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负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7283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负载测试装置包含一外壳、一连接界面组件、一第一负载电路组件、一第一散热组件及一绝缘组件。连接界面组件设于外壳并与外壳电性绝缘。第一负载电路组件包含一第一电路板及多个第一负载晶片。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连接界面组件。第一负载晶片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第一散热组件位于外壳内,且这些第一负载晶片直接热接触于第一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通过绝缘组件结合于外壳,以令第一散热组件与外壳电性绝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子负载测试装置,特别是一种提升散热效率的电子负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负载测试装置包含单通道机种及多通道机种。单通道机种可供单通道形式的待测物测试。多通道机种可供多个单通道形式的待测物测试,或是供多通道形式的待测物测试。因此,对于有多通道测试需求的使用者来说,采用多通道机种的测试成本实际上少于采用单通道机种的测试成本。双通道机种包含至少二负载电路模组及一散热片,二负载电路模组将热传导至散热片,以降低二负载电路模组的工作温度。然而,为了避免二负载电路模组共同接触散热片而造成二负电路模组的电路相互干扰,一般会在负载电路模组与散热片之间夹一层导热绝缘材质。但不论导热绝缘材质的导热系数多好,负载电路与散热片间隔一绝缘介质的散热效果就是无法超越负载电路与散热片直接接触的散热效能。因此,如何提升负载电路模组与散热片间的热传导效能,进而降低负载电路模组的工作温度将是研发人员应着手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负载测试装置,以改善常见的负载电路模组与散热片间通过绝缘片隔开而造成负载电路模组与散热片间的热传导效果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电子负载测试装置,包含一外壳、一连接界面组件、一第一负载电路组件、一第一散热组件及一绝缘组件。连接界面组件设于外壳并与外壳电性绝缘。第一负载电路组件包含一第一电路板及多个第一负载晶片。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连接界面组件。第一负载晶片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第一散热组件位于外壳内,且这些第一负载晶片直接热接触于第一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通过绝缘组件结合于外壳,以令第一散热组件与外壳电性绝缘。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电子负载测试装置,对于单通道机种来说,因散热组件与外壳电性绝缘,故负载晶片与散热组件间无需绝缘片隔开,使得负载晶片可直接热接触于散热组件,进而提升负载电路组件与散热组件间的热传导效能,以及降低负载电路模组的工作温度。再者,因负载组件能直接热接触于散热组件,故负载组件可直接锁附于散热组件上。如此一来,除了可少掉绝缘片的成本外,更无需额外设置复杂的夹持构件来将负载晶片固定于散热组件上。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负载测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外部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内部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负载测试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负载测试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10电子负载测试装置100外壳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200连接界面组件210第一电连接埠组220第二电连接埠组300第一负载电路组件310第一电路板311第一电性接点组320第一负载晶片400第二负载电路组件410第二电路板411第二电性接点组420第二负载晶片500第一散热组件510第一板件520第二板件521表面530第一鳍片500’第一散热组件510’第一板件520’第二板件530’第三板件540’第一鳍片600第二散热组件610第三板件620第四板件621表面630第二鳍片600’第二散热组件610’第四板件620’第五板件630’第六板件640’第二鳍片710第一控制电路组件720第二控制电路组件800绝缘组件810第一绝缘垫820第二绝缘垫830第一绝缘架840第二绝缘架900风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之电子负载测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之外部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内部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负载测试装置10为双通道机种,最多可供二台电源供应器(未绘示)进行电子负载测试。电子负载测试装置10包含一外壳100、一连接界面组件200、一第一负载电路组件300、一第二负载电路组件400、一第一散热组件500、一第二散热组件600、一第一控制电路组件710、一第二控制电路组件720、一风扇900及一绝缘组件800。外壳100例如为金属制成。外壳100包含彼此相组的一第一壳体110及一第二壳体120。本实施例的外壳100为两件式的设计仅为了提升组装便利性,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100也可以是一件式的设计。连接界面组件200设于外壳100并与外壳100电性绝缘。连接界面组件200具有一第一电连接埠组210及一第二电连接埠组220。第一电连接埠组210及第二电连接埠组220可分别供相异二电源供应器电性插接。此外,连接界面组件200上例如设有操作按键及显示屏。操作按键用来进行检测模式切换,而显示屏用来供使用者检视检测结果。第一负载电路组件300包含一第一电路板310及多个第一负载晶片320。第一电路板310具有一第一电性接点组311。第一电路板310的第一电性接点组311电性连接于连接界面组件200的第一电连接埠组210。这些第一负载晶片320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310。第一负载晶片320例如为功率电晶体。第二负载电路组件400包含一第二电路板410及多个第二负载晶片420。第二电路板410电性连接于连接界面组件200,第二电路板410具有一第二电性接点组411。第二电路板410的第二电性接点组411电性连接于连接界面组件200的第二电连接埠组220。这些第二负载晶片420电性连接于第二电路板410。第二负载晶片420例如为功率电晶体。第一散热组件500位于外壳100内。第一散热组件500包含一第一板件510、一第二板件520及多个第一鳍片530。第二板件520连接于第一板件510以令第一板件510与第二板件520构成L形。这些第一鳍片530连接于第二板件520,并沿第一板件510的一延伸方向延伸,也就是说这些第一鳍片530与第一板件510平行。此外,第一板件510的壁面可具有凹凸结构,以增加第一散热组件500的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310平行于第一板件510,并装设于第一板件510远离这些第一鳍片530的一侧。这些第一负载晶片320直接热接触并电性连接于第二板件520背向这些第一鳍片530的一表面521。第二散热组件600包含一第三板件610、一第四板件620及多个第二鳍片630。第四板件620连接于第三板件610以令第三板件610与第四板件620构成L形。这些第二鳍片630连接于第四板件620,并沿第三板件610的一延伸方向延伸,也就是说这这些第二鳍片630与第三板件610平行。此外,第三板件610的壁面可具有凹凸结构,以增加第一散热组件500的散热效果。第二散热组件600位于第一散热组件500旁,且第一板件510平行于第三板件610、第二板件520平行于第四板件620,以及第一板件510、第二板件520、第三板件610及第四板件620共同环绕这些第一鳍片530与这些第二鳍片630。此外,请参阅图4。图4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第一板件510与第四板件620保持一第一间距D1。第二板件520与第三板件610保持一第二间距D2。这些第一鳍片530与这些第二鳍片630保持一第三间距D3。第一间距D1、第二间距D2及第三间距D3皆大于等于3毫米(_)。也就是说,第一散热组件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负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一连接界面组件,设于该外壳并与该外壳电性绝缘;一第一负载电路组件,包含一第一电路板及多个第一负载晶片,该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该连接界面组件,该些第一负载晶片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一第一散热组件,位于该外壳内,且该些第一负载晶片直接热接触于该第一散热组件;以及一绝缘组件,该第一散热组件通过该绝缘组件结合于该外壳,以令该第一散热组件与该外壳电性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钟蒋兴文李秋贞刘崇琳黄建兴
申请(专利权)人: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