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7615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包括相邻的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第一容纳室内设有电池和用于控制加热的电路模块;第二容纳室内设有电加热装置,通过在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外壁设有隔热层,使得所述电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壁隔开,减少两者之间的热量传递,降低电加热装置加热时温度升高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在所述隔热层外设置散热机构以及在所述第二容纳室的侧面设置散热孔,能够有效将隔热层传递出来的热量散发,降低容纳腔的表面温度。在不缩小卷烟体积的情况下,改善了无明火点烟装置的散热性能,克服了无明火点烟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烫手的问题,改善了用户的体验,同时减少对电子元器件和电池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卷烟加热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无明火点烟装置为了使卷烟的香气成分有效挥发,使其达到与明火卷烟吸食时类似的效果,需要将卷烟均匀加热至约200°C以上。由于常规卷烟有规定的厚度和加热方式的限制,存在热利用效率低和热场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为了使卷烟整体达到所需温度,通常将加热时最高温度设计在比目标温度高50°C以上。由于无明火点烟装置通常体积较小,散热性能较差,如此高的温度造成较大的发热量,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烫手,并且由于无明火卷烟装置的结构较紧凑,高温容易对电子元器件和电池造成损坏,安全风险大。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一般选择将卷烟的厚度及体积减小,从而降低加热时所需要的最高温度,从而减少装置的发热量。然而卷烟的厚度及体积缩小后,其可抽吸的次数减小,需要多次更换卷烟,造成用户的体验不佳。因此,需要在不缩小卷烟体积的情况下,改善无明火点烟装置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包括相邻的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 所述第一容纳室内设有电池和用于控制加热状态的电路模块;所述第二容纳室的顶端设有容许卷烟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与卷烟加热通道连通,所述卷烟加热通道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卷烟加热通道的外壁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外设有散热机构;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外壁上设有散热孔。设置在卷烟加热通道上的加热装置,可以采用对卷烟进行外部加热/内部加热的方式,或者两种加热方式的结合。当采用外部加热时,所述加热装置为设有发热丝层或者发热膜,所述发热层位于所述加热通道的侧壁上。使用时将卷烟置于加热通道内,通过发热丝层对卷烟进行加热。当采用内部加热时,所述加热装置为发热片或者发热棒,所述发热片或者发热棒设置在卷烟加热通道的中部,且发热板片或者发热棒设有尖端部,使用时通过尖端将发热体插入到卷烟内,对卷烟进行加热,由于与烟丝内部紧密结合,这种加热方式热量利用效率高,也利于外层隔热保温。通过在所述卷烟加热通道的外壁设置的隔热层,使得所述卷烟加热通道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壁隔开,减少两者之间的热量传递,使卷烟加热通道进行正常加热工作时,第二容纳室的温度不至于上升过高,同时在所述隔热层外设置散热机构以及在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外壁上设置散热孔,能够更有效将隔热层传递出来的热量散发,进一步减少卷烟加热通道进行正常加热工作时对第二容纳室的表面温度的影响。。若所述散热机构只设置一个散热层和一组散热鳍片,容易直接将热量传递到容纳腔的表面,造成容纳腔温度较高。为了平衡热量的传递及散发与其对容纳腔表面温度所带来的影响,设置多个散热层。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层与第二散热层之间的第一散热鳍片组、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层与第二容纳室内壁之间的第二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一散热层与所述隔热层相连。所述第一散热层及第一散热鳍片组能够将隔热层的热量进行传递及散发,而所述第二散热层及第二散热鳍片组能够有效将所述第一散热层及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容纳室的内壁相隔开,起到缓冲和二级散热的作用。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底部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相对;所述第二容纳室的顶端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相对。通过设置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能够利用空气的流动将第一散热鳍片组的热量散发掉。另外,当用户抽吸的时候,会在第二容纳室的顶端附近产生吸力,即在所述出气孔处形成负压,此时所述进气孔为正压,形成了空气流动,能够加快热量的散发。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层的上端设有通孔,使得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相连通。同样地,当用户抽吸的时候,空气从第二容纳室的侧面上散热孔进入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然后通过所述通孔,经所述出气孔排出,形成空气流动,加快第二散热层及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热量散发。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包括多块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一散热鳍片沿所述第二容纳室的轴心线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散鳍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层相连,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容纳室的顶端,所述第一散鳍片与所述第一散热层形成第一夹角(A),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A)为30° -80°,优选为45°。热量从下端往上端传递,所述第一散热鳍片沿所述第二容纳室的轴心线方向分布,处于第二容纳室的下端和上端的散热鳍片之间存在温度梯度差,形成压力差,无需额外的装置如风扇,即可自动形成空气流动。另外,所述第一散鳍片朝第二容纳室的顶端倾斜,热量沿各散热鳍片向上传递,更容易形成垂直对流。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上设有气流孔,以减少空气流动的阻力。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轴截面长度(L)朝开口方向依次变小。由于所述电加热装置位于第二容纳室的下端,第二容纳室的下端较热,需要较大的散热面积,而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长度朝第二容纳室的上端依次变小,可减少空气阻力,加快空气流动,同时增大了第二容纳室的下端与上端之间的温度差,加速热空气向外排出。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包括多块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环绕分布在所述第二散热层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层相连,与所述第二散热层形成第二夹角(B),所述第二夹角(B)的角度为20° ~60°,优选为30°。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分布不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环绕分布在所述第二散热层上,其两端沿所述第二容纳室的轴心线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层与所述第二散热层之间的径向距离与所述第二散热层(C)与的第二容纳室内壁之间的径向距离(D)之比为1~3:1,更优选为2:1。通过合理分配第一散热层、第二散热层和容纳腔内壁三者之间的间距,能够进一步优化散热性能。优选地,所述隔热层与所述第一散热层之间设有吸热硅脂层。所述吸热硅脂层不仅能够有效起到吸热导热的效果,还能减少隔热层与第一散热层之间的间隙,提高导热效率。优选地,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加热装置的热量对电池的影响,所述第一容纳室内或所述第一容纳室与第二容纳室之间增设隔热层。为了加强对设于容纳室内的电池的散热性能,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外壁也设有散热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外壁设有隔热层,使得所述电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壁隔开,减少两者之间的热量传递,降低电加热装置加热时温度升高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在所述隔热层外设置散热机构以及在所述第二容纳室的侧面设置散热孔,能够有效将隔热层传递出来的热量散发,降低容纳腔的表面温度。在不缩小卷烟体积的情况下,改善了无明火点烟装置的散热性能,克服了无明火点烟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烫手的问题,改善了用户的体验,同时减少对电子元器件和电池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所述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的第二容纳室的轴截面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所述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的第二容纳室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无明火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的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所述第一容纳室内设有电池和用于控制加热状态的电路模块;所述第二容纳室的顶端设有容许卷烟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与卷烟加热通道连通,所述卷烟加热通道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卷烟加热通道的外壁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外设有散热机构;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外壁上设有散热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孙庄胡静刘义波吴桂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