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玉米芯草泥浆修复生土窑居局部塌落的结构及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统民居
,具体涉及一种用玉米芯草泥浆修复生土窑居局部塌落的结构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生土窑居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居住形式,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民居的主要代表形式之一,是世界上少有的、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居住文明的活化石。我国目前仍有3000万人口居住在窑居中,总建筑面积约为1.7亿m2。生土窑居具有因地制宜、施工简便、造价低廉、适应气候、可再生性强等特点。它深藏于土层之中,充分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储热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储能、调节洞室小气候的功能,符合生态原则,是天然的节能建筑。由于其具有易于就地取材、形式多样、结构使用寿命长等优势,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自给自足的意识形态及生活方式相契合,传统生土窑居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生土窑居是一种生土建筑,土又是一种多孔结构的建筑材料,而生土窑居的结构体系完全由挖凿成型的纯原状土拱体作为窑居的自支撑结构体系,没有栋梁支撑,也没有其他支护。由于生土窑居的土体中随机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玉米芯草泥浆修复生土窑居局部塌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木楔子(1)、绳网(2)、玉米芯草泥浆(3)及抹面层(4),所述的木楔子(1)固定在生土窑居窑室局部土体塌落处的窑壁上,绳网(2)固定在木楔子(1)上,生土窑居窑室局部土体塌落处填充玉米芯草泥浆(3),所述的木楔子(1)及绳网(2)设置在玉米芯草泥浆(3)内,玉米芯草泥浆(3)外设置有抹面层(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玉米芯草泥浆修复生土窑居局部塌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木楔子(1)、绳网(2)、玉米芯草泥浆(3)及抹面层(4),所述的木楔子(1)固定在生土窑居窑室局部土体塌落处的窑壁上,绳网(2)固定在木楔子(1)上,生土窑居窑室局部土体塌落处填充玉米芯草泥浆(3),所述的木楔子(1)及绳网(2)设置在玉米芯草泥浆(3)内,玉米芯草泥浆(3)外设置有抹面层(4),玉米芯草泥浆(3)各组份重量比为:黄土:玉米芯:麦秸:石灰=4:2:1:0.5,所述的玉米芯为完整洁净的玉米芯,所述的木楔子(1)钉入生土窑居窑室局部土体塌落处的窑壁内的深度不小于1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玉米芯草泥浆修复生土窑居局部塌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抹面层(4)为麦秸秆泥浆层或为水泥砂浆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玉米芯草泥浆修复生土窑居局部塌落的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施工前准备:a、选取直径为3~8mm的草绳,将草绳在水中浸湿后待用;b、制作长度不小于200mm,直径为10~30mm的木楔子(1)待用;c、选取完整、洁净的玉米芯,在水中浸湿后待用;d、将发酵好的黄土粉碎筛细、准备麦秸秆、石灰、清水及所需工具;第二步、木楔子(1)与草绳的拼装清理生土窑居局部土体塌落处及其周围土体,在清理过程中观察塌部位周围土体的裂缝,当裂缝细小或消失时,可停止清除,在清理后的土体上设置多个木楔子(1),木楔子(1)之间通过草绳连接,草绳将木楔子(1)连接后呈网状结构;第三步、填充玉米芯草泥浆(3)a、将发酵好的黄土、玉米芯、麦秸秆、石灰按照重量比为4: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丽萍,赵龙,谷鑫蕾,刘俊利,王亚博,唐磊,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