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络筒机的络纱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250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台自动络筒机的一个络纱头,它配备有一个存放管纱的圆形管纱库和一个输送退绕完纱的空筒管的运输装置。储存在圆形管纱库内的管纱是通过可控制的管纱导向装置传送到插管纱锭子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管纱导向装置是由安装成可旋转的定中心活门和滑槽活门组成,其中的一个滑槽活门有着一个附加的筒管导向装置,该装置保证空筒管按定向位置送到串连的空筒管运输装置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自动络筒机的络纱头。这种自动络筒机的络纱头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德国赐来福公司(W.Schlafhorst AG & CO.)1989年6月印刷的“Autoconer238”型自动络筒机手册的01.2.7页以及01.6.6等等页数中就已作了详细说明。尽管这种自动络筒机在实用中屡次证明是可靠的,并长期以来在生产使用上取得成效,但是退绕完纱的空筒管从络纱头排出时,有时产生困难。特别是这些知名的络纱头不能永久保证,排出的空筒管按照顺序地,即位置定向的排出到安置在络纱头前面的空筒管运输带上。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这些知名的络纱头进行改进,以保证退完纱的空筒管按顺序的送交到安置在络纱头前面的空筒管运输带上。根据本专利技术,这项目的是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络纱头来实现的。至少在安置的可旋转的滑槽活门之一个区域内的附加筒管导向装置具有这种优点,即从络纱头的排空管器排出的、通常为完全退完纱的空筒管,在排出时受到边侧的筒管导向装置支承,从而保证这些空筒管按定向位置送到空筒管运输带上。亦即是说,由于筒管导向装置防止一个空筒管停留在已开启的滑槽活门区域内以及由此可能阻碍换入一个新的管纱和干扰在空筒管运输带上的筒管运输。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筒管导向装置还保证空筒管按顺序的回送到环锭细纱机,因为筒管导向装置能够做到使筒管在回送时具有相同的位置定向,从而在后面串接的提升输送带区域内不会产生因空筒管的错误定向而使运输封锁。筒管导向装置最好,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一个固定于滑槽活门上的导向板构成,或者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由一个相适应的导向弓构成。不仅是导向板,而且导向弓都明显地在空筒管运输装置方向突出在有关的滑槽活门上,从而构成应排出空筒管的可靠边侧导向。联系到锥形筒管,因而实施方式宁可选择在空筒管运输装置的运输方向上的筒管导向装置安装在前滑槽活门。通过这样的安置,可以保证锥形筒管始终是按小的筒管直径朝向运输方向送交互串连的运输带上。这样的筒管位置定向,在空筒管的整个回送运输过程,对于串接的输送装置,尤其是将筒管提升到较高运输平面的提升输送带来说显示出特别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细节可以从下面根据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例得知。附图说明图1为一台自动络筒机的透视图,该机具有装配有圆形管纱库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筒管导向装置;图2是一个络纱头的侧视图,它配置有一个安装在滑槽活门上的筒管导向装置;图3是一个络纱头的滑槽活门的一个放大图,位于运输方向前面的滑槽活门区域内配置有一个筒管导向装置。图1以透视图表示一台通常的自动络筒机1,它具有许多个按行列顺序安置的络纱头2。如图所示,每一个络纱头2有一个容纳管纱4的圆形管纱库3。贮存在圆形管纱库3中的管纱4是经由一个管纱甬道16、可旋转的滑槽活门5以及装于支承上可活动的定中心活门6组成的一个管纱导向装置运送到这个络纱锭的退绕位置Ⅱ内,管纱在此位置上被络纱到一个大体积的交叉卷绕筒子上。退绕完纱的空筒管8紧接着经由开启的滑槽活门5转交到空筒管运输装置9。另一个运输装置,比如一个提升输送带10与按运输方向T循环运行的空筒管运输装置相连接,使空筒管8输送到一较高的运输平面。再由该处将空筒管8送回到一台(图中未绘示的)环锭细纱机上。空筒管8在整个回送过程中位置是定向的,亦即锥形空筒管8在运输装置9,10上是以小的筒管直径对着运输方向T定位的。如图2所示,自动络筒机1的每个这种大家知道的络纱头2总是有一个寄存管纱4的圆形管纱库3,一个卷绕交叉筒子7的络筒装置11,一个电子清纱器12,一个捻接器13以及一个纱线张力器30。需要连接的两根纱头是通过一个吸咀14和一个捕纱管15送入到捻接器13。由于这种络纱头的结构和功能为众所周知,本文省略了作进一步的说明。预先贮存在圆形管纱库3中的管纱4将通过一个管纱导向机构,例如一个管纱甬道16,滑槽活门5和定中心活门6送交到插管纱锭子17上,该插管锭子是位于前面的管纱接纳和交付位置Ⅰ与管纱退绕位置Ⅱ的中间,能够转动。此外,在插管纱锭子17的区域内还安置有一个单独可调控的排空筒管器27。如图2所示,滑槽活门5和定中心活塞门6是由一个角撑架18与络纱头外壳19相连接。即滑槽活门5是通过旋转轴20与角撑架18相连接并受到一连杆装置21的控制。而定中心活门6总是通过旋转轴22与角撑角18相连接并受到一杠杆装置23进行精确控制。特别是从图3中看出,在滑槽活门5的一个上面,最好是在运输方向T前面的滑槽活门5′上面安置一个结构为导向板25或者是导向弓26的筒管导向装置24。滑槽活门5,定中心活门6,插管纱锭子17以及排空筒管器27的操纵是由一个众所周知的(图上未绘出的)所谓自动更换纱管装置来进行。这种自动更换纱管装置,比如具有一个电机驱动的桃盘装置的这一种,已在前面所述的“Autoconer238”型自动络筒机手册中01.6.1等页上作了较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工作原理如下当定位在插管纱锭子17上的管纱4退绕完时,或纱线在电子清纱器12的检测缝隙中断裂而没有动态和静态纱线信号时,一个络纱头2的(图中未绘的)络筒锭位计算机启动一次管纱更换。在更换该管纱过程中,筒管8从插管纱锭子17上排出,从圆形管纱库调出一只新的管纱4并定位在退绕位置Ⅱ。这表示,络纱头2的络筒锭位计算机为了更换管纱,除接通一个管纱自动更换器外,还接通纱线自动连接器。管纱自动更换器通过一传动电动机驱动的桃盘组旋转插管纱锭子17,进行空筒管8的顶出以及接纳一只新管纱4进入到排出和插上位置Ⅰ,该桃盘组连接有各种杠杆系统,此外还连接有滑槽活门5,5′的连杆装置21和定中心活门6的杠杆装置23。在这种旋转移动时,一个在插管纱锭子17内成一体的张紧杠杆与空筒管8松开,并向内摆动到插管纱锭子17内,从而在排出状态下的插上位置Ⅰ,空筒管8在插纱管锭子17上处于无张紧状态,故排空管器27能无问题地将空筒管8从插管锭子17上排出。为了排出空筒管8,一只桃盘经由一个串连的(图中未绘示)连杆装置将排空管器27提高一些,使空筒管8从插纱管锭子17上顶出并借助开启的滑槽活门5,5′转送到筒管运输装置9。空筒管8在排出时是可靠地进入本专利技术的筒管导向装置24,因而是按定向位置落入到筒管运输装置9上,亦即筒管为锥形时,其小的筒管直径始终是朝向运输方向T。排空管器27在达到其最高点时,受到拉簧的力作用而回转到其起始位置。当排空管器27已将空筒管8从插纱管锭子17顶出后,它重新回转到其起始位置,此时处于其起始位置半开启的滑槽活门5和定中心活门6关闭并形成一个作为新管纱4的漏斗。当滑槽活门5关闭时,圆形管纱库3受到操纵而将管纱4交付到插管纱锭子17上。这种公知的圆形管纱库3采用一管纱库隔板分成数格,每格内存放一只管纱4。管纱库被安装成可旋转的,每进行一次更换管纱总是旋转一格,其时该格与一个管纱甬道16相连接。一只新管纱4经过管纱甬道16及关闭的滑槽活板5和已定位的定中心活门6,送入到定位于管纱接纳位置Ⅰ的插纱管锭子17。新管纱4插入后,由桃盘操纵的滑槽活门和定中心活门4,5又转回到其起始位置。此外,插纱管锭子17及新的管纱4旋转到络纱装置Ⅱ。来自新管纱4的所谓下纱,在连接器12中与从交叉卷绕筒子7取回的所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络筒机的一个络纱头,配备有一个圆形管纱库和一个管纱导向装置,将储存在圆形管纱库中的管纱传送到一个接纳筒管的锭子上,以及一个使退绕完纱的空筒管转交到一个空筒管运输装置的机构,其特征在于,管纱导向机构是由安置成可转动的定中心活门(6)和滑槽活门(5)组成,其中至少其中之一个滑槽活门(5′)有一个附加的筒管导向装置(24)。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施米茨U斯特文思
申请(专利权)人: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