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539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单元、第二模具单元、第三模具单元、第四模具单元、第五模具单元,该五个模具排成一排,两相邻模具之间采用连接块连接,每一模具单元均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夹板、止挡板、脱料板、单模板,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下模座。能节约4/5的设备使用量和人力资源占用量,模具调整在同一设备上完成,待料时间大大降低,调试的成本明显减少,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稳定度,产品更容易被市场认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单元、第二模具单元、第三模具单元、第四模具单元、第五模具单元,该五个模具排成一排,两相邻模具之间采用连接块连接,每一模具单元均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夹板、止挡板、脱料板、单模板,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下模座。能节约4/5的设备使用量和人力资源占用量,模具调整在同一设备上完成,待料时间大大降低,调试的成本明显减少,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稳定度,产品更容易被市场认可。【专利说明】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行业中现有薄材成型工艺一般采用多道分开的单个工程模,从一开始外形落料,到逐步折弯采用很多工序,主要工序步骤有冲孔、下料、一道折弯、二道折、三道折弯……最终折弯成型,调试模具时要占用很多设备,原有冲压工艺使用工程模,一般至少需要5、6道工序,人员和设备占用量大,同时调模要求的冲压条件很多内容记录繁琐容易出错。此夕卜,由于在实际生产时多套工程模占用的设备和人力较多,要求各工序间的配合内容多,容易出现人为操作失误,多道工生产生产效率有限不利于产能提升,生产过程不可控意外因素太多,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解决原先效率低的问题及减少意外干扰因素,使生产稳定更容易控制,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单元、第二模具单元、第三模具单元、第四模具单元、第五模具单元,该五个模具排成一排,两相邻模具之间采用连接块连接,每一模具单元均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夹板、止挡板、脱料板、单模板,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下模座。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上模设有冲子和切刀,用于所述第一模具的下模板设有刻印刀,第一模具单元用于进行打凸、冲孔、刻印、切边工序。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具单元包括冲子、刀口和折弯模,第二模具单元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压毛边、打卡扣、冲孔、向下折弯拉伸。 优选地,所述第三模具单元包括冲子、销柱和氮气弹簧,第三模具单元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折弯、拉伸成型,销柱用来固定模具。 优选地,所述第四模具单元包括内导柱和弹簧,第四模具单元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冲孔。 优选地,所述第五模具单元包括氮气弹簧和内导柱,第五模具单元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冲孔、孔尺寸整形成型,所述内导柱用于平衡上模和下模。 优选地,所述连接块为4块。 优选地,第一模具单元、第二模具单元、第三模具单元、第四模具单元、第五模具单元的闭合高度相等,送料线高度一致。 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从一开始冲压到成品落成连接在同一料带上,整条料带的定位孔冲压出后按照标准的步距进行自动送料比较稳定,冲压折弯前多个引导针导正产品材料后,模具再进行切边,折弯,冲孔等动作,重复定位的稳定度高,冲压后的产品尺寸稳定度高,实用性能有保障,市场更能认可,产品的销售更加容易。采用一次立体成型模具进行生产能减少维修占用设备,降低人力成本,提尚广品稳定度,广品更容易被市场认可。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的俯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的侧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I一第一模具单元,11一上夹板,12—止挡板,13—脱料板,14一下模板,141 一单模板,15一下模座,2一第二模具单兀,31一氮气弹簧,32—销柱,3一第二模具单兀,4一第二模具单元,41 一内导柱,5—第五模具单元,6—连接块,7—弹簧,8—螺丝,9一冲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和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单元1、第二模具单元2、第三模具单元3、第四模具单元4、第五模具单元5,该五个模具排成一排,两相邻模具之间采用连接块6连接,每一模具单元均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夹板11、止挡板12、脱料板13、单模板141,止挡板12位于上夹板11的下方,脱料板13位于止挡板12的下方,单模板141位于脱料板13的下方。下模包括下模板14和下模座15,下模板14位于下模座15的上方。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第一模具单元I的上模设有冲子9和切刀,用于所述第一模具的下模板设有刻印刀,第一模具单元用于进行打凸、冲孔、刻印、切边工序。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第二模具单元2包括冲子9、刀口和折弯模,第二模具单元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压毛边、打卡扣、冲孔、向下折弯拉伸。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第三模具单元3包括冲子9、销柱32和氮气弹簧31,第三模具单元3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折弯、拉伸成型,销柱用来固定模具。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第四模具单元4包括内导柱41和弹簧7,第四模具单元4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冲孔。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第五模具单元5包括氮气弹簧31和内导柱41,第五模具单元5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冲孔、孔尺寸整形成型,所述内导柱41用于平衡上模和下模。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连接块6为4块。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第一模具单元1、第二模具单元2、第三模具单元3、第四模具单元4、第五模具单元5的闭合高度相等,送料线高度一致。 传统的多道工程模生产时,每道工序必须采用外定位或内定位形式保证产品的每步的重合性,对于薄材料容易弯曲变形定位很难保证每此一致,所以经过多次定位冲压后的产品不能保证尺寸的稳定性,导致产品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给销售带来困难。通过采用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几道工序合并在同一道连续模中生产稳定性提高。其实际的操作方式为将多道工序集中在同一模具中,进行准确的测量计算达到最终的合格要求。在模具结构中每步成型后保留一处空步便于作调试修补使用,同时起到提高定位精度作用,调试的过程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每步确认,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进行工作时,将整条料带的定位孔冲压后按照标准的步距进行自动送料比较稳定,冲压折弯前多个引导针导正材料后,依次经过第一模具单元,第二模具单元,第三模具单元,第四模具单元,第五模具单元,依次进行打凸、冲孔刻印、冲孔、刻印、切边、折弯、压毛边、打卡扣、半剪、冲孔、向下折弯45°、折弯、拉伸、整形、冲孔、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材一次立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单元、第二模具单元、第三模具单元、第四模具单元、第五模具单元,该五个模具排成一排,两相邻模具之间采用连接块连接,每一模具单元均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夹板、止挡板、脱料板、单模板,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下模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伟邵景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神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