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EGFR/KRAS/BRAF基因突变位点的多重PCR引物和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289262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EGFR/KRAS/BRAF基因突变位点的多重PCR引物,包括SEQ ID NO:1-SEQ ID NO:28所示14对引物对中的至少两对;优选包括至少包括扩增EGFR、KRAS和BRAF基因中任意两个或三个基因的引物对,其中,每个基因扩增一个或多个外显子的区域,每个外显子区域采用一对或多对引物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重PCR引物组能用于EGFR/KRAS/BRAF基因突变位点多样性的高效检测,可覆盖EGFR 18~21号外显子、KRAS 2号外显子和BRAF 15号外显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是设及一种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检EGFR/KRAS/BRAF基因突变位点的多重PCR引物和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是位于 7 号染色 体短臂上的原癌基因C-erbB-1 (肥R-1)的表达产物,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肥R)中的 4个成员之一,肥R家族在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EGFR酪氨酸激酶区域的 突变主要发生在18~21号外显子,其中19和21号外显子突变占总突变的90%。EGFR信 号传导的异常是导致多种肿瘤发生的原因。研究表明,EGFR在多种肿瘤中都有表达,如结 直肠癌、乳腺癌、膜腺癌、前列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K-ras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长约35化,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上,是ras基因家族 成员之一,编码KRAS蛋白。K-ras基因常见的突变位点位于2号外显子的12号密码子和 13号密码子上、3号外显子的61号密码子,其中有7个突变热点:G12C、G12R、G12S、G12V、 G12D、G12A、G13V/D,占K-ras基因总突变的98%W上。研究表明体细胞K-ras基因突变与 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肺癌、白血病、黏蛋白腺癌、膜腺癌、结直肠癌有关,而生殖细胞K-ras 基因突变与努南综合征和屯、脏-面部-皮肤(cardio-化ci〇-cutaneous,CFC)综合征相关。BRAF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上,编码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约 90%的BRAF基因突变发生在外显子15的1799位核巧酸上,T突变为A,导致鄉氨酸被谷氨 酸取代(V600E)。BRAF基因突变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神经胶质瘤、肉瘤、卵巢癌、乳腺癌 W及肺癌等肿瘤细胞系中的发生率依次为59%、18%、11%、9%、14%、2%、3% ;此外,BRAF 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发生率高达35. 8%。BRAF基因突变是晚期及复发性结直肠癌 最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与患者较差的总体生存期密切相关。 目前常见的检测运Ξ个基因突变的方法有Sanger测序法和巧光定量PCR法。 Sanger测序法中,单对引物可检测多个突变,但对多个基因、或同一基因的不同外显子上的 突变位点就需分别进行扩增测序,操作繁琐,并且灵敏度较低约20%,假阴性率较高。巧光 定量PCR法虽然灵敏度高,但每对引物只能检测一种突变,且每种突变需单独建立一个PCR 反应体系,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多个突变位点操作繁琐。运两种方法对样本的需要量都较大, 不适合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突变位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EGFR/KRAS/BRAF基因突变 位点的多重PCR引物和方法及应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EGFR/KRAS/BRAF基因突 变位点的多重PCR引物,包括如下a)-f)引物对中的至少两对: a)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18的区域的引物对:SEQIDN0:1和沈QIDN0:2 所示引物对和/或SEQIDNO:3和SEQIDNO:4所示引物对; b)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19的区域的引物对:SEQIDN0:5和沈QIDN0:6 所示引物对和/或SEQIDNO:7和SEQIDNO:8所示引物对; c)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20的区域的引物对:SEQIDN0:9和SEQIDNO: 10 所示引物对、SEQIDNO: 11和沈QIDNO: 12所示引物对和沈QIDNO: 13和沈QIDNO: 14 所示引物对中的一种或多种; d)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21的区域的引物对:SEQIDNO: 15和SEQID NO: 16所示引物对、SEQIDNO: 17和沈QIDNO: 18所示引物对和沈QIDNO: 19和沈QID N0:20所示引物对中的一种或多种;[001引 e)用于扩增KRAS基因的外显子2的区域的引物对:SEQIDN0:21和沈QIDN0:22 所示引物对和/或SEQIDN0:23和SEQIDN0:24所示引物对;[001引f)用于扩增BRAF基因的外显子15的区域的引物对:SEQIDN0:25和SEQID NO:26所示引物对和/或SEQIDNO:27和SEQIDNO:28所示引物对。 优选地,所述多重PCR引物中,至少包括扩增EGFR、KRAS和BRAF基因中任意两个 或Ξ个基因的引物对,其中,每个基因扩增一个或多个外显子的区域,每个外显子区域采用 一对或多对引物对。[001引 优选地,多重PCR引物为如下引物对中的两对或多对:SEQIDN0:1和SEQIDN0:2 所示引物对、569 10^:5和沈010^:6所示引物对、569 10^:9和沈010^:10所示 引物对、SEQIDNO: 13和沈QIDNO: 14所示引物对、SEQIDNO: 15和沈QIDNO: 16所示 引物对、SEQIDNO:21和沈QIDNO:22、沈QIDNO:25和沈QIDNO:26所示引物对。 优选地,多重PCR引物为如下引物对中的两对或多对:SEQIDN0:3和SEQIDN0:4 所示引物对、SEQIDN0:7和沈QIDN0:8所示引物对、SEQIDNO: 11和沈QIDNO: 12所 示引物对、SEQIDNO: 17和沈QIDNO: 18所示引物对、SEQIDNO: 19和沈QIDNO:20所 示引物对、SEQIDNO: 23和沈QIDNO: 24所示引物对、SEQIDNO: 27和沈QIDNO: 28所 示引物对。 优选地,多重PCR引物为SEQIDNO: 1~SEQIDNO: 27所示的核巧酸序列组成的 引物组。[001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W理解的,若摸索的多重PCR引物组(比如,SEQIDN0:1~SEQ IDN0:27所示的核巧酸序列组成的引物组)获得了较佳的扩增效果,一般情况下,设计引 物的时候,适当的将多重PCR引物组中任一一条引物的长度延长或截短0~3个碱基,也可 W获得不错的多重PCR扩增效果,也应纳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 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EGFR/KRAS/BRAF基因突 变位点的多重PCR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待测样品; 采用多重PCR反应扩增待测样品获得多重PCR产物,其中,多重PCR反应采用的引 物组包括如下a)-f)引物对中的至少两对:[002引 a)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18的区域的引物对:SEQIDNO: 1和沈QIDN0:2 所示引物对和/或SEQIDNO:3和SEQIDNO:4所示引物对;b)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19的区域的引物对:SEQIDN0:5和沈QIDN0:6 所示引物对和/或SEQIDNO:7和SEQIDNO:8所示引物对;c)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20的区域的引物对:SEQIDN0:9和沈QIDNO: 10 所示引物对、SEQIDNO: 11和沈QIDNO: 12所示引物对和沈QIDNO: 13和沈QIDNO: 14 所示引物对中的一种或多种;d)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21的区域的引物对:SEQIDNO: 15和SEQ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EGFR/KRAS/BRAF基因突变位点的多重PCR引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a)‑f)引物对中的至少两对:a)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18的区域的引物对: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引物对和/或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引物对;b)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19的区域的引物对: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引物对和/或SEQ ID NO:7和SEQ ID NO:8所示引物对;c)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20的区域的引物对:SEQ ID NO:9和SEQ ID NO:10所示引物对、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引物对和SEQ ID NO:13和SEQ ID NO:14所示引物对中的一种或多种;d)用于扩增EGFR基因的外显子21的区域的引物对:SEQ ID NO:15和SEQ ID NO:16所示引物对、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引物对和SEQ ID NO:19和SEQ ID NO:20所示引物对中的一种或多种;e)用于扩增KRAS基因的外显子2的区域的引物对:SEQ ID NO:21和SEQ ID NO:22所示引物对和/或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引物对;f)用于扩增BRAF基因的外显子15的区域的引物对:SEQ ID NO:25和SEQ ID NO:26所示引物对和/或SEQ ID NO:27和SEQ ID NO:28所示引物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良进邓力蔚曾立董刘松李改玲林群婷刘丽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