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乙基麦芽酚废水的脱色吸附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4541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乙基麦芽酚废水的脱色吸附塔,其包括筒体、上封头、下封头、上滤网、下滤网、第一滤板以及两个滤头和两对视镜,上封头和下封头均设有与第一滤板对应的第二滤板,上滤网和下滤网均对应设置在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之间,筒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和中筒体之间还安装有中间滤网,第一滤板设置在上筒体和下筒体上,上筒体上与第一滤板相背的一侧设有第三滤板,中筒体上设有与第三滤板相对的第四滤板,中间滤网设置在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之间,上滤网和下滤网上均安装有石英砂层,中筒体和下筒体内部安装有吸附树脂层,这样解决了小孔滤网板结的问题,也解决了中等孔径的滤网造成树脂大量流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乙基麦芽酚废水的脱色吸附塔,其包括筒体、上封头、下封头、上滤网、下滤网、第一滤板以及两个滤头和两对视镜,上封头和下封头均设有与第一滤板对应的第二滤板,上滤网和下滤网均对应设置在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之间,筒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和中筒体之间还安装有中间滤网,第一滤板设置在上筒体和下筒体上,上筒体上与第一滤板相背的一侧设有第三滤板,中筒体上设有与第三滤板相对的第四滤板,中间滤网设置在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之间,上滤网和下滤网上均安装有石英砂层,中筒体和下筒体内部安装有吸附树脂层,这样解决了小孔滤网板结的问题,也解决了中等孔径的滤网造成树脂大量流失的问题。【专利说明】—种用于乙基麦芽酚废水的脱色吸附塔
本技术涉及乙基麦芽酚生产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乙基麦芽酚废水的脱色吸附塔。
技术介绍
如图1和2所示,现有技术的脱色吸附塔包括圆柱形的筒体I’、分别安装在筒体两端的上封头2’和下封头3’、安装在筒体I’和上封头3’之间的上滤网4’、安装在筒体I’和下封头3’之间的下滤网5’、设置在筒体I’每端的第一滤板6’以及设置在筒体I’上的两个滤头7’和两对视镜8’,所述上封头2’和下封头3’均设有与第一滤板6’对应的第二滤板9’,所述上滤网4’和下滤网5’均对应设置在第一滤板6’和第二滤板9’之间。所述筒体的下方第一滤板6’上安装有石英砂层16’,然后筒体装满吸附树脂层(图未示)。在乙基麦芽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水中含有含有氯化钠、乙基麦芽酚、甲醇、苯、糠醛和焦油等化合物,其中乙基麦芽酚、糠醛、焦油等有机化合物在废水中显色,且由于分子量大,难于生化降解,所以在进入生化废水处理系统前以树脂吸附的手段回收去除废水中的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现有技术中用于乙基麦芽酚废水的脱色吸附处理,吸附过程废水从上至下以一定流速流动进行吸附树脂层脱色,吸附饱和后,吸附树脂层再用有机溶剂进行解吸再生,流向从下至上流动,再生后用清水冲洗后进入下一个处理周期。现有的脱色吸附塔在使用过程碰到了由于焦油等高分子粘性化合物造成小孔径滤网的板结堵塞难于清理,如果更换中孔径的滤网,则由于上层没有石英砂的过滤,会造成树脂的流失,增加了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滤网板结堵塞且提高吸附效果的用于乙基麦芽酚废水的脱色吸附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乙基麦芽酚废水的脱色吸附塔,其包括筒体、分别安装在筒体两端的上封头和下封头、安装在筒体和上封头之间的上滤网、安装在筒体和下封头之间的下滤网、设置在筒体每端的第一滤板以及设置在筒体上的两个滤头和两对视镜,所述上封头和下封头均设有与第一滤板对应的第二滤板,所述上滤网和下滤网均对应设置在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之间,所述筒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中筒体之间还安装有中间滤网,所述第一滤板设置在上筒体和下筒体上,所述上筒体上与第一滤板相背的一侧设有第三滤板,所述中筒体上设有与第三滤板相对的第四滤板,所述中间滤网设置在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之间,所述上滤网和下滤网上均安装有石英砂层,所述中筒体和下筒体内部安装有吸附树脂层。 所述滤头分别设置在中筒体上且与第四滤板连接以及设置在下筒体上且与第一滤板连接。 所述两对视镜分别设置在中筒体和下筒体上,两对视镜分别靠近第四滤板和第一滤板。 所述上封头上设有进料口和排空口 ;所述下封头上设有反冲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料口上安装有进水阀门和再生液回流阀门;所述反冲口上安装有反冲阀门和再生液进入阀门。 本技术通过所述筒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中筒体之间还安装有中间滤网,所述第一滤板设置在上筒体和下筒体上,所述上筒体上与第一滤板相背的一侧设有第三滤板,所述中筒体上设有与第三滤板相对的第四滤板,所述中间滤网设置在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之间,所述上滤网和下滤网上均安装有石英砂层,所述中筒体和下筒体内部安装有吸附树脂层,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焦油等高分子粘性化合物造成小孔径滤网的板结堵塞难于清理而必须频繁更换的难题,也解决了由于采用中孔径的滤网,且上层没有石英砂层的过滤,反冲再生时造成大量小粒径吸附树脂随流体流失,从而造成吸附效果下降的难题,降低了处理的成本,减少了频繁拆卸脱色吸附塔来更换滤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筒体分成三部分设计,中间以法兰连接,解决了狭窄空间的安装问题,使脱色吸附塔更易搬运和安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脱色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脱色吸附塔的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的脱色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脱色吸附塔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筒体1,1’、上封头2,2’、下封头3,3’、上滤网4,4’、下滤网5,5’、第一滤板6,6’、滤头7,7’、视镜8,8’、第二滤板9,9’、上筒体10、中筒体11、下筒体12、中间滤网13、第三滤板14、第四滤板15、石英砂层16,16’、进料口 17、排空口 18、反冲口 19、出水口 20、进水阀门21、再生液回流阀门22、反冲阀门23、再生液进入阀门2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4所示,本技术揭示一种用于乙基麦芽酚废水的脱色吸附塔,其包括筒体1、分别安装在筒体I两端的上封头2和下封头3、安装在筒体I和上封头2之间的上滤网4、安装在筒体I和下封头3之间的下滤网5、设置在筒体I每端的第一滤板6以及设置在筒体上的两个滤头7和两对视镜8。 所述上封头2和下封头3均设有与第一滤板6对应的第二滤板9。 所述上滤网4和下滤网5均对应设置在第一滤板6和第二滤板9之间。 所述筒体I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体10、中筒体11和下筒体12。它们彼此通过法兰连接(图未示),这样可以解决了狭窄空间的安装问题,使脱色吸附塔更易搬运和安装。 所述上筒体10和中筒体11之间还安装有中间滤网13。所述第一滤板6设置在上筒体10和下筒体12上。所述上筒体10上与第一滤板6相背的一侧设有第三滤板14。所述中筒体11上设有与第三滤板14相对的第四滤板15。所述中间滤网13设置在第三滤板14和第四滤板15之间。 所述上滤网4和下滤网5上均安装有石英砂层16。所述石英砂层16延伸到上筒体10和下筒体12内。所述中筒体11和下筒体12内部安装有吸附树脂层(图未示)。 所述滤头7分别设置在中筒体11上且与第四滤板15连接以及设置在下筒体12上且与第一滤板6连接。 所述两对视镜8分别设置在中筒体11和下筒体12上。两对视镜分别靠近第四滤板15和第一滤板6。 所述上封头2上设有进料口 17和排空口 18。所述下封头3上设有反冲口 19和出水口 20。所述进料口 17上安装有进水阀门21和再生液回流阀门22。所述反冲口 19上安装有反冲阀门23和再生液进入阀门24。 本技术的脱色吸附塔的操作方法如下:本技术的脱色吸附塔使用时可单柱单独或多柱串联使用。当脱色吸附塔单独使用时,首先打开上封头2进水阀门21 (再生液回流阀门22处于关闭状态),乙基麦芽酚的高浓度废水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乙基麦芽酚废水的脱色吸附塔,其包括筒体、分别安装在筒体两端的上封头和下封头、安装在筒体和上封头之间的上滤网、安装在筒体和下封头之间的下滤网、设置在筒体每端的第一滤板以及设置在筒体上的两个滤头和两对视镜,所述上封头和下封头均设有与第一滤板对应的第二滤板,所述上滤网和下滤网均对应设置在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中筒体之间还安装有中间滤网,所述第一滤板设置在上筒体和下筒体上,所述上筒体上与第一滤板相背的一侧设有第三滤板,所述中筒体上设有与第三滤板相对的第四滤板,所述中间滤网设置在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之间,所述上滤网和下滤网上均安装有石英砂层,所述中筒体和下筒体内部安装有吸附树脂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进林郑东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肇庆香料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