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送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565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送纸装置,该装置包括进纸滚轮组及出纸滚轮组。该进纸滚轮组具有进纸滚轮及进纸惰轮。该出纸滚轮组具有出纸滚轮及出纸惰轮。一皮带同时套设在进纸滚轮及出纸滚轮上,由此使得该自动送纸装置只需使用一组齿轮组即可带动进纸滚轮组及出纸滚轮组同时转动,从而达到自动送纸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送纸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组装方便,具有较好的纸张影像处理效果等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送纸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扫描仪、打印 机等办公设备的自动送纸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送纸装置广泛地应用于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多功能事务机等 办公设备中。自动送纸装置用于将纸张送入所述办公设备内进行影像处理, 然后将经过影像处理的纸张送出所述办公设备。请参阅图i,图i为现有的一种用于扫描仪中的自动送纸装置r的侧面 示意图。该自动送纸装置r具有一进纸滚轮组io'、 一出纸滚轮组20'及纸张通道30'。纸张通道30'内的纸张经由进纸滚轮组io'的进纸滚轮ir及进纸惰 轮12'传送至扫描仪内由扫描仪的CCD (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感 应器)或CIS (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感应器)进行扫描处理,经 过扫描处理的纸张由出纸滚轮组20'的出纸滚轮21'及出纸惰轮22'送出纸张 通道30'。该自动送纸装置1'具有进纸滚轮组10'及出纸滚轮组20'两个滚轮组, 故其需要由马达(图中未示)带动两组齿轮组(图中未示),再由此两组齿 轮组带动进纸滚轮组10'及出纸滚轮组20'。由于该自动送纸装置l'需要两组 滚轮组(进纸滚轮组10'及出纸滚轮组20')及两组齿轮组,使得该自动送纸装置r的结构较为复杂,从而增加了制造及组装的难度和成本。请参阅图2,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改进的自动送纸装置r的侧面示意图。 该自动送纸装置r将图i中所示的自动送纸装置r的进纸滚轮ir及出纸滚轮21'整合为一送纸滚轮40',该送纸滚轮40'与进纸惰轮12"配合将进入纸张 通道30"内的纸张送入扫描仪内进行扫描处理,经扫描处理后的纸张再由该 送纸滚轮40'与出纸惰轮22"配合送出纸张通道30"。该自动送纸装置l"只需 一组齿轮组即可达到进纸及出纸的效果,然而由于该送纸滚轮40'位于纸张 背面,会影响扫描的效果,并且采用一个送纸滚轮40'会使得纸张的出纸角度较大,进而出现出纸不顺的现象。因此,为了使送纸结构较为简单,降低制造及组装的难度及成本,有必 要提供一种制造及组装方便且具有较好的纸张影像处理效果的自动送纸装 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 制造、组装方便、出纸顺畅并且不影响纸张影像处理效果的自动送纸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送纸装置,所述自动送纸装置包括进纸滚轮组及出纸滚轮组;所述进纸滚轮组具有进纸滚轮及进纸惰 轮;所述出纸滚轮组具有出纸滚轮及出纸惰轮;所述自动送纸装置还具有一 皮带,所述皮带同时套设在所述进纸滚轮组及所述出纸滚轮组上。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进纸滚轮组的进纸滚轮及所述出纸滚轮组的出纸 滚轮上。所述皮带套在所述进纸滚轮和出纸滚轮的部分位于该进纸滚轮和该进 纸惰轮及该出纸滚轮和该出纸惰轮之间。所述自动送纸装置还具有底座、上盖及纸张导引件;该上盖盖合在底座 上;该纸张导引件位于该上盖与该底座之间,该纸张导引件与上盖之间形成 有进纸通道;该纸张导引件与该底座之间形成有纸张操作通道及出纸通道。所述进纸滚轮组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的结合处。所述纸张导引件具有承载部及传送部,该承载部与该传送部的接合处延 伸有一导引部;该承载部与所述上盖之间形成所述进纸通道。所述底座中部位置向下凹陷形成有一纸张承载面,该纸张承载面的中部 位置形成有一凹槽;所述传送部远离导引部的一端与底座的纸张承载面之间 形成所述纸张操作通道,所述传送部连接在导引部的一端及所述导引部与所 述底座之间形成所述出纸通道。所述出纸滚轮组位于所述纸张导引件的导引部与所述底座的凹槽之间。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自动送纸装置通过将 一皮带同时套设在进纸滚轮组及出纸滚轮组上,使得该自动送纸装置只需使 用一组齿轮组即可带动进纸滚轮组及出纸滚轮组同时转动,从而达到自动送纸的效果,因此本技术自动送纸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组装方便等 优点;并且在对纸张进行影像处理时,由于纸张背面没有其它物体的影响, 因此使得纸张影像处理的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自动送纸装置的侧面示意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自动送纸装置的侧面示意图3为本技术自动送纸装置的侧面示意图4至图7为本技术自动送纸装置的进纸及出纸过程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l'、 1"自动送纸装置 11纸张承载面 20纸张导引件 22传送部30、 10'进纸滚轮组 32、 12'、 12"进纸惰轮 41、 21'出纸滚轮 50上盖 101进纸通道 103出纸通道 40'送纸滚轮10底座12凹槽 21承载部23导引部31、 ll'进纸滚轮 40、 20'出纸滚轮组 42、 22'、 22"出纸惰轮60皮带102纸张操作通道 30'、 30"纸张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到的目的及效果,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本技术自动送纸装置I包括底座IO、纸张导引件20、进纸滚轮组30、出纸滚轮组40及上盖50。上盖50盖合在底座IO上,从而 在上盖50与底座10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纸张导引件20、进纸滚轮组30 及出纸滚轮组40均容置在底座10与上盖50盖合后形成的空间内。底座10 的大致中部位置向下形成一呈凹弧形的纸张承载面11,纸张承载面11的大致中部位置形成有一凹槽12,影像操作元件(图中未示)置于该凹槽12内。 纸张导引件20具有承载部21及传送部22,承载部21与传送部22配合 后大致呈环形,承载部21与传送部22的接合处延伸有一导引部23。承载部 21与上盖50之间形成一进纸通道101,传送部22的后端与底座10的纸张 承载面11之间形成一纸张操作通道102,传送部22的前端和导引部23与底 座10之间形成一出纸通道103。进纸滚轮组30大致位于上盖50与底座10的结合处,该进纸滚轮组30 具有进纸滚轮31及进纸惰轮32。出纸滚轮组40位于纸张导引件20的导引 部23与底座io的凹槽12之间,该出纸滚轮组40具有出纸滚轮41及出纸 惰轮42。该进纸滚轮组30的进纸滚轮31及出纸滚轮组40的出纸滚轮41上 同时套设一皮带60,从而通过皮带60的传动使进纸滚轮31和出纸滚轮41 同步转动。请参阅图4至图7,本技术自动送纸装置1的进纸及出纸过程详述 如下如图4所示,由取纸装置(图中未示)将纸张送入进纸通道101内。此时 齿轮组(图中未示)带动进纸滚轮31顺时针转动,而进纸惰轮32由进纸滚轮 31带动而逆时针转动,从而将位于进纸滚轮31与进纸惰轮32之间的纸张送 入纸张操作通道102内。如图5所示,进纸滚轮组30送入的纸张由于进纸滚轮组30的推动作用 沿纸张操作通道102向前移动,从而位于容置在底座10的凹槽11内的影像 操作元件的上方,进而由该影像操作元件对位于其上方的纸张进行影像处 理。如图6所示,经过影像处理的纸张继续前进而位于出纸滚轮41与出纸 惰轮42之间。套设在进纸滚轮31及出纸滚轮41上的皮带60在进纸滚轮31 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出纸滚轮41顺时针转动,出纸惰轮42在出 纸滚轮41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从而将位于出纸滚轮41与出纸惰轮42之 间的纸张送入出纸通道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送纸装置,包括进纸滚轮组及出纸滚轮组;所述进纸滚轮组具有进纸滚轮及进纸惰轮;所述出纸滚轮组具有出纸滚轮及出纸惰轮;其特征是:所述自动送纸装置还具有一皮带,所述皮带同时套设在所述进纸滚轮组及所述出纸滚轮组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得佑李岳兴刘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