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国付专利>正文

自动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4510 阅读:3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收线装置,包括一容置有线材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线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收卷线材的线轴以及驱动该线轴转动的收卷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便于使用,可以自动收卷多余线材。(*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自动收卷各种线材的收线装置,本技术可以作为各种用电设备及信号传输设备附属的线路收卷装置使用,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线材收卷装置使用。
技术介绍
人们使用各种线材来传输电力和各种信号,如用来传输电流的导线,或是电话机、电脑、等用来传送信号的导线。在生产及应用中,为了适应不特定用户的具体使用环境,设备所配导线一般都比较长,以方便用户使用。但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一方面将多余的导线随意铺放在地上,既不方便人员行走,也易于造成触电及导线脱落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大量散落的导线非常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对于设备的故障排除和确认,也非常不利。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中或工作中用电设备或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特别是现在的设备线路越来越复杂,所需导线也越来越多,如果能将设备多余的导线收卷起来,不但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而且也为正常使用和维护设备提供极大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用电设备和通信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用来收卷设备多余导线的收卷装置,本技术既可以作为设备的附属装置使用,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收卷设备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收线装置,包括一容置线材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以收卷线的线轴以及驱动该轴转动的收卷装置。所述收卷装置包括一设置于壳体外部的手把,所述手把与线轴相连并可带动该线轴随其转动。所述收卷装置包括一个或数个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弹簧或具有伸缩弹性的带状或棒状弹性构件。所述弹簧为由弹性线材或带材制成的卷簧,所述卷簧内端与所述线轴固定相连,其外端与壳体固定相连。所述收卷装置还包括一组传动齿轮机构,所述传动齿轮机构由轮径不同的齿轮相互啮合组成,其中大齿轮轴部与弹性部件相连,小齿轮轴部与线轴相连。所述壳体外端面设置有插座,所述插座通过导线与绕置于线轴上的线材相连。所述插座设置于一旋转装置上,所述旋转装置为一个或一组设置于壳体上的环状结构物,所述旋转装置与线轴相连并可随线轴一起转动。所述壳体端面内侧设置有数个与所述插座各插孔分别连接的导电环或槽,且线轴上设置有一板,所述板上对应设置有与各导电环或槽相适配且与绕置于线轴上的线材相连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板或壳体之间设置有促使电极与导电环或槽紧密接触的弹性件。所述导电环或槽其横截面结构为燕尾形或T形,所述电极为碳刷。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一止回装置,所述止回装置为设置于壳体出线口处并可移动的块状物。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用以收卷线材的线轴以及驱动该线轴转动的收卷装置。利用收卷装置驱动线轴转动,就可以将设备多余的导线收卷在壳体内的线轴上,以避免由于多余导线随意堆置于设备附近对人员走动造成障碍和影响环境美观,同时,还可避免由于大量导线堆积在一起,对设备维护和故障排查造成麻烦。为了方便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本技术分别提供了两种使用方式手动收卷和自动收卷。其中自动收卷利用设置于线轴上的卷簧,当使用者拉出壳体内的电线时,电线由壳体内被拉出,同时带动线轴转动,线轴同时驱使卷簧收缩,当将电线插置完毕后,卷簧所具有的弹性力将驱动线轴反向旋转,并将多余的电线收卷回壳体。为了减小卷簧的尺寸,本技术通过在卷簧和线轴之间设置可变速齿轮组,这样就可以采用刚性较大的卷簧,通过变速齿轮实现速比变化,达到放大卷簧变形量的目的,以收卷较大长度电线。本技术还在壳体上设置有插座,使用时可以通过将插头插置于插座内,便于电源与用电设备或设备与设备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止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壳体,2-线轴,3-卷簧,4-出线口,5-导线,6-隔板,7-固簧片,801-小齿轮,802-大齿轮,803-中间齿轮,804-卷簧齿轮,9-导电板,10-导电环,11-弹簧,12-插座,13-止回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壳体1中部设置有线轴2,线轴2上缠绕导线5,线轴2可在壳体1内转动。导线5一端固定在线轴2上,另一端通过设置于壳体1上的出线口4延伸至壳体1外部。线轴2上还设置有隔板6,隔板6将壳体1内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容置导线5,另一部分设置有卷簧3,卷簧3由带状或棒状弹性材料卷制而成,其内侧端固定于线轴2上,外侧端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本实施例通过在线轴2上设置固簧片7,将卷簧3端部插置于固簧片7与线轴2之间的空隙即可。也可以在线轴2上开槽,将卷簧3插置于该槽中。或者是采用螺钉等紧固件将卷簧3固定于线轴2上。当然,卷簧3也可以由其它弹性构件代替,如具有弹性的橡胶带或橡胶棒。平常状态下,导线5全部绕置于线轴2上,只有其外端部设置于出线口4外侧。当使用时,将导线5拉出壳体1,导线5带动线轴2旋转以放线,同时线轴2带动卷簧3收紧,当导线5连接到相应位置后,由于卷簧3的回复作用,将多于的导线5收卷回壳体1中。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适应长度较长的导线5,本实施例在卷簧3和线轴2之间增设了一组齿轮传动机构。其中小齿轮801与线轴2相连,大齿轮802和小齿轮801相啮合,中间齿轮803与大齿轮802同轴设置,卷簧齿轮804一端与中间齿轮803相啮合,另一端与卷簧3同轴相连。当放线时,线轴2转动时,小齿轮801随其转动,同时驱动大齿轮802转动,中间齿轮803随大齿轮802转动,并驱动卷簧齿轮804转动,同时驱动卷簧3收紧。收线时,卷簧3反向驱动各部件运动。由于大齿轮802和小齿轮801之间具有一定的减速比,同时卷簧齿轮804和中间齿轮803也具有一定的减速比,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卷簧3具有较大的刚性时,其变形回复量就可在线轴2上被放大。从而使得本技术的收卷长度大大增加。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前述两种实施例的基础上,也可以在壳体1的外端面上设置插座12,以方便使用。同时在壳体1内壁对应设置有若干导电环10,导电环10也可以设置成槽状结构,导电环10其截面形状以燕尾形或T形为佳。各导电环10透过壳体1端面与插座12各电极对应相连,导电环10内设置有与导电环10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导电体,导电体通过弹簧11固定于板9上,板9固定于线轴2上并可随线轴2转动,其中导电体与位于壳体1内的导线5端部电相连。这样,当线轴2转动时,板9随其转动,并带动导电体在导电环10内回转,使得插座12与导线5始终保持接触良好。由于弹簧11的作用,导电体与导电环10始终紧密相连,不会由于接触不实而产生电打火现象。图4为止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壳体1的出线口4一侧设置一止回滑块13,止回滑块13可沿壳体1移动,当需要中止导线5收卷时,移动止回滑块13到出线口4并压紧导线5,就可以阻止导线5自动收卷;当再次需要收卷导线5时,只需将止回滑块13离开导线5即可。本技术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收卷导线的装置,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本技术设置于各种设备上,作为其收卷导线的附属设备使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将本技术固定在设备上,如插接、卡槽等。对于本技术而言,其不仅仅可用于收卷导线,还可以延伸至其他的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收线装置,包括一容置有线材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线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收卷线材的线轴以及驱动该线轴转动的收卷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付
申请(专利权)人:李国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