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线绕线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262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金属线绕线筒,从孔(19)中伸出的扁平端部约束件(17)的基部(17a)被固定在设于绕线鼓(14)每端的一个端盘上,端部约束件安装在至少设在端盘(15)内表面一个点上的槽(16)中。该槽的上部连续地设有一个导向部分(18),其为从槽(16)的每个角倾斜地向上延伸到端盘(15)的外周缘上的一个斜面。弯向导向部分(18)的一个约束片(17b)设在端部约束件(17)的顶部。导向部分(18)和约束件(17b)分别设有约束部分(20)和(21),并包括凹向同一方向的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绕线筒(以下简称为“绕线筒”),用于卷绕包括钢线,钢缆,钢丝绳或电线在内的金属线。如附图说明图12中所示,作为在绕线筒上接收金属线并当绕满时固定金属线一端的传统结构,绕线筒44通常包括形成在一个端盘41的外圆周上的小孔42,及钢线制成的一个端部约束件43或在端盘41的外表面上接近小孔42处形成近似U形的板簧。从小孔42中穿出的金属线端部Wo被保持在端部约束件43及端盘41的外表面之间。在现有技术中,将金属线端部Wo穿过小孔42需消耗时间,并且在解绕线时使端部Wo穿出小孔42的工作亦很麻烦。在用于轮胎的钢绳中,在作为轮胎制造的一个中间步骤的橡胶涂敷(压延)工序中钢绳通常由500或更多的绕线筒提供。在此情况下,必须进行从端部约束件上解下由数百个绕线筒提供的钢绳的端部的工作。因此这需要大量的劳动和时间。此外在金属线是绞合线如钢绳或钢丝绳的情况下,端部Wo会松散,这使金属线很难穿过小孔42。因此必须用带裹住端部Wo或事先通过焊接使股线熔焊在一起,由此需要非常麻烦的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献No.6-107377公开了一种绕线筒55,如图13(a)及13(b)所示,它包括一个约束件54,该约束件具有在其顶部的保持部分53,保持部分53可以从形成在端盘51上的窗口52中看到。在绕线筒55中,从端盘外端面外侧向内压端部约束件54,以使它弹性地变形。仅是保持部分53被压入到窗口52中及将金属线的端部Wo放置在保持部分53中。然后解除压力使金属线端部Wo被保持住。根据该技术,不需要将金属线端部穿过小孔。并且在释放线时,其端部无需从小孔中穿出。因此其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但是,固定在端盘外表面上的端部约束件从端盘上凸出许多。为此原因,就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当叠放时,绕线筒端盘彼此接触或端部约束件被推入,由此当叠放成品绕线筒或进行作业和运输时金属线端部会从端部约束件中脱出。日本技术3004340推荐了一种绕线筒64,如图14(a)及14(b)所示,在其结构中,在朝向端盘61外圆周边缘的径向上设置了一个槽62,在槽62中装有一个由扁平金属板作的金属线端部约束件63,端部约束件63的基部通过点焊点B固定在端盘61上。但是,当金属线的端部借助于绕线筒来保持时,端部约束件63通过支持点即端部约束件63的基部固定点产生弯曲,如图15所示。因此应力集中到固定部分上。通常使用点焊作为固定部分。因为通过焊接时的热效应使金属结构受到影响,固定部分的强度及刚度大为下降。为此原因,固定部分因弯曲及应力产生塑性变形,甚至使端部约束件63破坏。此外,固定部分需要大的固定力。因此,要在固定部分进行点焊。由于点焊时产生的热在焊点周围引起了退火。由此在压着金属线端部的方向上的压力大大下降。其结果是金属线端部不能牢靠被夹持。除此缺点外,在金属线深插到端部约束件及端盘之间空隙的情况下,为了获得较大的夹持力,端部约束件63被金属线端部Wo过大地弯曲,由此引起断裂。这种形式的绕线筒通常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使用的。为此原因,该卷线筒的寿命由于上述故障而大大缩短。在卷线筒64中,金属线进入到端部约束件63的基部及槽62的底部之间,因此在释放线时金属线被端部约束件63绊住,由此引起断线或破坏性变形。卷线筒64在端部约束件63及每个槽62的上角之间具有一个小间隙。为此原因,金属线不能被平滑地插到端部约束件63中。因而,当将金属线端Wo插入到端部约束件63中时金属线将被“搓捏”。并且在释放线时,金属线不能平滑地从端部约束件63中脱出。因此,金属线将需被“掏出”。这种工作对于工人来说是麻烦的并降低了工作效率。目前,当绕满线将金属端部约束的工作及在压延工序中释放金属线的工作可以由机器自动地执行。因此对于具有端部约束结构的绕线筒,其中的线必须能平滑地进行释放。为了解决根据现有技术的绕线筒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易于约束金属线的端部及释放金属线以致消除搬运时的麻烦、能够牢靠地约束金属线端、能够适应于自动地约束线和释放线的绕线筒并能防止绕线筒变形或损坏,由此使绕线筒能在长时间周期上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绕线筒,它具有金属线端部约束结构,其中端盘被固定在绕线鼓的每端上,一个扁平端部约束件被安装在经过至少一点沿从端盘内表面差不多中心部分到端盘外周缘的径向的槽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线绕线筒,它包括在一绕线鼓每端的端盘,其特征在于在端盘内表面的至少一个点上朝端盘外周缘的径向上设有底部具有一个孔的槽;具有弹性的一个扁平端部约束件以这样的方式被放置在槽中,即在端部约束件的顶部及端盘外周缘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从端盘外表面上伸出的端部约束件基部穿过孔以靠紧的方式被固定在端盘的外表面上。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使端部约束件固定其上的基部穿过设在径向上向端盘外周缘的槽的底部孔从端盘外侧伸出。因此,在基部及槽之间不形成间隙。于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即在线W解绕时进入到间隙中的问题。金属线被缠绕在绕线筒上及当绕满时将金属线插入到端部约束件和端盘之间的部分中。因此,金属线端通过由端部约束件的弹性产生的压力来固定。将孔与端部约束件相接触的部分作为支点,在该部分中端部约束件弯曲。因此,甚至当由点焊在基部附近产生热效应并由此使弹性极限下降时,作用在使金属线端受压力的方向上的压力并未减小。因而金属线可牢靠地被保持。此外,应力不会集中在固定部分上,因此能防止塑性变形。因而绕线筒可重复使用的次数显著地增加。在线释放时,通过用一些力向上拉金属线端能方便地使线释放出。端部约束件被这样设置,即将其配合在设在端盘内表面上的槽内,及端部约束件的顶部沿端盘的外周缘弯向外周面。因此,当将金属线绕到绕线筒或从绕线筒提供金属线时金属线不会被端部约束件摩擦或绊在端部约束件中。此外,在槽的至少一侧与端盘内表面的边界部分中设置了连续的不平整点,或在接近槽的端面内表面上设有半球状凸块。因此金属线端能被牢靠地约束。另外,在约束金属线端的槽与端部约束件相接触的面上设有波状凸起部分。因而金属线端能被牢靠地约束。如果端部约束件的顶部受到倒角处理或顶部削尖处理,金属线端能更容易地被插入。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线绕线筒,它包括固定在一绕线鼓每端的端盘及一个扁平端部约束件,扁平端部约束件安装在设置于端盘内表面径向上的槽内,其特征在于在槽的上侧连续地设有一个导向部分,导向部分是从槽的每个角向端盘外周缘倾斜地向上延伸的斜面,一个弯向导向部分的约束片形成在端部约束件的顶部,约束部分至少设置在导向部分及约束片之一上,在导向部分及约束片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从槽底部孔中伸出的端部约束件基部以这样方式被整体地固定在端盘外表面上,即使得金属线端被约束部分保持。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金属线被缠绕在绕线筒上及当绕满时将金属线端平滑地从导向部分的斜面被导入,并被端部约束件的弹性产生的压力固定。在此时,将槽中孔与端部约束件相接触部分作为支点及在该接触部分中端部约束件弯曲。因此甚至当由点焊在端部约束件基部附近产生热效应并由此使弹性极限下降时,作用在使金属线端受压力的方向上的压力并未减小。因此金属线可牢靠地被保持。此外,应力不会集中在固定部分上,因此可防止塑性变形。因而绕线筒可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线绕线筒,包括在一绕线鼓每端的端盘,其特征在于,在端盘内表面的至少一个点上朝端盘外周缘的径向上设有在底部具有一个孔的槽,具有弹性的一个扁平端部约束件被放置在槽中,在端部约束件的顶部及端盘外周缘之间形成一个间隙,端部约束件基部穿过孔从端盘外表面上伸出并以靠紧的方式被固定在端盘的外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功三田健二片冈昭男
申请(专利权)人:特线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