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上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11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上膜机构,其用于将一卷膜以直立形态输出,上膜机构装设于一机架,机架具有一平台,该立式上膜机构包括:一膜座组,设于机架,具有一支撑件、一迫紧件与一驱转件,支撑件支撑卷膜垂直平台摆置,迫紧件位于支撑件上方,且迫紧件可产生径向撑涨与收缩的动作,驱转件与迫紧件连接,以带动迫紧件转动;一转动组,设于平台上位于膜座组后方,具有至少二转轴,转轴垂直平台设置,卷膜由膜座组上被拉伸后穿绕于各转轴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配合拉膜机构为模具平行输入立式薄膜,并确保卷膜不会因方向改变而受到拉扯,使薄膜的各项作业(如更换整卷薄膜或部份薄膜处理等)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输送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立式上膜机构。技术背景薄膜加工及再加工作业,经常运用于产业界,而薄膜的前段输送装置也与后 续的薄膜加工制造过程息息相关。如图1所示,为一种运用于模内薄膜结合成型的薄膜前段输送装置1,输送装置1设于一模具2外部上方,具有一第一皮带轮 la与一辊轮lb,以将成巻的薄膜3平行于模具2输入,而模具2下方则设有一配 合的夹具4,夹具4用于将从输送装置1传送下来的薄膜3夹紧,使薄膜3表面平 整,以利于后续射出成型作业,使所得的成品较为美观。然而,对于上述制造过程的前段输送装置1的作业而言,其为横式上膜方式, 是将薄膜的输送装置1水平地装设于模具2上方一预定位置,因此,当薄膜3用 罄时,薄膜的更换作业较不方便,即操作人员每次在薄膜3用完时,都必须借 助垫高器具(如梯子等)才能更换薄膜3。其次,输送装置1的辊轮lb仅具有辅 助传送薄膜3的作用,因此,在薄膜3未下降至夹具4之前,薄膜3容易发生晃 动的情形,使得夹具4夹固薄膜3后,造成薄膜3表面不平整,进而导致成品不 合格率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上膜机构,其可设置于薄膜加工设备(如模具)一侧的等高位置附近,并配合一拉膜机构为模具平行输入立式薄膜,使 薄膜的各项作业(如更换)较为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上膜机构,用于将一 巻膜以直立形态输出,所述上膜机构装设于一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平台,其特 征在于所述上膜机构包括 一膜座组,设于所述机架,具有一支撑件、 一迫紧件 与一驱转件,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巻膜垂直所述平台摆置,所述迫紧件位于所述 支撑件上方,且所述迫紧件可产生径向撑涨与收縮的动作,所述驱转件与所述迫 紧件连接,以带动所述迫紧件转动; 一转动组,设于所述平台上位于所述膜座组 后方,具有至少二转轴,所述转轴垂直所述平台设置,所述巻膜由所述膜座组上 被拉伸后穿绕于各所述转轴之间。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膜座组包括有一调整件,所述调整件抵触所述支撑件,且其可受操作沿垂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支撑件包括一设置所述巻膜的承盘,以及一设于所述承盘中央的立杆。 所述调整件套设于所述立杆,并可受操作沿所述立杆的轴向上下移动。 所述立杆为螺杆,所述调整件为一转筒,所述转筒内面设有一螺纹部。 所述转筒具有一剖沟与一锁固件,所述锁固件穿过位于所述剖沟二侧的转筒壁缘。所述膜座组包括一顶座组,所述顶座组具有一基座,且所述基座接设所述迫 紧件,所述基座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当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一 位置时,所述迫紧件轴向与所述支撑件轴向相互错开,当所述基座于所述第二位 置时,所述迫紧件轴向对应所述支撑件轴向。所述顶座组还具有装设于所述基座的一往复件,且所述驱转件设于所述基座 上,所述往复件驱使所述迫紧件上下移动。还包含有一夹固组,位于所述转动组后方,具有上下对应的二夹具,各所述 夹具可受操作而松释或夹固所述巻膜,当各所述夹具夹固穿过所述转动组的巻膜 时,所述巻膜被固定呈直立平整膜的形态。所述转动组还包括有一移动件,所述夹固组设于所述移动件上,且所述移动 件可靠近或远离相对穿出所述转动组的巻膜。所述转动组设有上下对应的二汽缸,所述各汽缸具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 与所述移动件连接,所述移动件具有一垂直所述平台设置的轨条,所述二夹具以 可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轨条上。所述转轴上披覆有一硅胶层。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配合拉膜机构为模具平行输入立式薄膜,并确 保巻膜不会因方向改变而受到拉扯,使薄膜的各项作业(如更换整巻薄膜或部份薄 膜处理等)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图1至图2揭示习用薄膜前段输送装置运用于模内巻膜结合成型制造过程的 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式上膜机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底座组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顶座组的顶侧立体视图,其中去除了汽缸而显现往复杆;图7是顶座组的底侧立体视图;图8揭示巻膜放置于承盘上,且顶座组的基座位于第一位置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图10揭示巻膜被拉出,且巻膜二相对端被夹具夹紧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图12揭示夹具未被汽缸推动前的位置的立体图; 图13揭示夹具被汽缸推动后且夹固巻膜的位置的立体图; 图14揭示巻膜被拉出至悬臂夹部位置的立体图; 图15揭示巻膜被切断件切断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所达到的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说明如下。如图3 图1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式上膜机构100,本实施例 是将上膜机构100配合一拉膜机构200共同组装于一机架300上,机架300具有 一平台301,在说明本专利技术立式上膜机构100之前,先将配合本机构的拉膜机构 200及巻膜99介绍如下如图3 图4所示,拉膜机构200具有可相对机架300移动的一拉膜装置210 与一送膜装置220,拉膜装置210连接有一拉膜件211与一切断件212。送膜装置 220具有二悬臂221 ,且悬臂221上设有四夹部222(由于拉膜机构200并非为本发 明的重点,仅以主要构件揭示,其细节可参看中国台湾专利号为95147741的"送 膜机"专利)。另外,如图8所示,为配合本实施例的上膜机构100的巻膜99,巻 膜99以一中空轴99a为中心缠绕而成。如图3 图12所示,上膜机构100包括有一膜座组10、 一转动组40与一夹 固组50,其中如图3 图7所示,膜座组10具有一设于平台301的底座组20与一可移动地 设于机架300上方的顶座组30,其中,如图5所示 底座组20包括有一支撑件21与一调整件24。支撑件21包括一设置巻膜99的承盘22,以及一设于承盘22中央的立杆23, 用于穿置巻膜99中空轴99a下端,本实施例的立杆23为螺杆。由此,支撑件21 可支撑巻膜99垂直于平台301摆置(如图8所示)。调整件24套设于立杆23且上方顶抵承盘22,在本实施例中,调整件24为一 转筒,且其内面设有一配合立杆23的螺纹部(图中未示),因此,通过旋转调整件24沿立杆23上下移动,并同步带动承盘22移动,即可调整巻膜99的位置。另外, 调整件24具有一剖沟241与一锁固件242(如螺栓),且锁固件242穿过位于剖 沟241 二侧的调整件24的壁缘。通过采用此种结构,当要调整承盘22的高度时, 可先将锁固件242稍微螺退,使剖沟241的间隙变大,调整件24便可被转动以调 整承盘22位置,并在承盘22到达预定位置后(如图5中假想线所表示),将锁固件 242螺进,使剖沟241间隙变小,调整件24便紧箍立杆23,使立杆23无法被转 动,以将巻膜99固定于预定位置上。如图6、图7所示,顶座组30位于底座组20上方,具有一基座31及设于基 座31的一迫紧件32、 一往复件33与一驱转件34。基座31可被一气压缸30a驱 动而在一第一位置Pl(如图3、图8所示)与一第二位置P2(如图10所示)间移动, 当顶座组30位于第一位置Pl时,迫紧件32轴向未对应底座组20的立杆23轴向, 即底座组20上方具有空间供将巻膜99中空轴99a套入承盘22的立杆23上,待 巻膜99设置完成时,基座31往前移动至第二位置P2,此时迫紧件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上膜机构,用于将一卷膜以直立形态输出,所述上膜机构装设于一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膜机构包括:一膜座组,设于所述机架,具有一支撑件、一迫紧件与一驱转件,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卷膜垂直所述平台摆置,所述迫紧件位于 所述支撑件上方,且所述迫紧件可产生径向撑涨与收缩的动作,所述驱转件与所述迫紧件连接,以带动所述迫紧件转动;一转动组,设于所述平台上位于所述膜座组后方,具有至少二转轴,所述转轴垂直所述平台设置,所述卷膜由所述膜座组上被拉伸后穿绕于各所 述转轴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聪文
申请(专利权)人:翔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