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贵才专利>正文

一种内壁具有取向性结构的多孔人工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5196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可植入人体中的医用生物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修复神经损伤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微图形技术和冻干模塑法相结合,提供一种有利于神经细胞粘附、生长的人工神经导管,该导管内壁具有取向性条纹结构,导管壁呈疏松多孔结构,使用时无需对导管侧壁进行缝合或粘接。为了制备该神经导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简单易行、适合规模生产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可植入人体中的医用生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修复神经损伤的组织工程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尽管周围神经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但难以实现完全自我修复(特别是长距离神经缺损),因此需要借助于各种神经桥接物进行修复。虽然自体同源支架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是却面临着供体来源有限,尺寸不匹配以及会给取材部位造成永久伤害等问题。目前,人们主要借助由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天然或合成生物材料制备而成的各种组织工程神经桥接物来实现神经修复。但这些人工神经移植物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速度仍然难以满足临床需要,特别是难以修复较长距离(>3cm)的神经缺损,因此,开发能较快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并能实现较长距离神经缺损修复的新型神经移植物,同时揭示材料跟神经再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内在分子机制,对于指导新一代周围神经移植物的设计及临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材料表面微图形化技术可以构建出具有规则图形化分布的表面,并能精确控制图形的宽度和深度,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壁具有取向性结构的多孔人工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内壁表面具有取向性条纹结构,所述条纹结构由沟和脊组成,沟的表面为凹面,脊的表面为凸面,沟的宽度5‑50微米,脊的宽度为5‑50微米,沟的表面与脊的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10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才张鲁中杨宇民
申请(专利权)人:李贵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