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α、β表面污染仪的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α、β表面污染仪测量的α、β粒子脉冲甄别方法。
技术介绍
便携式α、β表面污染仪,使用双闪烁体和一个光电探测器件实现α、β表面污染的测量,其中双闪烁体由ZnS(Ag)闪烁体涂布在塑料闪烁体上组成。测量时,α粒子基本只在ZnS(Ag)闪烁体中产生电离效应并发光,β粒子则主要在塑料闪烁体中产生电离效应并发光。光电探测器件收集闪烁光,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实现对α、β粒子的测量。由于使用同一光电探测器件,α、β粒子产生的脉冲信号形状类似,因此,如何区分并确定产生脉冲信号的射线种类是表面污染仪的关键技术。为解决α、β脉冲甄别的问题,国内外便携式α、β表面污染仪主要使用了四种技术方法。其一,采用双探头,将ZnS(Ag)闪烁体和塑料闪烁体封装在两个不同的探头内,分别测量α、β粒子;其二,脉冲幅度甄别方法,根据ZnS(Ag)闪烁体发光强度大的特点,通过输出脉冲幅度的高低判断粒子的种类;其三,通过调整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压,配合幅度甄别的方法实现α、β粒子的甄别;其四,通过α、β粒子信号经电容充电后形成的模拟脉冲下降沿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α、β脉冲甄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α、β表面污染仪的光电探测器件产生的脉冲信号经信号放大器放大,形成用于甄别和记录的脉冲信号;(2)将模拟脉冲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保留了模拟脉冲的时间信息;(3)将数字信号脉冲直接接入单片机,通过单片机记录输入数字信号脉冲的时间信息并计算脉冲宽度;(4)将计算得到的输入脉冲的宽度与预先设定在单片机中的α、β粒子脉冲的宽度区间进行比较,实现α、β脉冲的甄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骆志平,刘哲,庞洪超,董迁,陈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