的电感器la,间隙G过小容易使DR磁体101与RI磁体102接触,导致电感量不稳定,为了准确控制间隙G,生产厂商通常需要通过对应的治具或套管将间隙G定位后,再将DR磁体101与RI磁体102点胶固定,因此,增加了制备难度及次品率。请一并参阅图2、图3,图2为现有电感器另一示意图,图3为图2中电感器lb的电感特性曲线图。在图2中,现有的电感器lb主要包括C型磁体103和I型磁体104,两磁体之间的间隙G虽然可以使用一些制程方式予以控制,但是,其本身的电感特性曲线会有一转折的饱和点,如图3所示,控制C型磁体103和I型磁体104之间的间隙G能使电感器lb的电感特性曲线具有一段时间的平缓状态,但当电感器lb的电感量达到饱和时,其电感特性曲线会快速下滑,从而造成电感量的下降。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电感器la、lb的间隙G无法控制从而造成电感量变化的问题,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器,通过第一盖体与磁体端部的弧状边缘的接触,可以有效地提升本技术的电感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感器,其包括:外罩,其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容置空间;磁体,设置于所述外罩的容置空间中,并具有中柱及形成于所述中柱两端的端部,所述端部中至少一端部具有弧状边缘;线圈,绕设在所述磁体中的所述中柱上;第一盖体,盖覆于所述外罩的所述第一开口上,且与所述磁体的至少一端部的弧状边缘接触,使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至少一端部之间形成接触点,并于所述接触点两侧分别形成间隙;以及第二盖体,盖覆于所述外罩的第二开口。所述的电感器中,所述间隙的尺寸从所述接触点朝远离该接触点的方向逐渐扩大。所述的电感器中,还包括用于包覆所述磁体与线圈的磁性粉体,填充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的电感器中,所述线圈具有两个接线部,所述第二盖体具有两个出线孔,所述两个接线部从所述容置空间通过所述两个出线孔向外伸出。所述的电感器中,所述第一盖体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的电感器中,所述第一盖体磁性盖体。所述的电感器中,所述外罩为塑料外罩,所述第二盖体为塑料盖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包括外罩、磁体、线圈、第一盖体以及第二盖体。外罩具有容置空间、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磁体位于容置空间中,且磁体中至少一端部具有弧状边缘,线圈绕设于磁体的中柱上,第一盖体具有接触面,当所述第一盖体覆盖于外罩的第一开口时,所述接触面接触所述弧状边缘以形成接触点,并于该接触点两侧分别形成间隙,第二盖体覆盖于所述外罩的第二开口。本技术的磁体与第一盖体直接接触从而提升电感量,并且接触点两侧的间隙可使本技术具有平缓的饱和曲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感器的不意图。图2为现有电感器的另一不意图。图3为图2中的电感器的电感特性曲线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的磁体与外罩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的组合示意图。图7为图6的沿A-A剖面线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与现有电感器的电感特性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感器,通过第一盖体与磁体端部的弧状边缘的接触,可以有效地提升本技术的电感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以限定本技术。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的分解图,图5为磁体与外罩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2包括有外罩20、磁体21、线圈22、第一盖体23以及第二盖体24。外罩20呈中空状,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 201与第二开口 202,以及位于第一开口201与第二开口 202之间的容置空间203,用以容纳磁体21。外罩20的材料为塑料。磁体21具有中柱213及位于中柱213两端的两个端部211,且磁体21的两个端部211分别具有弧状边缘2110,磁体21可从第一开口 201或第二开口 202放入外罩20的容置空间203中。磁体21的材料为镍-锌铁氧体。线圈22由一导线绕设于磁体21而形成,并预留线圈22的两个相对末端以形成接线部22a和22bο第一盖体23盖覆于外罩20的第一开口 201上,并具有接触面231。第一盖体23的材料为磁性材料,如锰-锌铁氧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盖体23可为圆形或多边形,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并不限于图4和图5所示的矩形。第二盖体24盖覆于外罩20的第二开口 202上,且第二盖体24具有两个出线孔24a和24b,用以供线圈22的两接线部22a和22b分别从对应的出线孔24a和24b伸出。第二盖体24的材料为塑料。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的组合示意图,图7为图6的沿A-A剖面线的剖面图。如图所示,磁体21位于外罩20的容置空间203内,第一盖体23盖覆于外罩20的第一开口 201上,第二盖体24盖覆于外罩20的第二开口 202上,而线圈22的两个接线部22a和22b分别从第二盖体24的两个出线孔24a和24b伸出,从而形成如图6所示的结构。请参阅图7和图4,当第一盖体23覆盖第一开口 201时,第一盖体23的接触面231接触磁体21的端部211的弧状边缘2110,从而形成接触点212,且在接触点212的两侧边分别形成有间隙G,而且两侧的间隙G从接触点212朝远离接触点212的方向逐渐增大,即距离接触点212越近,间隙G越小;距离接触点212越远,间隙G越大。请同时参阅图8和图9,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的另一实施例的不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感器与现有电感器的电感特性曲线图。如图所示,在本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可在外罩20的容置空间203填充磁性粉体25并包覆磁体21与线圈22,将形成于接触点212两侧的间隙G切割为数个小间隙,相较于图9中,细虚线和细实线分别表示图1和图2中现有电感器la和lb的电感特性曲线,本技术得到了较为平缓的电感特性曲线,如粗实线所示,并且在电感量达到饱和时,避免了电感特性曲线的快速下滑所产生的电感量的下降。须说明的是,本技术磁体21的两个端部211分别设计有弧状边缘2110,因此在第一盖体23盖覆于外罩20的第一开口时,第一盖体23的接触面231均可接触磁体21两个端部211的弧状边缘2110。但,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实际实施时,也可仅在磁体21的任一端部211形成有弧状边缘2110,只要第一盖体23的接触面231可接触弧状边缘2110即可。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其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容置空间;磁体,设置于所述外罩的容置空间中,并具有中柱及形成于所述中柱两端的端部,所述端部中至少一端部具有弧状边缘;线圈,绕设在所述磁体的所述中柱上;第一盖体,盖覆于所述外罩的所述第一开口上,且与所述磁体的至少一端部的弧状边缘接触,使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至少一端部之间形成接触点,并于所述接触点两侧分别形成间隙;以及第二盖体,盖覆于该所述外罩的第二开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美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