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中管过滤器,包括缸体,外管,内管,进水管,潜水泵,过滤槽,过滤材料和隔板;所述外管安装于缸体中,在外管内部安装有贯穿缸体底板的内管,在内管内部安装有进水管,其中进水管通过弯管与潜水泵连接;所述潜水泵安装于过滤槽内;所述过滤槽中设置有过滤材料A和过滤材料B,并在中间通过隔板A和隔板B隔开,在过滤材料B右端设置有隔板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布置巧妙,结构紧凑,过滤效果明显;同时通过外管,内管和进水管的配合,能有效的排出缸体中污垢,并且通过过滤槽对水实现两次过滤,保证了过滤出的水不会对鱼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稳定可靠,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器,特别是管中管过滤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也更加丰富;也从多方面来满足精神上的享受,比如家庭的装修,家中的摆件或是办公室的摆件等;最为明显的就是摆件,现在面对各式各样的人群可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摆件。其中许多人会选择使用在水族箱中喂鱼作为摆件,但是水族箱中喂鱼首先就得保证水族箱中水质的良好,这样才能保证里面的鱼能健康生活;因此为了使得水族箱中水质更好大多都选择采用过滤器,通过循环过滤缸体中的水,保证水质的干净。但在现有的过滤器中,存在这过滤材料跟换不方便,实用比较笨重,缸体开孔多,同时过滤效果也不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管中管过滤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布置巧妙,结构紧凑,过滤效果明显的管中管过滤器;本技术通过外管,内管和进水管的配合,实现了对缸体中污垢的排出;同时通过在缸体底部设置过滤槽,将上部流下的污垢通过过滤槽中的过滤材料过滤,再经潜水栗的作用,将过滤后的水通过进水管重新排入缸体中。本技术采用管中管结构也使得在缸体底板上只开一个孔,实现生产工艺的简化,同时也降低了使用工程中出现漏水问题的几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管中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外管,内管,进水管,潜水栗,过滤槽,过滤材料和隔板;所述外管安装于缸体中,在外管内部安装有贯穿缸体底板的内管,在内管内部安装有进水管,其中进水管通过弯管与潜水栗连接;所述潜水栗安装于过滤槽内;所述过滤槽中设置有过滤材料A和过滤材料B,并在中间通过隔板A和隔板B隔开,在过滤材料B右端设置有隔板C。所述过滤槽采用型材制成,可根据需要加大或减小尺寸以满足水族箱的需求。根据本技术所述管中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与缸体的缸体底板具有进水缝隙,所述外管内壁与内管外壁通过设置在内管底部的连接板形成进水空隙;并且内管顶部低于外管顶部,外管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内观上。所述底部形成的进水缝隙是用于对缸体底部的比重大于水的污垢(如:食物残渣,鱼粪便等)的排出;所述的出水空隙是污水排出的通道,并且控制出水间隙的大小可在外管与内管夹层隙中形成一个低压区,从而保证缸体中的水能从夹层中向上流动并进入内管中,最终流向过滤槽中。设计内管顶部低于外管顶部是为了让夹层中的水能更顺利的流入内管中。根据本技术所述管中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外管上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所述的进水孔是用于对液体表面的比重小于水的污垢(表面污垢为:当缸体中的液体到一定时间后,在液体表面就会出现些油膜物;或是漂浮的食物残渣污垢等)的排出。根据本技术所述管中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分为位于缸体底板上部的内管A和位于缸体底板下部的内管B,所述内管A与内管B通过具有外螺纹的上连接块和具有内螺纹的下连接块以螺纹配合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内管B和缸体底板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内管A和内管B通过连接块来连接保证了内管的完整性,使得排水能力更强;所述上下连接块通过螺纹连接,保证了连接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垫板防止了漏水现象的产生。根据本技术所述管中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中的过滤材料A,过滤材料B,隔板A和隔板C均与过滤槽底部具有间隙;位于过滤材料A右端的隔板A顶端高度高于过滤材料B左端的隔板B顶端高度,且隔板B底部与过滤槽底部接触;在所述隔板A和隔板B之间形成水流通道。通过设计过滤材料A和过滤材料B是实现对排出的水进行两次过滤;通过在隔板A和隔板B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是为了实现一次过滤后的水能顺利进入过滤材料B进行二次过滤;通过潜水栗的作用,在隔板A和隔板B中间也能形成低压区,使得水流更加通畅,水流更快;隔板A的顶端高于隔板B的顶端是防止了没有经过一次过滤的水就流到过滤材料B中。根据本技术所述管中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顶部设置有与进水管相配合的锥形斗。通过设计锥形斗是为了方便进水管的连接和安装。根据本技术所述管中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顶部出水口高于缸体的最高水位线。将进水管的高度设置为高于缸体的最高水位线,是为了防止缸体中的水进入进水管,使得进水管中的水能顺利流入缸体中。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优点一: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结构紧凑;通过各个管子的配合保证排污能力更强,比如:外管与缸体的缸体底板具有进水缝隙,所述外管内壁与内管外壁通过设置在内管底部的连接板形成出水空隙;并且内管顶部低于外管顶部。所述底部形成的进水缝隙是用于对缸体底部的污垢(如:食物残渣,鱼粪便,稍重的污垢等)的排出;所述的出水空隙是污水排出的通道,并且控制出水间隙的大小可在出水间隙中形成一个低压区,从而保证缸体中的水能从出水间隙中流动并进入内管中,最终流向过滤槽中。设计内管顶部低于外管顶部是为了让出水间隙中的水能更顺利的流入内管中。优点二:本技术通过采用合理的结构,使得本技术结构更加紧凑,实用更加可靠,稳定性更高;比如:内管分为位于缸体底板上部的内管A和位于缸体底板下部的内管B,所述内管A与内管B通过具有外螺纹的上连接块和具有内螺纹的下连接块以螺纹配合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内管B和缸体底板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内管A和内管B通过连接块来连接保证了内管的完整性,使得排水能力更强;所述上下连接块通过螺纹连接,保证了连接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垫板防止了漏水现象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各管体和缸体底板配合剖视图图3是图2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中:1、外管;2、缸体;3、内管;3a、内管A ;3b、内管B ;4、进水管;5、过滤槽;6、过滤材料A ;7、隔板A ;8、隔板B ;9、过滤材料B ;10、隔板C ;11、潜水栗;12、缸体底板;13、上连接块;14、垫板;15、下连接块;16、锥形斗;17、弯管;18、最高水位线;19、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中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2),外管(1),内管(3),进水管(4),潜水泵(11),过滤槽(5),过滤材料(6、9)和隔板(7、8、10);所述外管(1)安装于缸体(2)中,在外管(1)内部安装有贯穿缸体底板(12)的内管(3),在内管(3)内部安装有进水管(4),其中进水管(4)通过弯管(17)与潜水泵(11)连接;所述潜水泵(11)安装于过滤槽(5)内;所述过滤槽(5)中设置有过滤材料A(6)和过滤材料B(9),并在中间通过隔板A(7)和隔板B( 8)隔开,在过滤材料B(9)右端设置有隔板C(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琦,
申请(专利权)人:陈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