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2889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8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有冲击机构壳体的冲击装置,该冲击机构壳体具有接纳孔,冲击活塞被安装在该接纳孔中而使得该冲击活塞是沿着纵向轴线可移动的,其中在该接纳孔中形成了具有内直径的至少一个冲击机构引导表面并且在该冲击活塞上形成了具有外直径的至少一个冲击活塞引导表面。为了尽可能避免该冲击活塞与该冲击机构壳体之间的径向接触、为了减小经由引导表面的空隙造成的油泄露体积并且为了防止引导表面上以及密封件之间的凸台上的磨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该冲击机构引导表面至少在一些区域中具有在轴向方向上非线性地增加的内直径和/或该冲击活塞引导表面具有在轴向方向非线性地减小的外直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冲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有冲击机构壳体的冲击装置,该冲击机构壳体具有接纳孔,冲击活塞被安装在该接纳孔中而使得该冲击活塞是沿着纵向轴线可移动的,其中在该接纳孔中形成了具有内直径的至少一个冲击机构引导表面并且在该冲击活塞上形成了具有外直径的至少一个冲击活塞引导表面。
技术介绍
由加压介质操作的冲击装置用于液压锤和钻孔锤中,这种液压锤尤其用来打碎石头、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并且这种钻孔锤用于在石头和其他建筑材料中钻出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作为额外的或附加的设备安装在施工机器上,例如像挖掘机、装载机、履带式车辆或其他支撑单元上,并且它们从这些机器上被供以油。在以油作为工作流体来驱动的液压锤的情况下,冲击机构经由压力管线和储箱管线而液压地连接至例如挖掘机的泵或储箱上。在该冲击机构壳体中被引导的冲击活塞具有两个相反定向的驱动面,这两个驱动面通过控制阀(控制滑动件)连接至该压力或储箱管线上,这样使得该冲击活塞反复进行往复移动,其中在一个移动方向上,该活塞在其冲击结束(冲击冲程)时击打工具,例如凿子、钻孔杆或冲击构件。在正常操作中,该支撑设备在有待处理的材料的方向上按压该冲击机构,这样使得工具下端被压靠在有待处理的材料上。通过该冲击活塞击打该工具而被引入该工具中的能量产生了高的撞击力,该撞击力从该工具被传递至该材料并且致使该材料破碎。该冲击活塞在正常情况下包括具有不同直径的两个活塞杆并且具有一个或多个活塞套环,该一个或多个活塞套环被安排在这些杆之间并且各自具有圆柱形的外壳表面。该冲击活塞在该冲击机构壳体的阶梯状接纳孔中被引导,该冲击机构壳体(孔)被适配成与冲击活塞直径相对应,其中在这些引导件的区域中该接纳孔的内直径被制成是略微大于该冲击活塞的对应外直径。由于这些如此形成的引导表面各自具有圆柱形形状,所以在这些零部件之间的引导区域处形成了具有恒定高度的空隙。如果在该空隙的两端处定位油体积,则根据这些油体积之间的压力差,体积油流将流动穿过该空隙。如果该冲击活塞在该冲击机构壳体的接纳孔中沿着其对称轴线相对于该冲击机构壳体移动,则由于油与该零部件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和粘附力,油另外输送穿过该空隙。由于这些过程,在该空隙中建立了油压,该油压取决于油体积与该冲击活塞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压力差。该空隙中的油压产生了作用在活塞外周上的径向力并且将该活塞背离该孔壁进行按压而同时对该冲击活塞产生定心作用。该冲击活塞的引导表面和/或该冲击机构壳体的接纳孔可以具有多个外周压力补偿凹槽,这些凹槽具有各自为约1mm至3mm的宽度和深度,以便将油均匀地分布在这些引导表面的外周上并且因此以便确保在外周方向上在这些引导表面上能够实现压力补偿。这些压力补偿凹槽在凹槽底部中以及被安排成垂直于该引导表面的多个凹槽侧面中具有半径。这种压力补偿降低了该冲击活塞横向于其移动轴线的向一侧偏转,这种偏转是由于压力差而产生的。该液压锤的凿子通过多个轴承衬套而安装在该冲击机构壳体的下部区域,其中在这种新的条件下,在该凿子与这些轴承衬套之间存在轻微的游隙,即,可以将该凿子略微倾斜地设定,由此该凿子轴线不再平行于这些轴承衬套的轴线而延伸。该游隙并且因此该倾斜位置可以更多地增大该凿子和这些轴承衬套上的磨穿。这个倾斜位置使得该冲击活塞和凿子的端侧不再精确地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在活塞下端面击打凿子上端面时形成的这个接触表面不是相对于该冲击活塞轴线定居中的。因此在撞击该冲击活塞过程中施加了力,这个力相对于该冲击活塞轴线偏心地起作用并且产生了使该冲击活塞偏转的横向力。该冲击活塞和/或凿子的相互接触的端面部分地配备有多个倒角或具有凹形轮廓,该凹形轮廓具有与该凿子的直径相比而言大的半径以便在倾斜位置情况下降低偏心度并且以便在撞击过程中减小表面压力。通过这些零部件的引导表面上的旨在增大耐磨性的特殊涂层,通过增大表面硬度、降低摩擦或使得这些表面光滑来努力降低由于这些零部件的接触而造成的磨损。举例而言,此类涂层可以是类金刚石碳层、石墨层、或二硫化钼层。在KR10-2011-0086289中描述了冲击活塞,其中内表面在气缸的下部中具有多个等距间隔开的凹槽并且其中内表面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其中该孔从最上部凹槽到该最下部凹槽连续变宽。该孔以0.001至0.5°的恒定俯仰角度变宽,其直径因此相对于距该上部凹槽的距离而几乎线性地变化。在冲击冲程方向上看到,该具有逐渐变宽的孔的实际引导区域在背面处邻接了以下区域,该区域除了三角形凹槽之外还具有三个凹槽以用于接纳多个密封件(参见KR10-2011-0086289的图3)。这些密封件之间的腹板被配置成使得其内直径对应于该孔的最小直径并且因此比该逐渐变宽的孔的最大直径更小。根据现有技术已知的这些冲击装置的缺点在于,由于该凿子的倾斜位置而在该冲击活塞的撞击过程中偏心地起作用的这个力在该冲击活塞的端面与凿子的端面之间、在该冲击活塞上产生了横向力,该横向力产生了横向于该冲击活塞的对称轴线的移位。移位还可以在横向力作用于壳体上并且该壳体相对于冲击活塞移位时通过该冲击机构的横向加速度而发生。在冲击活塞上的引导表面和冲击机构壳体上的引导表面为圆柱形设计的情况下,冲击活塞与接纳孔之间的空隙中的油压通常不足以防止该冲击活塞与该冲击机构壳体之间的接触。并且这些端面的凸形成形、使用压力补偿凹槽或使用这些零部件上的涂层通常不足以适当地减小该横向力以便防止该冲击活塞与这些引导表面之间的接触并且以便减小磨损。如果这些引导表面之间的空隙中的油膜的承重能力(取决于油压)因此被超过,则结果是该冲击活塞与该冲击结构壳体相接触,由此这些引导表面可能发生塑性变形并且可以被刮伤。通过这些引导表面的圆柱形设计,在倾斜位置(其中该冲击活塞的对称轴线不再平行于该冲击机构的接纳孔的对称轴线延伸)的情况下,该冲击活塞分别支承在边缘上,由此产生了具有高表面压力的接触点,这将导致损坏和磨损。除了倾斜位置之外,该活塞还可以由于横向力而变形,这样使得该对称轴线不再以直线方式延伸并且一端或两端暂时向外弯折。由于该冲击活塞相对于该冲击机构壳体的轴向移动,在这些表面相接触时发生摩擦,由此产生了热量,该热量部分地很高以至于这些零部件的表面局部地焊接在一起并且材料在这些位置处从这些零部件之一中上被扯出并且牢固地粘附至其他零部件的零部件表面上。如果该材料被拉动经过这些引导表面,则该粘性且伸出的材料对这些表面造成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损坏,这将导致该冲击机构的损坏并且导致油泄露。甚至在根据KR10-2011-0086289的冲击装置的情况下,在该冲击活塞在该孔中处于倾斜位置的情况下,该冲击活塞以不利的方式与该孔的上边缘(凹槽(8a)上方)相接触,因为角度被选择成使得该冲击活塞不与凹槽(8a)与凹槽(32)之间的区域相接触。通过支承在该上边缘上,在该冲击活塞与该孔之间仅提供了非常小的接触表面,由此产生了高的表面压力,这对该活塞和孔的接触表面造成对应的损坏和磨损。通过这些密封件区域中的这些腹板的内直径与该孔的最大内直径相比更小,在该冲击活塞在壳体中处于倾斜位置的情况下、或在该冲击活塞变形的情况下,该冲击活塞支承在这些腹板上。该冲击活塞的引导表面和这些腹板面因此被损坏。该孔与该冲击活塞之间的空隙另外用作密封空隙,以便防止大量的油流动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冲击装置

【技术保护点】
带有冲击机构壳体的冲击装置,该冲击机构壳体具有接纳孔,冲击活塞(6)被安装在该接纳孔中而使得该冲击活塞是沿着纵向轴线可移动的,其中在该接纳孔中形成了具有内直径的至少一个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并且在该冲击活塞(6)上形成了具有外直径的至少一个冲击活塞引导表面(30,31),其特征在于该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在轴向方向上至少在多个区域中具有的内直径非线性地增大和/或该冲击活塞引导表面(30,31)具有的外直径在该轴向方向上非线性地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5.23 DE 102012010094.9;2012.07.05 DE 10201201.带有冲击机构壳体的冲击装置,该冲击机构壳体具有接纳孔,冲击活塞(6)被安装在该接纳孔中而使得该冲击活塞是沿着纵向轴线可移动的,其中在该接纳孔中形成了具有内直径的至少一个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并且在该冲击活塞(6)上形成了具有外直径的至少一个冲击活塞引导表面(30,31),其特征在于,该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在轴向方向上至少局部具有的内直径非线性地增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的内直径具有朝向至少一个末端非线性地增大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引导活塞杆(15,16),其中该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的内直径具有朝向该活塞杆的外端非线性地增大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的内直径的非线性增大在设计上是抛物线形的。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具有多个局部区域,其中一个局部区域(P)具有过渡到具有恒定内直径的一个局部区域(Z)之中的、非线性地变化的内直径。6.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具有多个局部区域,其中一个局部区域(P)具有非线性地变化的内直径,在内直径非线性地变化的该局部区域(P)的具有最大直径的末端处,安排了具有线性变宽的内直径的局部区域(L),并且在内直径非线性地变化的该局部区域(P)的具有最小直径的末端处安排了具有恒定直径的局部区域(Z)。7.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冲击机构引导表面(34,36)在两侧上具有多个局部区域(P1,P2),这些局部区域具有在不同取向上非线性变宽的局部区域。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区域(P1,P2)经由具有恒定直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梅尔维格U·奥奇巴赫
申请(专利权)人:建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