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模具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531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模具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模架;其还包括电机一、电机二、行程开关、升降装置、升降台、横向移动装置及控制箱;所述电机一、电机二及行程开关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电机一设置在框架上且其动力输出轴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台与升降装置连接并与模架使用配合;所述电机二设置在框架及升降台上,且与设置在模架上的横向移动装置配合控制模架移动;所述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在框架及升降台上并与模架使用配合。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的模架能通过横向移动装置在框架内滑动,再通过升降台及升降装置来进行上下移动,这样在摆放或拿取模具时都较为方便,消除了因模具架较高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模具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模架;其还包括电机一、电机二、行程开关、升降装置、升降台、横向移动装置及控制箱;所述电机一、电机二及行程开关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电机一设置在框架上且其动力输出轴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台与升降装置连接并与模架使用配合;所述电机二设置在框架及升降台上,且与设置在模架上的横向移动装置配合控制模架移动;所述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在框架及升降台上并与模架使用配合。优点是:本技术上的模架能通过横向移动装置在框架内滑动,再通过升降台及升降装置来进行上下移动,这样在摆放或拿取模具时都较为方便,消除了因模具架较高而存在的安全隐患。【专利说明】自动模具架
本技术属于用于堆放模具的模具架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模具架。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造模具的企业当中,由于产品具有不同的型号规格,因此也相应的具有不同型号规格的模具,这样使得模具的数量较多,因此对其的摆放是个较大的问题。模具大多是通过模具架来进行摆放的,现有的模具架结构较为简单,其只是简单的层状结构,对模具的拿取都是通过人工手动拿取,这样当摆放的模具架较高时,拿取就比较费力,也并不安全;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模具架,它具有在拿取或摆放模具时省时省力且使用较为安全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模具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模架;其还包括电机一、电机二、行程开关、升降装置、升降台、横向移动装置及控制箱;所述电机一、电机二及行程开关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电机一设置在框架上且其动力输出轴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台与升降装置连接并与模架使用配合;所述电机二设置在框架及升降台上,且与设置在模架上的横向移动装置配合控制模架移动;所述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在框架及升降台上并与模架使用配合。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滚筒、转轴、钢线、牵引轮及吊板;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电机一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滚筒连接;所述滚筒设置在框架上;所述钢线的一端卷帘在滚筒上另一端绕着牵引轮与吊板连接;所述吊板固定在升降台上。 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齿条及滚轮,所述齿条与滚轮均设置在模架上,所述齿条与电机二上的齿轮啮合,所述滚轮与框架及升降台上的横杆移动配合。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让升降台进行上下移动的导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上的模架能通过横向移动装置在框架内滑动,再通过升降台及升降装置来进行上下移动,这样在摆放或拿取模具时都较为方便,消除了因模具架较高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电机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齿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动模具架,包括框架10、模架11、电机一 20、电机二 30、行程开关40、升降装置、升降台50、横向移动装置及控制箱60。模架11在框架10上分层设置,而控制箱60设置在框架10的侧面。电机一 20、电机二 30及行程开关40均与控制箱60电连接,控制箱60能够控制电机一 20及电机二 30的转速及转向,方便其进行各种不同的作业。所述的电机一 20设置在框架10的顶部,而电机二 30固定在框架10的框体内及升降台50内。所述的行程开关40分别设在框架10前后端及升降台50上,框体10前端设置的行程开关40能定位升降台50的上下位置,而后端设置的行程开关50则定位模架11的位置;升降台50上的行程开关40定位模架11在升降台50上的相对位置。所述框架10上设置有让升降台50进行上下移动的导轨12,这样让升降台50在上升或降落时非常的方便。所述电机一 20的动力输出轴与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包括滚筒70、转轴71、钢线72、牵引轮73及吊板74 ;所述转轴71的一端与电机一 20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滚筒70连接;所述滚筒70设置在框架10上;所述钢线72的一端卷帘在滚筒70上另一端绕着牵引轮73与吊板74连接;所述吊板74固定在升降台50上。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在电机一 20转动时能带动转轴71转动,并带动滚筒70旋转;而卷帘在滚筒70上的钢线72则相应的进行收缩或张放,从而让升降台50进行上升或降落。电机二 30设置在框架10及升降台50上,且与设置在模架11上的横向移动装置配合控制模架11移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齿条80及滚轮81,所述齿条80与滚轮81均设置在模架11上,所述齿条80与电机二 30上的齿轮31啮合,所述滚轮81与框架10及升降台50上的横杆90移动配合。在需要移动模架11时,让电机二 30进行工作转动,从而与其上齿轮31啮合的齿条80则带动模架11移动;当部分齿条80进入到升降台50上并与升降台50上的电机二 30啮合后,则由该电机二 30带动模架11移动,在到达相应的位置后,行程开关40断开电路而让电机二30停止转动,这样即可通过升降台50来让模架11进行上升或下降。【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模具架,包括框架10,所述框架10上设置有模架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一 20、电机二 30、行程开关40、升降装置、升降台50、横向移动装置及控制箱60 ;所述电机一 20、电机二 30及行程开关40均与控制箱60电连接;所述电机一 20设置在框架10上且其动力输出轴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台50与升降装置连接并与模架11使用配合;所述电机二 30设置在框架10及升降台50上,且与设置在模架11上的横向移动装置配合控制模架11移动;所述行程开关40分别设置在框架10及升降台50上并与模架11使用配入口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模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滚筒70、转轴71、钢线72、牵引轮73及吊板74 ;所述转轴71的一端与电机一 20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滚筒70连接;所述滚筒70设置在框架10上;所述钢线72的一端卷帘在滚筒70上另一端绕着牵引轮73与吊板74连接;所述吊板74固定在升降台5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模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齿条80及滚轮81,所述齿条80与滚轮81均设置在模架11上,所述齿条80与电机二 30上的齿轮31啮合,所述滚轮81与框架10及升降台50上的横杆90移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模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上设置有让升降台50进行上下移动的导轨12。【文档编号】B25H3/04GK204221775SQ201420705440【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1日 【专利技术者】项兆园 申请人:临海市远强锻压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模具架,包括框架10,所述框架10上设置有模架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一20、电机二30、行程开关40、升降装置、升降台50、横向移动装置及控制箱60;所述电机一20、电机二30及行程开关40均与控制箱60电连接;所述电机一20设置在框架10上且其动力输出轴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台50与升降装置连接并与模架11使用配合;所述电机二30设置在框架10及升降台50上,且与设置在模架11上的横向移动装置配合控制模架11移动;所述行程开关40分别设置在框架10及升降台50上并与模架11使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兆园
申请(专利权)人:临海市远强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