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彦飞专利>正文

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834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所述的变阻器包括壳体和旋转杆;所述的壳体为圆柱空腔结构,所述的旋转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的旋转杆由设置在上下两端的旋转轴与壳体进行连接,所述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一层电阻丝,所述的旋转杆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一接触片,所述的接触片与所述电阻丝进行接触,所述的旋转轴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线柱,所述的壳体的外表面下端设置有下接线柱,所述的下接线柱贯穿壳体与电阻丝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变阻器设计成旋转型,并在旋转装置上设置滚轮,减小了控制力度,使使用者对变阻器的控制更加灵活好控制,使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小,灵敏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工装置,尤其涉及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
技术介绍
变阻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器元件,变阻器的功能技术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变阻器大多为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这两种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较大,难于控制;在现有技术中,也有提到在滑动变阻器上设计微调装置,但是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本身滑动距离控制较困难,所以滑动型变阻器的微调灵敏度还是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所涉及的变阻器包括壳体和旋转杆;所述的壳体为圆柱空腔结构,所述的旋转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的旋转杆由设置在上下两端的旋转轴与壳体进行连接,所述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一层电阻丝,所述的旋转杆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一接触片,所述的接触片与所述电阻丝进行接触,所述的旋转轴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线柱,所述的壳体的外表面下端设置有下接线柱,所述的下接线柱贯穿壳体与电阻丝固定连接。所述的旋转轴与上接线柱的接触部位还设置有一利于手部进行旋转的滚轮。所述的滚轮的外表面为磨砂状。所述的电阻丝在壳体的内壁上呈S型紧密排布。所述的电阻丝的单根线外层包覆有绝缘膜。所述的壳体为绝缘瓷套。所述的旋转杆、旋转轴和接触片均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旋转轴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便于读数的指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将变阻器设计成旋转型,并在旋转装置上设置滚轮,减小了控制难度,使使用者对变阻器的控制更加灵活,使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小,灵敏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旋转杆,2为壳体,3为上接线柱,4为滚轮,5为电阻丝,6为旋转轴,7为接触片,8为下接线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涉及的变阻器包括绝缘瓷套壳体2和旋转杆1 ;壳体2为圆柱空腔结构,旋转杆1设置在壳体2内部,旋转杆1由设置在上下两端的旋转轴6与壳体2进行连接,壳体2内壁上设置有一层电阻丝5,电阻丝5在壳体2的内壁上呈S型紧密排布,电阻丝5的单根线外层包覆有绝缘膜,旋转杆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一接触片7,接触片7与电阻丝5进行接触,旋转轴6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线柱3,旋转轴6与上接线柱3的接触部位还设置有一利于手部进行旋转的滚轮4,滚轮4的外表面为磨砂状,壳体2的外表面下端设置有下接线柱8,下接线柱8贯穿壳体2与电阻丝5固定连接,旋转轴6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便于读数的指针,其中旋转杆1、旋转轴6和接触片7均为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通过将变阻器设计成旋转型,并在旋转装置上设置滚轮,减小了控制力度,使使用者对变阻器的控制更加灵活好控制,使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小,灵敏度更高。【主权项】1.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阻器包括壳体(2)和旋转杆(1);所述的壳体(2)为圆柱空腔结构,所述的旋转杆(1)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部,所述的旋转杆(1)由设置在上下两端的旋转轴(6)与壳体(2)进行连接,所述的壳体(2)内壁上设置有一层电阻丝(5),所述的旋转杆(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一接触片(7),所述的接触片(7)与所述电阻丝(5)进行接触,所述的旋转轴¢)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线柱(3),所述的壳体(2)的外表面下端设置有下接线柱(8),所述的下接线柱(8)贯穿壳体(2)与电阻丝(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轴(6)与上接线柱(3)的接触部位还设置有一利于手部进行旋转的滚轮(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4)的外表面为磨砂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丝(5)在壳体(2)的内壁上呈S型紧密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丝(5)的单根线外层包覆有绝缘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为绝缘瓷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杆(1)、旋转轴(6)和接触片(7)均为金属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轴(6)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便于读数的指针。【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所述的变阻器包括壳体和旋转杆;所述的壳体为圆柱空腔结构,所述的旋转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的旋转杆由设置在上下两端的旋转轴与壳体进行连接,所述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一层电阻丝,所述的旋转杆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一接触片,所述的接触片与所述电阻丝进行接触,所述的旋转轴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线柱,所述的壳体的外表面下端设置有下接线柱,所述的下接线柱贯穿壳体与电阻丝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将变阻器设计成旋转型,并在旋转装置上设置滚轮,减小了控制力度,使使用者对变阻器的控制更加灵活好控制,使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小,灵敏度更高。【IPC分类】H01C10/32【公开号】CN205028734【申请号】CN201520772096【专利技术人】李彦飞 【申请人】李彦飞【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灵敏度可控微调变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阻器包括壳体(2)和旋转杆(1);所述的壳体(2)为圆柱空腔结构,所述的旋转杆(1)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部,所述的旋转杆(1)由设置在上下两端的旋转轴(6)与壳体(2)进行连接,所述的壳体(2)内壁上设置有一层电阻丝(5),所述的旋转杆(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一接触片(7),所述的接触片(7)与所述电阻丝(5)进行接触,所述的旋转轴(6)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线柱(3),所述的壳体(2)的外表面下端设置有下接线柱(8),所述的下接线柱(8)贯穿壳体(2)与电阻丝(5)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飞
申请(专利权)人:李彦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