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翠翠专利>正文

炭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7726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炭化装置,包括烟道、沿着烟道排布的且两两对称设置在烟道两侧2n个炉体,每个炉体的底部分别设置对应的砖笼和砖笼支架,炉体、砖笼、砖笼支架由上至下依次叠放,砖笼支架的底部对称分布有两个以上排烟口,排烟口对应炉体底面均匀排布,前述烟道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各个排烟口;烟道的上部连通烟囱。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炉体工作时的排烟效果,使烟气能够均衡且充分的排出炉体,这样便进一步加快了炉内物料的炭化进程并且促使其燃烧均匀充分,从而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炭化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生物质炭化炉,可将成型生物质块或粉碎性生物质进一步炭化,生产生物炭由于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生物质被高温分解,生成燃气、焦油和炭,其中的燃气和焦油又从炭化炉释放出去,所以最后得到的生物炭燃烧效果显著改善,燃烧时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明显降低,是一种高品位的民用燃料,优质的生物炭还可以用于冶金工业。因此在用生物质炭化炉生产生物炭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充分的排出燃气、焦油,对于提高生物质块炭化反应速率甚至改善最终成品生物炭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现有的炭化装置一般是在反应炉体的顶部一侧开设一个排烟口,通过烟道连通排烟口和烟@,然而这种设计的缺点是,离排烟口近的地方的炭化反应快且可以完全炭化,而随着距离增加,炉体内远离排烟口的地方的炭化反应不仅过程耗时较长,且很可能炭化不完全,因此,这种反应炉体内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也有生物质炭化炉的改进,其在炉体顶部增加多个排烟口,并通过烟道连接烟囱,然而这种结构仍不能彻底解决上面说到的问题,且该种排烟机构往往只针对单独的炉体;在工业化生产中,同时工作的多个炭化炉便要为其建造相同数目的排烟机构,生产成本相对提闻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生物质炭化炉排烟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炉内生物质各段反应不均衡,甚至部分燃烧、炭化不充分,产率较低,反应时问较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炭化装置,包括烟道、沿着烟道排布的且两两对称设置在烟道两侧2η个炉体,每个炉体的底部分别设置对应的砖笼和砖笼支架,炉体、砖笼、砖笼支架由上至下依次叠放,砖笼支架的底部对称分布有两个以上排烟口,排烟口对应炉体底面均匀排布,前述烟道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各个排烟口 ;烟道的上部连通烟囱。各炉体砖笼支座底部对称分布的排烟口可以是四个,并且各排烟口的位置设置在将炉体底部四等分后每个等分区域的中心,这样可以增大排烟口对整个炉体内部的影响,更好的保证炉内烟气排放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炉内粉碎性生物质炭化、燃烧的充分性。为便于控制,所述管道与烟道连接处设置有烟道闸门。在某些炉体不工作时,可以关闭它们相应的分烟道上的烟道闸门,以保证其不影η向其它管路烟气排放的畅通。为保证烟气排放顺利,所述管道与烟道的连接处的管壁带有倾角。主烟道两侧相对的两个管道出口呈“八”字形倾角,防止两管口水平相对排烟时,运动方向相对的两股烟气阻滞在主烟道中间,导致排气不畅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供的生物质炭化炉组极大的提高了炉体工作时的排烟效果,使得生物质分解产生的燃气、焦油能够均衡且充分的排出炉体,这样便进一步加快了炉内物料的炭化进程并且促使其燃烧均匀充分,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我们实验统计,一般的炭化炉内物料完全炭化所需时间大约是16?18小时,而使用本专利技术生物质炭化炉组该时间缩短至12?14个小时。同时该生物质炭化炉组整体布局紧凑,合理,节省了空问,较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生物质炭化炉组的结构布置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八个带有进出料口的炉体1,它们两两对称分和于烟道5两侧,同一侧的炉体之间由墙体隔开。每个炉体1底部铺设有砖笼9,砖笼9由下面的砖笼支座10支撑,砖笼支座10底部对称分布有四个排烟口 2,各排烟口 2均设置在将炉体1底部四等分后每个等分区域的中心,各排烟口 2通过支管道3同分管道4连接;分管道4设置在每个炉体1的砖笼支座10下方,并与位置在其上方的烟道5连接,烟道5的中部安置有烟囱8。本专利技术的分管道4与烟道5连接口设置有烟道闸门6,在某些炉体不工作时,可以关闭它们各自管道上的烟道闸门6,以保证其不影响其它管路烟气排放的畅通。并且分管道4与烟道5连接口的管壁做成有一定倾角,即烟道5两侧相对的两个分管道4出口呈“八”字形倾角。防止两管口水平相对排烟时,运动方向相对的两股烟气阻滞在烟道5中间,导致排气不畅通。同时各分管道4下方设置集水井7,以收集炉体1工作过程中的冷却水。工作时,从炉体1进料口进入的粉碎性生物质在砖笼9上燃烧,在高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浓烟经过砖笼9缝隙,进入砖笼支座10并在其中聚集;打开烟道闸门6,由于管路中气体热对流在砖笼支座10中产生的负压作用,烟气被吸入各排烟口 2,,并经过支管道3汇入分管道4,各分管道4的浓烟最后汇入烟道5由烟@ 8排走。【主权项】1.炭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道、沿着烟道排布的且两两对称设置在烟道两侧2η个炉体,每个炉体的底部分别设置对应的砖笼和砖笼支架,炉体、砖笼、砖笼支架由上至下依次叠放,砖笼支架的底部对称分布有两个以上排烟口,排烟口对应炉体底面均匀排布,前述烟道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各个排烟口 ;烟道的上部连通烟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与烟道连接处设置有烟道闸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炭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与烟道的连接处的管壁带有倾角。【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炭化装置,包括烟道、沿着烟道排布的且两两对称设置在烟道两侧2n个炉体,每个炉体的底部分别设置对应的砖笼和砖笼支架,炉体、砖笼、砖笼支架由上至下依次叠放,砖笼支架的底部对称分布有两个以上排烟口,排烟口对应炉体底面均匀排布,前述烟道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各个排烟口;烟道的上部连通烟囱。本专利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炉体工作时的排烟效果,使烟气能够均衡且充分的排出炉体,这样便进一步加快了炉内物料的炭化进程并且促使其燃烧均匀充分,从而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IPC分类】C10B1/02, C10B53/02【公开号】CN105331372【申请号】CN201410389491【专利技术人】孙翠翠 【申请人】孙翠翠【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申请日】2014年8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炭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道、沿着烟道排布的且两两对称设置在烟道两侧2n个炉体,每个炉体的底部分别设置对应的砖笼和砖笼支架,炉体、砖笼、砖笼支架由上至下依次叠放,砖笼支架的底部对称分布有两个以上排烟口,排烟口对应炉体底面均匀排布,前述烟道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各个排烟口;烟道的上部连通烟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孙翠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