轱辘双环卡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00603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轱辘双环卡线结构,包括内卡环、内卡环上的外卡环,在外卡环端面上固定有连接座,内卡环的端面与连接座的一端端面接触,在内卡环中部设有供缆线通过的过线孔,在内卡环外壁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与过线孔连通的通孔,在外卡环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出线孔,还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轱辘,轱辘通过牵引绳与连接座的另一端端面连接。线缆的牵引力可根据轱辘的转动圈数来调节其大小,极大简化了握线或是紧线时的操作步骤,并且卡线装置本身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依靠内卡环与外卡环之间的相对位移即能保证缆线稳定的张力,避免线缆松动脱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输电线路中正常的电力供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线器,具体涉及轱辘双环卡线结构
技术介绍
从所周知,卡线器是电力、电信、铁路电气化架空线路施工及检修中常用的握线工具,其安装便捷、使用方便。现有市场上普遍使用设计的卡线器,虽然施工安装快速、便捷。但是,具有以下缺点:1、结构复杂、加工繁琐,消耗原材料大,进而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2、设计不合理,一方面导致使用寿命短,增加企业维护、采购成本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磨损大,易松动脱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正常电力供应,若发现不及时则存在主要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轱辘双环卡线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卡线器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轱辘双环卡线结构,包括内卡环以及套设在内卡环上的外卡环,在所述外卡环端面上固定有连接座,所述内卡环的端面与连接座的一端端面接触,在所述内卡环中部设有供缆线通过的过线孔,在内卡环外壁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与过线孔连通的通孔,在所述外卡环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出线孔,还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轱辘,所述轱辘通过牵引绳与连接座的另一端端面连接。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将轱辘通过底座固定在电杆上,然后将线缆穿过内卡环中的过线孔,再将线缆的线头依次穿过通孔以及出线孔,使得线缆的线头在外卡环外预留一定的长度,然后转动轱辘,使得牵引绳在轱辘上沿顺时针旋转缠绕,连接座带动外卡环移动,由于线缆的弯曲部与通孔以及出现孔的内壁接触,使得内卡环与外卡环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此时线缆靠近其线头的部分同时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即一个沿线缆轴线向左和一个沿线缆轴线向右的压力,两个作用力使得线缆端部被紧固在内卡环内,以方便在握线或是紧线时对线缆保持稳定的牵引力,而该牵引力可根据轱辘的转动圈数来调节其大小,极大简化了握线或是紧线时的操作步骤,并且卡线装置本身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依靠内卡环与外卡环之间的相对位移即能保证缆线稳定的张力,避免线缆松动脱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输电线路中正常的电力供应。在所述外卡环内壁上设置有锥形的内孔,所述内孔的内径大小沿外卡环轴线指向连接座的方向递减。当内卡环与外卡环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外卡环沿其轴线向靠近轱辘的方向移动,而内卡环的外壁与外卡环的内壁之间的环空部分体积增大,即使得在紧线过程中线缆出现移动的松动,通过该环空部分可形成对线缆松动部分的挤压,使得线缆的线头部分由之前“L”型中的竖直部分再次发生弯折,即线缆的线头整体弯曲成“Z”型,增加线缆与内卡环、外卡环之间的接触点,保证线缆在紧线过程中的稳定夹持,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在所述底座端面上安装有卡箍。作为优选,在底座端面上安装卡箍,可使得底座以及轱辘被快速固定在电杆或是塔杆上,同时在拆卸时可加快其操作效率,缩短卡线装置的操作时间,提高线缆紧线工序中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对缆线的牵引力可根据轱辘的转动圈数来调节其大小,极大简化了握线或是紧线时的操作步骤,并且卡线装置本身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依靠内卡环与外卡环之间的相对位移即能保证缆线稳定的张力,避免线缆松动脱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输电线路中正常的电力供应; 2、本专利技术牵引力可根据轱辘的转动圈数来调节其大小,极大简化了握线或是紧线时的操作步骤,并且卡线装置本身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依靠内卡环与外卡环之间的相对位移即能保证缆线稳定的张力,避免线缆松动脱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输电线路中正常的电力供应; 3、本专利技术牵引力可根据轱辘的转动圈数来调节其大小,极大简化了握线或是紧线时的操作步骤,并且卡线装置本身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依靠内卡环与外卡环之间的相对位移即能保证缆线稳定的张力,避免线缆松动脱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输电线路中正常的电力供应。【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外卡环、2-内孔、3-线缆、4-出线孔、5-内卡环、6-过线孔、7-连接座、8-牵引绳、9_轱辘、1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内卡环5以及套设在内卡环5上的外卡环1,在所述外卡环1端面上固定有连接座7,所述内卡环5的端面与连接座7的一端端面接触,在所述内卡环5中部设有供缆线通过的过线孔6,在内卡环5外壁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与过线孔6连通的通孔,在所述外卡环1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出线孔4,还包括底座10以及安装在底座10上的轱辘9,所述轱辘9通过牵引绳8与连接座7的另一端端面连接。工作时,将轱辘9通过底座10固定在电杆上,然后将线缆3穿过内卡环5中的过线孔6,再将线缆3的线头依次穿过通孔以及出线孔4,使得线缆3的线头在外卡环1外预留一定的长度,然后转动轱辘9,使得牵引绳8在轱辘9上沿顺时针旋转缠绕,连接座7带动外卡环1移动,由于线缆3的弯曲部与通孔以及出现孔的内壁接触,使得内卡环5与外卡环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此时线缆3靠近其线头的部分同时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即一个沿线缆3轴线向左和一个沿线缆3轴线向右的压力,两个作用力使得线缆3端部被紧固在内卡环5内,以方便在握线或是紧线时对线缆3保持稳定的牵引力,而该牵引力可根据轱辘9的转动圈数来调节其大小,极大简化了握线或是紧线时的操作步骤,并且卡线装置本身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依靠内卡环5与外卡环1之间的相对位移即能保证缆线稳定的张力,避免线缆3松动脱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输电线路中正常的电力供应。其中,在所述外卡环1内壁上设置有锥形的内孔2,所述内孔2的内径大小沿外卡环1轴线指向连接座7的方向递减。当内卡环5与外卡环1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外卡环1沿其轴线向靠近轱辘9的方向移动,而内卡环5的外壁与外卡环1的内壁之间的环空部分体积增大,即使得在紧线过程中线缆3出现移动的松动,通过该环空部分可形成对线缆3松动部分的挤压,使得线缆3的线头部分由之前“L”型中的竖直部分再次发生弯折,即线缆3的线头整体弯曲成“Z”型,增加线缆3与内卡环5、外卡环1之间的接触点,保证线缆3在紧线过程中的稳定夹持,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作为优选,在底座10端面上安装卡箍,可使得底座10以及轱辘9被快速固定在电杆或是塔杆上,同时在拆卸时可加快其操作效率,缩短卡线装置的操作时间,提高线缆3紧线工序中的工作效率。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轱辘双环卡线结构,包括内卡环(5)以及套设在内卡环(5)上的外卡环(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卡环(1)端面上固定有连接座(7),所述内卡环(5)的端面与连接座(7)的一端端面接触,在所述内卡环(5 )中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轱辘双环卡线结构,包括内卡环(5)以及套设在内卡环(5)上的外卡环(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卡环(1)端面上固定有连接座(7),所述内卡环(5)的端面与连接座(7)的一端端面接触,在所述内卡环(5)中部设有供缆线(3)通过的过线孔(6),在内卡环(5)外壁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与过线孔(6)连通的通孔,在所述外卡环(1)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出线孔(4),还包括底座(10)以及安装在底座(10)上的轱辘(9),所述轱辘(9)通过牵引绳(8)与连接座(7)的另一端端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冉继成周方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枝花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